單松年
【關鍵詞】 語文教學;微課;文本;誦讀;激情;角色;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96—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教學應當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共同發展,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對此,筆者從文本挖掘、課堂點撥、幽默風趣諸方面進行如下闡述。
一、挖掘文本,利用微課讓愛成為學生交流的主體
文本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載體,而許多優秀作品在文本中滲透著作者濃濃的愛,不管是德拉和吉姆兩人的真摯的愛情,還是《百合花》中“我”和小通訊員之間純潔的友誼,都體現了文學是“愛”的篇章。如果在教學時能深挖文本中愛的內涵,一定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交流中來。如,在教學《麥琪的禮物》時,可利用微課片段引導學生品味詞句,感受德拉秀發的美麗、吉姆金表的珍貴,推斷德拉決定賣掉秀發時的心情和吉姆看到德拉剪去頭發之后的心情,就能明白他們毅然做出決定犧牲自己為自己心愛的人買到最珍貴的禮物的決心。學生會在不知不覺參與到語文課堂交流中,感受到愛的力量和偉大。
二、指導誦讀,利用微課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朗讀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它可以將內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對文章的升華作用。如,在教學《美麗的集郵冊》時,筆者制作了一個小片子,先讓學生看了各種漂亮的郵票,并配上有音樂的小小微課,再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然后再回到課文中細細品讀,并體會為什么集郵冊的標題叫“偉大的祖國”。學生們紛紛舉手,除了回答課文中講到的風景名勝和歷史文化瑰寶,還舉出了一些課文中沒有提到的內容,如九寨溝、黃果樹瀑布、黃山等等。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發揮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與參與的興趣,又在反復誦讀中感受了美,享受了朗讀帶來的快樂,真正達到了高效課堂。
三、激情飛揚,利用微課點燃學生積極交流的興趣
語文教育家于漪說過:“激情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教學是一門充滿激情的藝術,上課時只有洋溢著與煥發出激情,才能真正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才能不斷引導學生熱切的求知欲,才能觸發靈感的涌現和帶動教育的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文本,引領學生一起激情飛揚,一起為李白而浪漫,因蘇軾而豪放。如,在教學《麥琪的禮物》時,我利用微課和學生們一起唱起愛的贊歌,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很興奮地參與到了課堂交流中,起到了高效課堂作用。
四、角色表演,利用微課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角色表演”是根據故事、童話等情節和內容,通過角色扮演和游戲動作,運用想象創造性地進行的一種表演活動。角色表演是學生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積極地感知、理解、遷移和運用,用形體、動作、表情、語言來表演角色,通過合作創造性地再現課文情景,拓展文字空間。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必須潛心研讀文本、品味語言,想象表演的對象,感受角色的表情、動作、內心情感等,大腦思維被充分激活,思維碰撞的火花隨處可見,可貴的想象被有效喚起,精誠合作的場面處處感人。如,在教學《一枚金幣》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課后進入角色,加以配音制作微視頻。學生通過想象和表演,極大地豐富了文本內容,真正感受到了兒子“受不了”的心情和父親對兒子的愛,課堂氣氛特別活躍。
五、授之以漁,利用微課讓學生達到“我要學”
首先,節省時間還課堂于學生,給予學生自主創造性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問題的發現者、矛盾的解決者。其次,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章由學生讀懂,疑問由學生提出,問題由學生分析,知識由學生獲取,規律由學生概括,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得其法,終身受益。再次,教師在“導”上作文章,精心誘導,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動機;耐心疏導,增強自主探索的信心;細心指導,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悉心啟導,教給自主探索的方法,變“教我學”為“我要學”,最終達到情景感染水到渠成,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堂主動交流學習。
實踐告訴我們“碰撞才會產生火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合理運用微課教學優點,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真正成為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展示才華主陣地的高效課堂。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