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指導學生拍攝微電影的基本原則,力圖對學生和教師在這一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找到基本的解決方法,為高校學生微電影實踐的開展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微電影;劇本;攝制原則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鍛煉與塑造。就編導專業學生而言,經過大學四年專業知識的培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將成為電影行業的中流砥柱,而微電影創作往往是他們通向電影世界的第一次實踐。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微電影既有自身獨有的特點,又要延續電影形態所具有的形式感與思想性,還要適應新媒體傳播的規律,這就要求微電影創作者具有融各種能力于一身的綜合素質。
目前,很多高校將微電影創作列為培養和檢驗學生電影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更是將學生的微電影拍攝作為學生畢業的重要考核項目,受到學校、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近幾年也創作出了不少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在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微電影創作指導過程中,筆者發現一些學生拍攝微電影的基本原則,總結如下,希望能對高校學生微電影拍攝有所助益。
一、劇本創作既要敢想敢發揮,又要貼合現實
劇本創作是微電影制作的基礎和源頭。很多電影人甚至認為,完成一個好劇本,就完成了電影的一半。高校的大學生在劇本創作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專業課程的訓練、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探索精神;但同時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弱點,即創作經驗不足、缺乏生活閱歷和情感經驗、創作容易想當然等。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劇本創作的時候既要尊重學生的創作思想,又要幫助學生貼近現實,引導學生創作出既有新意又可以實現的劇本。
針對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在劇本創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身邊所熟知的人和事,青春、愛情、友誼、親情是大學生群體最容易完成的拍攝主題,也是最容易讓同齡人產生共鳴甚至引起社會關注的。
首先,劇本創作要敢想敢發揮。微電影受時長限制,故事敘述難度更大,既要展現細節,又要兼顧情節,這就要求學生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充分開拓想象,擺脫傳統電影劇本的限制,尋找獨特的故事敘述方式和角度,從故事的敘事方式上吸引觀眾。微電影的主要觀眾是青年人,其中又以高校學生占比最大。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允許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故事的情感依托和敘事邏輯,并跟學生充分溝通,在不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尊重學生意見,幫助學生完善內容,絕不能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其次,劇本創作還要貼合現實,切莫空談。大學生群體拍攝微電影,即使是在學校項目支持的前提下,拍攝資金、人員配置、時間等還是有很多限制。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劇本創作,要充分考慮現實條件的制約,不能紙上談兵。比如,“把大量的瓷器打碎”“通過演員的表情變化推動情節翻轉”等內容和橋段不能出現在學生微電影的劇本中。
大學生本身社會經驗不足,情感閱歷也比較少,在劇本創作時盡量避免出現大章節的婚姻情感、職場關系等學生尚未經歷過的內容,避免學生在這樣的章節中出現脫離現實的劇情設計。如果是少量的出現,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模擬現實,或者帶學生去實地參觀學習,增強劇本創作的現實性。
總之,劇本創作是一個需要經過反復修改、不斷修正的漫長過程,教師在其中應發揮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來完成劇本創作。
二、拍攝過程既要追求完美,又要擅于變通
進入實際拍攝階段,經驗尚淺的學生往往會希望堅持自己的拍攝節奏和癖好。此時,教師應善于以旁觀者的角度適時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一方面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更順暢地完成拍攝。
在人員分工上要做到分工明確、權責分明。在拍攝過程中,學生都希望展現自己的能力,教師在理解學生的想法后,要做到保護、尊重,不抬高也不貶低。拍攝過程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更是鍛煉、提升學生素養的過程。在開始拍攝前,教師要協助主創團隊,完成人員分工。分工務必詳盡,避免拍攝現場因細節問題出現人員紛爭和不必要的矛盾。拍攝中,適時地對表現優異者進行表揚,同時對表現不積極和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實時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拍攝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拍攝完成后,要及時歸納總結,跟學生一起開會討論,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在總結中升華實踐的價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團隊、理解電影。
在微電影的拍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臨時狀況,此時就要求教師隨機應變,引導學生合理地解決問題,幫助拍攝順利完成。比如,拍攝一場很重要的戲,重拍了十幾次主要演員依舊無法進入情境,此時教師應建議學生短暫休息,一方面避免拍攝者過于勞累,一方面也給演員思考的空間,教師甚至可以與演員進行溝通,了解情況解決問題,使拍攝順利完美地完成。
微電影的拍攝是一個團隊協作的工作,教師要在其中應扮演好輔助的角色,尊重學生意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拍攝習慣。
三、后期制作既要超越極限,又要規避風險
一部電影的成敗,后期制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技術水平、時間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后期制作既要努力超越極限,發揮出最高水平,又要把控尺度,規避風險,避免產生重大失誤。
首先,做好素材備份,保證萬無一失。原始素材要最少保證有三份,分別存在不同的存儲設備上,最好由不同的三個人保管。經過制作的素材也要以天為單位備份,防止出現設備問題或軟件問題等導致素材丟失或損毀。
其次,后期制作切不可拖延,要有計劃地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后期制作因不需要大量電影攝制人員的配合,剪輯時間相對自由和充裕。但是后期制作不僅是后期制作人員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事情,它的完成需要導演、編劇等制作人員的共同參與,越早完成越有助于他們調動之前拍攝時的細節記憶,幫助后期更好更快地完成制作。同時,也不排除個別情況下有個別鏡頭缺失或有瑕疵需要重拍的情況,如果時間拖得太久,往往重拍的可實現性會大大降低。
最后,后期制作人員要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圍內,努力超越極限,尋求更好的后期制作效果。“世界上沒有一部電影是完美的”,我們在后期制作中總能發現一些值得改進的細節,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嫌麻煩,要一次次地反復看、不停改,尋求更好的呈現效果;還可以找專業人士來看,讓大家多提意見,幫助影片實現最佳的剪輯。當然,后期制作也需要靈感,師生要尊重這些靈感閃現的時刻,把這些再創作的過程完美地運用在影片的剪輯過程中。
四、結語
指導學生拍攝微電影,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教師一定要明確,拍攝學生實驗作品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操作能力、樹立團隊意識、掌握電影攝制技巧和鍛煉專業品質,切不可過于看重微電影本身的質量,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完成一部制作精良的學生作品,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通力合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校要致力于把項目引進實踐課堂,實現微電影的產學研三位一體;教師除了對微電影的拍攝過程進行指導,還應從課程設置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對微電影的策劃能力、創作能力和傳播能力,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弛.大學生微電影實踐教學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16):394.
[2]王費.校園微電影的探索與實踐[J].電影新作,2017(1):115-119.
[3]聶韶陽.小成本微電影制作方法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4]屈定琴,謝伍瑛.自媒體時代影視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以微電影為例[J].文教資料,2016(14):80-82.
[5]王良.中國微電影特征及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
[6]陳明輝.中國微電影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
作者簡介:崔睿(1987— ),吉林長春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戲劇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