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園園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是人們迫切需求的。群眾音樂活動作為一項普及難度較低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還能建立具有基層特點的文化活動氛圍。因此,本文就以群眾音樂活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創新對策。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新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在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要重視其精神文化需求,而群眾音樂活動是滿足這種需求的重要途徑,加強群眾音樂活動創新研究勢在必行。
一、群眾文化活動內涵與音樂活動創新意義
人類社會的集體活動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有著普遍的社會聯系。群眾文化活動是以群眾自身精神需求為原動力,在動機指使下所進行的文化行為的總和,從這種意義上說,群眾文化活動就是主體現實的社會行為。這種群眾文化需要,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隨著主體社會化的逐步完成,理想、信念和世界的逐步確立,群眾文化需要在總方向上會變得相對穩定,不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發生實質變化。群眾文化動機不僅能引發文化活動,而且能提供使活動進行直至完成所需要的動力,既有始發動力,又有繼發動力。動力強度的差異,直接影響群眾文化活動的質與量。動機產生后,群眾文化活動的具體方向、形式和內容也就確定。
音樂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從古至今,唱歌與跳舞都是最為常見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是精神抒發的重要渠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獨特的音樂與舞蹈類型,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經過漫長的文明發酵,人們已經有了深厚的音樂與舞蹈基礎,不斷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也為群眾音樂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進行音樂活動時,不管是旋律、節奏或是歌詞都能夠表達不一樣的情感、不一樣的文化,而積極向上的歌曲能夠催生出群眾的美好愿望,能夠對群眾進行精神治愈、凈化心靈。尤其是在群眾活動這一特殊的氛圍中,在集體環境的渲染下,這種感情具有更為強大的影響力,人們在這種活動中可以增強身心健康。
對群眾音樂活動進行創新,既可以幫助群眾在音樂活動中逐漸形成互幫互助、積極協作的良好習慣,也可以使群眾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利用歌曲、舞蹈等活動來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總之,群眾音樂活動創新會讓群眾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可以豐富人們的個人生活,為城鄉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基礎氛圍,它是進行文明建設的新平臺、新方向。
二、群眾音樂活動創新工作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群眾音樂活動的開展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該活動創新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點。
(一)群眾音樂活動基礎設施不完善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群眾音樂活動創新需要一定的基礎設施支持。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以支撐群眾音樂活動創新發展。一些地區將主要精力與財力都放在經濟建設上,忽略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些因素都制約了群眾音樂活動的創新發展,需要注意。
(二)群眾音樂活動的內容創新性不夠
如果說活動設施是群眾音樂活動創新工作的硬件需求,那么音樂活動內容就是開展文化活動的軟件保證。目前,我國群眾音樂活動數量與形式是比較多的,但是比較單一,內容大同小異,對象多為中老年人,不能引起廣泛參與。在今后的群眾音樂活動創新中,要提升群眾文化內容的新穎程度,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
(三)群眾自身精神素質不高
目前,在快速膨脹的物質世界面前,許多群眾的精神世界建設都較為落后,群眾的向心力也不強。音樂活動能夠將音樂與舞蹈兩種藝術形式進行有效融合,使群眾打成一片,而群眾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社會文化建設是否能夠獲得群眾支持的關鍵。近幾年來,各省市、各社會團體所組織的音樂活動比賽越來越多,而政府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視也讓音樂活動有了強有力的支持,發展勢頭喜人,也帶來了極大的正面效應,帶動了城市文明建設的步伐。因此,在未來的音樂活動創新工作中,要重視群眾自身精神素質培養,不斷為人們提供新的娛樂方式,加強精神層次建設,最終通過群眾音樂活動來傳播社會文化,讓群眾在這種集體環境中獲得新的成長,提高自身的集體榮譽感。
三、群眾音樂活動創新對策
新時期,開展群眾音樂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但其發展存在不少問題。那么今后應該采取哪些具體方法,實現群眾音樂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呢?
(一)創新理念、重視宣傳,夯實群眾音樂活動思想基礎
一方面,要追求群眾音樂活動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以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為目標,深入研究群眾音樂活動理論的發展和應用。除了理念更新之外,宣傳手段也要進行創新。具體來說,文化宣傳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創新意識,真正深入到群眾生活中,不斷豐富宣傳教育載體,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創作主題鮮明、積極向上、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作品,開展有針對性的文化、教育幫扶工作。各級專業院團要在保證音樂活動質量和頻次的基礎上,把培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能力作為重要抓手,逐漸培育社會基層音樂活動的自我供給能力,在推進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音樂活動文化氛圍。
(二)創新內容,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音樂活動
我國地廣物博,歷史文化底蘊濃厚,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各不相同。因此,在開展音樂活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要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以貼近群眾生活實際為導向,采取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結合一些具體的主題來進一步創新音樂活動形式,切實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群眾心聲得到充分表達。同時,要指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牢記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想方設法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發揮廣大群眾的創造活力,推動群眾音樂活動創新和發展。
(三)重視群眾需求,提升活動針對性
群眾音樂活動開展與創新要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將群眾生活中迫切需要的文化、科技和內容送到群眾家門口,為基層群眾提供切實的精神、物質、政策幫助。要注重音樂活動的實效性和長效性,將送與用、送與學有機結合,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拓展活動渠道,豐富節日期間音樂活動生活,組織群眾進行科技培訓和鄉土科技骨干人才培訓,繼續實施文化內容與群眾認知體系的結合工作,真正滿足廣大群眾的音樂活動需求。
(濟源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