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輝 張玉紅
中國古代文學具有特殊性,內涵豐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將其作為專業必修課。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具有比較穩定的特性,所以其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方法一直以來并沒有多大改變,教師所構造的課堂模式基本相同。中國古代文學其本質是對古代文化的一種傳承,但這種傳承與教授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本文探討了高校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改革的主要策略,以新的視角重新看待古代文學對當下學生的意義,從而實現對學生現代化能力的培養。
信息時代,高校教育正在進行整體改革,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古代文學與現代生活較大的差距性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對于該門課程的改革,教師必須具有明確的教學改革方向,通過簡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改革學生最終成績測評方式,利用成績測評結果來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的效果。
一、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中國古代文學是經過長期歷史發展沉淀而形成的文明產物,應將其納入高校學生學習的必修課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時間跨度大、內容復雜、教學任務繁重。學生通過四個學期的課程完成整個古代文學的學習,課時較少,學生的學習效率、接受效率與教學質量不能得到保證。此外,信息時代與新課程改革沖擊了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所以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依然存在問題。
在教學方法上,方式比較單一,教師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課堂內容教學枯燥乏味,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古代文學晦澀難懂,與當今的語言形式有較大差異,學生理解困難。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不少教師僅僅傳授我國古代文學理論知識,無法將古代文化與現代生產生活相聯系,學生理解、吸收古代文化的效果較差,注重作品的文本學習,強化國學經典的誦讀,但是實施效果不佳。在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單一、傳統,很難真正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創新教學方式,深化課程改革
樹立學生創新學習的態度,深化課程改革,創新型的學習觀就是指有目的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小組討論和課程研討等方法,在課堂上提出研究對象,讓學生自由討論,讓課堂真正變成解決實際學習問題的地方,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增強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教師根據學生探討得出的結論進行評價分析,增加與學生的溝通。這種以研究為基本手段的學習,可以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更加具有綜合性、科學性和研究性,使學習中國古代文學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實行資源共享,拓寬教學思維
運用互聯網技術,抓住教學重點,打牢基礎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一般不會將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知識相對匱乏。學生可以借助網絡進行網絡閱讀,延伸課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在實際教學中,互聯網解決了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資源的共享讓學生獲得了更加新穎的知識來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使教學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情景交融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在遇到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時,可以再現故事情境,幫助學生分析和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手段進行古代文學教學,從而縮小當代學生與古代文學之間的距離感。
與互聯網相似的教學方法還有微課,其通過播放簡短的視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了解該段歷史文學的發展歷程,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發展輪廓,這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微課一般用于教學前,內容較為籠統,但是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自主,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此外,在課前對學生提出思考問題,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三)改變教學模式,建設師資隊伍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利于知識的傳授,但是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所以,要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加大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倡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當前,我國教育提出了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獨立發展的要求,教師不應該只講授古代文學的書面知識,應該以提高學生古代文學素養和文學審美能力為重點,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課程改革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要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新課改環境下,人們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增強探究意識,為學生學習做好榜樣,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結語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高校要積極深化課程改革,夯實課程建設的基礎,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將科學理念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使每一位學生都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是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所有專業任課老師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將科學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教學觀念同中國新時代的特色相融合,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平臺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啟發、誘導中提高學習效率。
(1.河北民族師范學院;2.承德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