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菀楠
近十年來,隨著文化的不斷跨國界的深入交流以及大眾傳媒的普及,韓劇作為韓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產電視劇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國內的熱度不曾遞減。雖有近兩年的“限韓令”,但熱度話題依舊如此。
韓劇的特色在于將其生活日常戲劇化,韓劇中表露出很多韓國本土文化、社交禮儀以及政治思想,這是和我國截然不同的一種文化。近兩年,韓劇題材更為多變,推陳出新,在故事的結構構建上另辟蹊徑。本文旨在分析韓劇以其獨特的方式對我國電視劇產生的影響。
21世紀的今天,大眾傳媒高速發展,影視劇也乘著大眾傳媒發展的東風,迅速地走進大眾視野,促進了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交流。作為韓文化代表的韓劇,由于其獨特的藝術形象而帶來的藝術意蘊,在我國掀起一股韓流,至今未散去。
一、韓劇在我國的興起
韓劇盛行之前諸如《還珠格格》《新白娘子傳奇》《情深深雨蒙蒙》《西游記》等國產劇占據著人們的生活,古裝劇盛行,其中包括港劇古裝劇如《絕代雙驕》《倚天屠龍記》等。韓劇的突如其來就像是給人們另外一種清新的氣息,如當年的韓劇《人魚小姐》《咖啡王子一號店》《藍色生死戀》等,從此之后,人們才第一次大規模地接觸到“偶像劇”的概念。
所謂偶像劇,拋開俊男靚女的光鮮外表,劇情大多也以現實生活中女生幻想的浪漫存在而發展,有種近乎童話般的韻味,這顯然是之前的國產劇中所沒有的。韓劇就將“浪漫”這一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1998年,第一部韓劇《順風婦產科》進入國內,培養了一批忠實的觀眾,上至三四十歲的女性下至青春懵懂的學生。這對當時的國產電視劇帶來了一次沖擊,也影響著我國電視劇的發展。央視早年引進了韓劇《愛上女主播》《看了又看》《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等,電視傳媒之后,互聯網的發展將大眾傳媒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后來,央視注重弘揚本土文化,不再放映韓劇,但類似于優酷、土豆、愛奇藝這些網絡平臺的出現,更加豐富了人們觀看韓劇的途經,隨之而來的是第二次韓劇的熱潮。這一次熱潮更加年輕化與輕松化,題材也越來越多變新穎,演員也趨于年輕化,《咖啡王子一號店》《我的女孩》《宮》《原來是美男啊》這種16集的輕電視劇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第三次韓劇熱潮從《來自星星的你》開始,2013年以空前的火熱占據了各大話題榜,隨著互聯網的廣泛發展以及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大眾化,移動應用獲得空前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限韓令”的頒布與實施使韓劇無法像之前一樣輕易走進大眾的視野,加之國產劇近幾年在韓劇的影響下,不斷推陳出新并為大眾所接受,現如今,韓劇的潮流雖然存在,但在國內的趨勢實際上已不如當年。在這種政策的影響下,有些韓劇仍然能夠沖破重重阻礙,在微博熱搜占據頭條。例如,《秘密森林》《迷霧》依然在我國得到了一致好評。
二、韓劇的創新影像的呈現與產業化運作分析
(一)寓民族文化于日常生活中的表達
1.將日常生活戲劇性地展示于熒屏
現代法國思想大師列斐伏爾是西方學界公認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之父”,他曾經獨創性地賦予了“日常生活”這個概念豐富的內涵,以此強調“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韓劇從誕生開始以來就始終伴隨著這種“日常性”,這種接受主要來源于以下幾點:一是韓劇中的臺詞語言表達多是日常的敘述性話語。二是韓劇足夠溫情,故事構建成美好向往的家園。
2.獨特的韓式民族文化表達
美國文化學家克魯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判性回顧》一書中提出來:“文化包括各種外顯或內隱的行為模式,通過符號的運用使人們習得并傳授,并構成了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歷史上經過選擇的價值體系;文化既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又是限制人類進一步活動的因素。”韓劇所帶來的文化里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韓國美食,如人們所熟知的烤肉、泡菜、大醬湯、年糕、燒酒,每部韓劇都有韓食的影子,可以說無韓食不韓劇,這是一種日常文化的顯現,隨著大眾傳媒傳到世界。2013年《來自星星的你》中千頌伊“炸雞啤酒”,瞬間爆紅,在我國的社交平臺微博上具有7萬的話題指數。如此看來,韓劇提升了韓國美食的世
界知名度。
3.民族風格的日常符號化表達
《傳播學教程》中指出,現代符號學理論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由美國哲學家和邏輯學家皮爾斯提出并發展起來的。皮爾斯認為,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是由代表物(符號)、解釋物和指涉物構成。三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共同構建成為一個三角關系。作為大眾傳播載體的韓劇文本,將視覺符號與聽覺符號進行融合來傳播,這些視覺符號主要包括美味的食物、時尚的服裝造型、美麗的風景、精致的室景裝飾以及電子產品和汽車產品。在這個電子信息和商品消費的時代,這些符號的價值代表著韓國的文化,是一種韓流,這些視覺化的東西不斷沖擊著人們的視覺,使人想擁有、享受它們。這其實是社會物的消費轉變成了現代社會的符號化消費,能夠使受眾體驗到一種滿足感。
(二)故事構建上的拓展與革新
韓劇在普遍意義上分為三大類型,即歷史劇、家庭劇、偶像劇,歷史劇重在表現人文歷史,家庭劇重在突出家庭復雜情感生活,偶像劇則更多地描繪愛情生活。三種類型的電視劇有著各自的“套路”,但倘若一味地延續這種觀眾都能夠猜到結局的模式,會出現審美疲勞,追求創新不只是在技術上,藝術的美學同樣需要這種新鮮血液的注入,韓劇也不例外。作為電視劇中的佼佼者,韓劇要保持這種時刻的新穎與創新,從最近幾年來的韓劇作品中可以明顯察覺到這一趨勢變化。其一,創新敘事打破單一模式,更加多元化。其二,聚焦社會,題材新穎,不再單純塑造向往的美好;其三,與時俱進,突破傳統思維定向人物設置。
(三)產業化的運作與傳播
大眾傳播的運行并不都是一樣,都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進行的,韓劇會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韓劇的發展離不開韓國實施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其一,致力于制定相關政策,建立管理機制;其二,出臺獎勵措施,韓國政府自致力于打造文化大國以來,多渠道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其三,設立保護傳統文化機構,從韓劇中的傳統美食服裝特色能夠明白,韓國政府注重保護傳統優秀文化,并以一種現代方式將其傳播給大眾。韓國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如摔跤、拳擊、魔術、傳統醫藥、禮儀等,并為其設立保護機構,如建立民俗博物館,保護歷史文化古跡,使之得以更好的傳承與發展。與此同時,舉辦各種活動宣揚傳統本土文化。在這種保護下,大量歷史文化資源被發掘起來,這也為韓劇中的歷史劇創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三、韓劇對我國電視劇發展的影響
(一)中韓電視劇的創作對比
縱然韓國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韓劇在本質上所傳達的思想和所表達的意蘊都使人感到異常熟悉,但歸根結底和國產劇的敘事方式與題材選擇有很大的出入。韓國社會整體處于一種開放狀態,社會話題寬泛。國產劇此前也有許多優秀的歷史劇、廣為樂評的武俠劇,但韓劇的火熱使得中韓電視劇的對比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的政治背景與社會制度,不同的傳統倫理文化與社會寫照,不同的藝術鑒賞受眾群體。
(二)國產劇的模仿反思與蛻變
我國早期的國產電視劇重在歷史劇和武俠劇,武俠劇是當時電視劇的半邊天,除開經典的《紅樓夢》《西游記》《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大宅門》。但韓劇的大量涌入及其在國內愈來愈熱,使得這一趨勢悄悄發生改變。此后國內掀起韓流,導致國產劇高產低質的模仿,“雷劇”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產劇在韓劇沖擊下的迷茫。《一起來看流星雨》之后,國產劇開始了青春偶像劇的一系列模仿,《丑女無敵》也在這樣的趨勢下被冠上了“雷劇”的帽子。國產劇低迷而又混亂,低質量的電視劇層出不窮,商業氣息濃厚。電視行業陷入了現代化的摸索階段。
隨后的幾年,信息互聯網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得到廣泛應用,80后至95后這一有激情有想法的年輕一代,他們在網絡平臺上發聲,媒體的批評、老藝術家的支持、國家政策的調整也促進國產劇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國影視創作者不再一味追求韓式偶像劇,而是打造帶著國人審美和社會現狀的都市劇。例如,《北京愛情故事》《北京青年》《離婚律師》,劇情有沖突有張力有溫情,不浮夸,貼近生活。
值得一說的是,網劇的盛行實則打開了中國電視劇的新局面,從開篇《靈魂擺渡》《心理罪》,到2017年口碑收視雙高的《白夜追兇》《無罪之證》,都印證了我國電視劇無論是在題材上或是在拍攝手法上都有巨大的進步。相比于不擅長的偶像劇,網劇歸根結底是在中國大眾的愉悅欣賞下的高質量劇作,現大多電視劇不只是模仿,更按照中國文化的因素尋找突破口。
四、我國電視劇未來發展道路啟示
(一)融合我國民族文化,提升國產劇品質
近年來,我國開始講求“文化自信”,努力打造文化強國,提高文化軟實力。電視作為大眾傳媒,也應當肩負起這個責任,通過劇作品的描寫向國人乃至世人展示悠久的中國和現在強大的中國。企業和制片單位也需謹記,藝術不只是商業化的消費,更是一種文化精神消費,讓觀者可以從內心感受到每部劇所承載的思想,就要在質量這條道路上做到精益求精。
(二)制定良好的產業資本合作發展政策
文化產業在國際文化交流和我國文化傳承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我國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但正式制定政策來促進和保護我國文化遺產比西方國家稍慢一步。21世紀,人們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利用良好的文化資源,整合內容,通過商業的形式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盡管我國政策制定得稍晚,但我國文化底蘊深厚,隨著文化產業政策的日益完善,我國文化產業漸漸走向更高層次。當韓劇和韓國娛樂節目霸占中國半邊天時,“限韓令”的頒布實施使國人更加注重發展中國文化,打造中國的傳媒世界、音樂世界和影像世界,制定良好的產業發展政策就顯得極其重要。
(三)鑄造文化產業,展示于世界
我國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參與國際文化競爭,營造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就電視行業來講,韓劇進軍我國之前,國產電視劇海外市場就少,韓劇進入后,電視劇行業經歷幾年的摸索與蛻變,但國產電視劇的海外市場依然沒能拓展。近兩年,國產電視劇質量有所提升,在全球化的數字媒體時代,電視傳媒有著便捷迅速的優勢,能夠將我國文化產業以一種趣味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人們可以將故事、形象、產品、企業這四項IP合為一體,與國際接軌,以影視為核心做成文化產業集團。強國不僅要大力發展經濟和軍事,也要提升文化軟實力。當前,世界的整體趨勢是和平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文化尤其能夠提升一個國家的內涵與形象。
五、結語
本文從藝術學的角度、傳播學的理論和社會學的立場上進行研究,分析了韓劇能夠在海外占據一席之地的成功經驗,指出了韓劇進入中國市場后對國產電視劇帶來的影響和蛻變。在文化產業全球化的今天,國產劇面臨嚴峻的考驗,其在敘事語言與表現手法上都有所欠缺。國產劇應該致力于在和諧的語言表達中探析我國社會焦點,注重題材創新,充分發揮教化作用,實現電視劇應有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
(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