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瓔桓
摘 要:本文講述繪畫藝術療法介入特殊兒童教育活動的可行性,兒童的性情、品格、精神狀態和綜合素養在兒童發育發展的某一階段中,美術教育都呈現無以言表的價值。因此,特殊兒童美術教育不再是生產流水線產品,這得以讓我們重新認識到繪畫藝術療法在特殊兒童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是勢在必行的。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兒童認知、社交、情緒等方面都不斷的運用了繪畫藝術療法。許多特殊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內心,不需要依賴語言進行自我表現,繪畫藝術療法可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和認知功能的恢復等等。,期望此次通過一個新的觀點的提出,給特殊兒童美術教育帶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關鍵詞:繪畫藝術療法;兒童;美術教育
繪畫藝術療法是以繪畫藝術活動為媒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繪畫者、繪畫作品和治療師三者之間的互動,非語言性的心理治療,觸及內心潛意識。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技術,繪畫藝術療法從最初應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之后被運用到心理治療,近年來在特殊教育領域繪畫藝術療法也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并被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方法,有嚴重攻擊性行為的兒童通過繪畫治療能有效的減少不良情緒和行為。繪畫在本質上是心理、人格、情感、等外化的符號表征,通過外化、宣泄和認知的過程,達到內外身心治療的效果。
兒童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心世界可以通過繪畫來進行宣泄,達到治療其身心的效果,兒童在對于情感用語言表達難度很高的情況下,這種困難可以通過賦予其可見的視覺形式表現出來。作為一種視覺信息,繪畫可以穿大人們潛意識層面、內在的各種信息。較之其他的治療方法,繪畫藝術療法有其自身的特點,使其在特殊兒童干預中有明顯的適用性。
(一)靈活性
繪畫藝術適合各年齡階段的不同類型患者,地點靈活性,可以在學校、醫院社區等安全舒適的場地進行開展。可以使特殊兒童在其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地點進行,減少陌生的恐懼,更好進行繪畫配合治療。
(二)給予安全感受保護的空間
繪畫藝術療法采用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治療,使特殊兒童降低心理防御,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與想法。給予兒童足夠的安全感受保護空間,特殊兒童才能發揮主動性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尊重每個特殊兒童對其作品解釋。尊重其存在的差異性與發展潛能。治療師要與特殊兒童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為特殊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與受保護的空間。
(三)具有交流性
繪畫藝術為兒童組織內心沖突性的內容提供了一個良好媒介,繪畫藝術療法能潛意識的將特殊兒童的信息表現出來,將內心的負面情緒通過繪畫釋放出來轉化為正性的力量。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繪畫內容可以為特殊兒童和治療師間提供超越言語的交流,使治療師更加準確的了解特殊兒童內心世界,進行更好的認識并治療。
在傳統特殊兒童美術教育內容中1.繪畫活動:為了能夠使兒童可以在繪畫過程中靈活運用繪畫工具和材料,需要在繪畫活動前加以認識輔助工具和材料。2.手工活動:為了發展兒童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引導兒童使用各種手工工具和材料,運用剪、撕、貼、折等手段制作出平面或立體的物體形象。3.欣賞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從而豐富兒童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觀念。
傳統特殊兒童美術教育仍然以強調美術教育目標能否達標成為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很難進行思考如何設計針對兒童感覺輸入的課程,因此兒童在課堂上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過多,因為小問題被訓斥導致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導致兒童對美術興趣的喪失。在傳統美術教育的前提是3兒童必須已經具備良好的感覺統合整合能力。如果我們將一節傳統的美術課比喻為老師帶著兒童去放風箏,以放起風箏為主要教學目標,強調了拉線的技巧及水和食物的補充,以不同的風箏觀賞為美術審美活動,而放風箏過程中的周邊天空環境植物樹草石頭一筆帶過,兒童因為好奇熱衷抓摸行為被訓斥為小動作過多,兒童耐力缺乏導致放不起風箏不喜歡放風箏歸類為學習不認真,兒童在放起風箏過程中的高低起伏感覺有趣而游戲視為調皮搗蛋,個別聽覺敏感的兒童因凝神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被訓斥為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我們仍然不理會我們的教學受眾的個體化,齊刷刷的放起風箏,用類似的語言欣賞放起風箏的感受,我們的放風箏活動變得多么的無聊和形式化。因此傳統特殊兒童教育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自閉癥兒童繪畫藝術治療的初步嘗試,張雯通過團體繪畫藝術療法發現特殊兒童通過在繪畫過程中材料的應用,畫形狀動手捏制模型,特殊兒童的感知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張冬紅采用對比研究發現,經過繪畫療法兒童的情緒緩解比單純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兒童效果顯著。陳琨采用兩名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進行繪畫治療發現,投射繪畫技術可以幫助兒童找出內心矛盾,更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繪畫治療法可以將兒童雜亂無序的情緒調整至清晰的狀態,減少兒童攻擊性行為。
繪畫藝術療法并且強調了治療師無條件接納特殊兒童及其創作的作品,要求治療師具備一定的職業資格與倫理道德觀。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應讓兒童充分作畫,無條件接受兒童選擇的材料,作畫完畢后應無條件接納兒童作品中所反應的情感,治療結束后應妥善的保存兒童的創作。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意識強加于特殊兒童的作品之中,要充分尊重特殊兒童的作畫,才能讓特殊兒童體驗到安全與信任,才會使其對治療師的防御、抵觸消除,更好地通過繪畫創作表達潛在的情感。繪畫藝術療法需要通過繪畫者、繪畫作品和治療師三者之間的互動。
不管人們有沒有意識到,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已經深深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孩童過早接觸甚至依賴電子科技產品導致的從自然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視、聽、嗅、味、觸、前庭和本體覺等)的鈍化,造成特殊兒童越來越多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因此繪畫藝術療法介入特殊兒童教育甚至是普通兒童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