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煥森
摘 要:新時期的班級管理呼喚“自主式”的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應該把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首先由集體民主選舉產生出有責任心、有責任感的班干部,然后在學生與干部之間實行自查和互查,每周進行總結匯報,肯定優點,找出差距,達到共同促進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自主管理;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責任強化
當前學校的班級管理存在著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強化、強調班主任主導地位,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管理主義”模式;另一種是強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自主管理”模式。
“管理主義”模式是管理者利用自己的權利、地位、信譽對被管理者的思想行為施加影響,讓其按照管理者的意愿進行辦事的模式。班主任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班主任把學生置于自己的支配下,學生不必動腦子,只在班主任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這種模式過分強調學生聽話,守規矩,不恰當地強化了班主任的權威和主導地位,使班級走向了獨裁化。這種班級看起來好像很有秩序,實際上一時也離不開班主任,因為學生沒有形成自我管理意識。這是一種陳舊的管理模式,它沒有把每個學生都作為獨特的個體加以尊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主觀意識的形成,影響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淡化了對班集體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感,形成了師生間不應有的距離。這種模式不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必須加以改進。
“自主管理”模式從古人施教所言“醒良知,致良能”脫胎而來,其實質是啟發、引導、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監控、自我實現潛能,其手段是建立一個學生自我實現的平臺,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心,并且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那怎樣建設“自主管理”模式班級呢?
一、轉變理念、大膽嘗試,樹立學生自主教育的觀念
現代教育觀念的要求學校教育必須以人為本,重視人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班級自主管理”就是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指導,班級學生實現對班級的自治。班級自主管理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是班級管理的參謀者、指導者,這一點要先有清醒的認識。這就要求班主任有敏銳的觀察與分析能力,還要有正確的態度,發現他們上進的“苗頭”就及時表揚,不管他們上進的動機為何,都要抓住它、扶植它,讓它由少到多、由小變大,成為向好的方面轉化的轉折點。如我新接一個班,第一次走進教室,便發現黑板上畫了一幅畫,畫著一位年輕老師,戴著眼睛正在認真地給學生們上課。旁邊寫著:“Welcome,Miss Guo!—我心中的英語老師。”這時我看完后微笑著對同學們說:“Thank you very much,謝謝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尤其是這幅畫的作者,我很喜歡你的畫。它讓我看了感覺很親切,賞心悅目。”我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在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把道德素質具體描述為文明禮儀、學習紀律、勞動衛生、班干隊伍建設、學習目標五項,并對這五項都作了具體要求。
二、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1、讓學生自定目標。將新學年第一個月(9月份)定為目標月,根據學校、年級的整體目標制定明確的班級奮斗目標,每個學生又根據升學目標制定個人具體目標,自我加壓、自我激勵。班級奮斗目標以創建良好學風、文明班級等為載體;要求:對人有禮貌,懂得尊重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求知;今日我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以我為榮;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互相學習,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等等,并緊緊圍繞班級目標制定階段性目標及措施,努力完成子目標;
2、讓學生自訂“班規”。以學校規章制度為依據,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每一位同學直接、民主的參與下,制定集體生活的規則,讓學生用自己制訂的制度來約束自己,不斷培養自我調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達到自主管理的目的。如學生自定的班級公約中有:放學后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扶正擺好;上課前如何趴好等待老師的上課;集隊做到快、靜、齊;中午不打籃球、踢足球;鼓掌歡迎來我班聽課、講課的領導、老師;不準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制造矛盾,鬧不團結等,非常具體細致,學生自定的規矩,學生更能遵守,具體化了的道德要求成了他們規范言行的“班級法律”。
三、健全制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制定了班級法規后,還要把它完善和健全,并且落實好,充分利用“班級法律”,約束學生行為,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1、以行為規范作為切入口,培養學生的自信、自尊、自覺意識,體現“學生發展為本”思想,啟迪學生擺脫依賴,自主決策,勇擔責任。如在作業和遵守考場紀律等方面,讓同學們自我審查,自我監督。
2、試行“班委競選制”、“班干部輪值制”、“班級日記制”。通過自薦和他人舉薦相結合的方式產生候選人,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說,由全班同學投票產生班委,班委通過輪值制度對班級實施管理。同時實行“值日班長制”,每天一位小值日班長配合班主任具體負責本班全天的班級管理工作,作好值日記錄。從機制上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空間和自我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學會做人”。
3、班級事務實行“包干負責制”。對班級的事務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級衛生工作、服務工作崗位明確、責任到位,要求學生自覺做好,并由班長、勞動委員和值日班長負責檢查監督。我班學生根據這個原則,把學習、紀律、禮儀、衛生四方面工作設計成20多個“崗位”,如“小班主任”、“衛生監督員”等,每個崗位專人承包,并向全班作出優質服務承諾,明確要求,一包到底,人人有崗,各司其職。
4、實行“學生操行評分規范考核制”。在班主任指導下由班委具體實施,對全班每個同學的品德行為規范進行考核。班干部根據分工對每個同學的學習、紀律、衛生、文體活動等方面行為規范表現進行周考評、月考評、學期考評、學年考評,班干部接受同學和班主任的考評。
四、開展活動,提升學生自主教育能力
只有使教育者的教育與學生的自主教育協調發展,形成“共振”的時候,教育才是有效的。因此,首先就要建立學生自主發展的激勵機制,創設發展學生個性的環境與氛圍。自主教育是班級自主管理的延伸和深化,也是班級自主管理的歸宿和落腳點。
1、擺脫班會課傳統的說教、強制灌輸模式,讓學生自己設計主題班級活動方案。使學生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自我認識、自我覺悟、自我評價、自我完善。
2、讓學生自己主持班級重大活動。在班級活動過程中,班主任要大膽放手,盡可能讓班干部來負責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總結,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能讓學生說的道理就讓學生說,能讓學生做的事就讓學生做,使之在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受到教育和鍛煉。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年級組和學校的各種競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必須讓學生經常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體驗到團結的力量,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非一日之功,他始終貫穿于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后進生中本已進步了的學生也有可能出現反復,這是正常的。任何一個后進生,均在前進中反復,在反復中前進。
幾年來,我一直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才是班級的真正主人,并注意發揮好班主任的主導作用。使我們班形成了自主管理班級的模式,做到在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參考文獻
[1]《班主任兵法》 萬瑋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心靈寫詩――李鎮西班主任日記》 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