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
摘 要:在全國高等院校轉型時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已經從原有的專業方向變為二級學科。但在專業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中,還存在很多實際問題,主要中集中在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內容與市場脫軌、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現象等方面。結合應用型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構建工作室實踐教學平臺,建立雙導師制,逐步搭建校企共建的工作室實踐平臺,以校企專兼職教師共同負責的工作室導師制,培養行業企業需求的“零距離”人才。
關鍵詞:“校企共建”;工作室;雙導師;實踐教學;平臺構建
1 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第一,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不完善。學生專業能力與課程的安排和設置有著密切的關系,現行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不完善,尤其是實踐課程設置,缺乏市場實踐性。
第二,對實踐教學模式變化發展關注度不高。為適應專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中植入了一系列實踐環節與項目訓練,但從課堂的實際情況來看,實踐教學主要是模擬教學,缺乏市場因素,不能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在“校企共建”的前提下,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教學應著眼于與市場接軌,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要讓學生進入企業設計項目,了解市場,掌握市場化的運作。
第三,實驗室建設與市場脫節,目前藝術設計類實驗室建設投資力度不足,設備的更新換代跟不上行業發展。隨著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資訊不斷更新,行業不斷變革,專業實驗室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脫節。我國高校大多數教師缺乏從業經驗,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缺乏知識的更新,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實踐操作。隨著時代的發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然而目前的實踐課程沒有和企業需求很好地對接,現行的實驗課程設置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第四,實踐管理制度不完善,師資結構建設不合理,專業教師與市場脫節,缺乏實踐經驗。大多數高校在提升教師職稱和績效考核中都以科研項目為重點,導致教師對實踐業務能力不重視,缺少對市場行業的了解,不具備雙師型教師的能力。另外,由于高校聘用企業人員兼職教師的制度還不完善,缺少教師外出企業頂崗學習的相關制度,企業設計師沒有渠道到高校教學,無法形成良性循環。
第五,實踐基地不具針對性,資源貧乏,穩定性不強。高校改革后,建立了許多實踐基地,但實習基地類型單一,穩定性差,實際交流學習不足。
2 校企共建模式下實驗室實踐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實驗室實踐平臺的建設是學校和企業共同的迫切需求,根據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場地、設施、資源有限給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造成一定障礙。校企共建模式下的實踐平臺能吸收行業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引入更多的市場實際項目。學生可以通過此平臺了解行業的規范、設計流程,加強自身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此平臺提升業務能力,了解市場與行業動態;企業可以通過此平臺加強和高校教師的交流合作,提升理論素養。平臺不斷地給企業提供新鮮血液,為企業的人才儲備提供有效的途徑;從校方來講也為雙師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有效的保障。總的來說,校企合作是一種良好的發展趨勢,有利于雙方的資源共享,為社會設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3 實踐教學平臺構建方法
將校內實習、校外實習、校企實踐、教學科研有機結合,建立校內的項目工作室、專項工作室、企業實訓基地等多種實踐教學平臺,有效地共建符合應用人才培養需求的實踐教學平臺。
3.1 導師制實踐教學模式
工作室實踐教學平臺構建雙導師制教學,校企可以相互聘請,人才共享。每個專業工作室由高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組成導師團隊,聘請企業導師為工作室教學,聘請高校教師為企業任教,相互聘用、人才共享,勵志打造一支具備扎實理論素礎、出眾實踐能力,了解行業市場發展動向的高效能導師團隊,引進企業項目聯合指導工作室教學。充分利用企業優勢整合資源,邀請行業精英,利用企業設計項目指導實踐教學,做到真正的案例教學,以競爭促進教學改革落到實處。由企業資源的整合以及各種競賽的共同幫助,促進專業項目教學的發展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3.2 項目多樣化教學
采用公司工作環境的校企共建工作室,是一種優勢互補型共建模式。在工作室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用實際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融入公司企業的環境中,最終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市場調研、案例講解、團隊合作、分組研討、企業學習、設計提案等方式完成實際項目。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指導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企業環境中的設計項目經理。通過實驗室實踐平臺實現校企雙贏。企業通過這個平臺不斷培養新鮮血液,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項目,有效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合理儲備人才。項目設計訓練、實踐操作為產學研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構建專項工作室,設置和課程緊密相連的工作室,如木雕工作室、版畫工作室、漆藝工作室、首飾工作室等,在導師與行業精英的共同指導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結合以及校企在教學空間上的結合,使教學形式內容趨于多樣化。目前,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始聘請企業專業人士和全職教師共同教學、管理;企業的項目設計流程如市場調研、項目資料的搜集整理、數據分析、概念構建、自我檢測、市場反饋、項目成果匯報等,讓學生直接融入實踐中,使實踐課程更具實踐性。
3.3 實踐教學評價建設
高校教師通過工作室實踐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業務能力。加強企業精英對在校教師再培訓,打造能力過硬的導師團隊,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是每位教師職稱評選的必要條件;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加強學術交流學習,到兄弟院校學習交流,與實踐教學極具特色的導師團隊的專業負責人進行人才培養的探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梢耘汕矊煹胶M獾拇髮W訪問學習,拓展其國際視野,打造更有優勢與特色的高校工作室實踐教學平臺,最終提高教師產學研的整體能力。
3.4 工作室課程根據行業崗位需求開發
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需要按行業崗位的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課程的開發設置非常重要,如何將企業工程、工作任務項目化是課程開發的關鍵。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以能力為本的課程改革開放變得非常重要,現行課程與市場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立足于市場行業需求的課程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市場化、項目化的課程有助于學生整體實踐能力的提升。
3.5 校企共建實驗室的模式
第一,高校自建模擬仿真實驗室,企業投入企業導師與高校教師組成導師團隊,教學中引入實踐項目,共同指導學生,以項目設計的方式簽訂責、權、利。促使高校的人才培養更貼近市場,把成果進行有效的市場轉化。
第二,校企共建方式。根據“產學研”共建模式,在具備共同實踐研究的條件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雙方通力合作,再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實驗室,共同建設實驗室教學平臺。
第三,企業投資方式。高校根據實驗室及市場需求,規創建實驗室場地,確認雙方責、權、利的基礎上簽訂相關合作協議,企業根據行業實際需要投入資金和設備建設實驗室,建成后校企共同使用實驗室。一方面,高校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緩解實驗室經費建設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拓展辦公場地,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擴大了業務范疇,提升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力,真正做到了產學研的結合,把科研成果進行了轉化。
4 結語
校企共建的實踐教學平臺旨在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學平臺,達到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最大程度地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充分發揮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基于此平臺,為高校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同時也為企業儲備優秀人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校企共建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學校、企業、社會的多方配合,需要根據高校的院系實際情況,不斷地論證、探索、修改。綜上所述,校企共建工作室平臺的實踐教學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建設改革、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門葉,馬廷奇.史加翠創新人才培養與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現代教育科學,2011(5).
[2] 齊艷苓.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5).
[3] 周之良.當前校企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