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要:普通高等學校開設公共藝術課是國家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管理和建設好公共藝術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實行的公共藝術課程的發展現狀以及目前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革設想,以期能打造真正符合非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心理的公共藝術課程,實現高質量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公共藝術課;教學改革;實現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202-02
一、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學改革的意義
公共藝術課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管理和建設好公共藝術課對大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1988年4月27日,國家教委印發《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指出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大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要求將藝術教育納入高校選修課之中。從那時起,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到如今走過了將近30個年頭,全國各高等院校在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都獲得了一些經驗和收貨,但目前我國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學的開展仍處于不斷發展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公共藝術教育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出現許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只有深入研究這些問題,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才能使公共藝術教育走上科學的軌道,真正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達到打造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某些學校的公共藝術課教學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由于傳統陳舊的觀念根深蒂固,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公共藝術課開展的重要性,加之許多院校尤其是工科類院校,由于師資力量及公共藝術課教學條件的客觀條件限制,使一些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的教學和課堂學習流于表面形式,學生對開設課程的內容只能蜻蜓點水,涉及皮毛,難以真正深入藝術課程的學習。這樣的現象在很多院校中存在,導致公共藝術課起不到傳播藝術,提高審美,培養美好情操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師資調配不合理,沒有做到因材施教
許多學校在公共藝術課的開展和管理中,以專業教學院的藝術專職教師來代課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公共藝術課程,這種以專業教師代替專職教師的方法存在的一個弊端就是,專業課教師習慣于為有專業根基的學生授課,在非藝術類專業的通識教育課程中容易忽略或弱化這一點,所以往往容易產生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感到聽課學生基礎距離所教授學科距離相去甚遠而無從著手教起;另一種情況是忽略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填鴨式灌輸教學,這兩種教學方式都不利于非藝術類專業學生對藝術課程知識的掌握理解和吸收。
(三)對課程深度把握不足,課程設置類型單一
許多公共課程的開設方式為鑒賞類、賞析類課程、這些無可厚非,賞析和鑒賞是人們了解藝術了解美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只局限于此類層次,對公共藝術課程的啟發創造性思維,注重實踐和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這方面的培養欠缺就暴露出來。所以,公共藝術課需要多種授課形式和授課方法來豐富課程內容和內涵,而不是使課程止于鑒賞的層面而停滯不前。
(四)課程考核方式不完善,教學效果評價不到位
很多教師和學生沒有真正認識到公共藝術課的重要性及意義所在,只把它當做學生學分的補充,這種觀念體現在課程考核方式上,就是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許多公共藝術課程或是以教師預留復習題、學生死背提綱的形式,以完成客觀題目考卷為結課考核方式,或是直接以提交一篇小論文結束課程,這種方式不能從根本上考察學生對工共藝術課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需要進行相應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將實踐環節加入其中。
三、公共藝術課改革的策略
(一)改變授課方式,合理調配師資
科學合理的公共藝術課的師資應該由三部分組成:首先,設置專職教師,專門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進行課程的教學和管理,改變過去只有藝術專業教師兼職公共藝術課的局面,有針對性的制定和修改公共藝術課教學大綱,改革教學方法,使之適應非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遵循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律,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真正為藝術基礎相對薄弱的非藝術類專業學生量身打造符合他們特點和接受規律的公共藝術課程。此外,應調配一部分專業教師進行藝術課程的教學,以此來把握和增強公共藝術課程的深度,此外,還應結合社會上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的生產一線專業人士,他們的優勢在于能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他們能夠帶來業內最新的資訊和行業發展方向的信息,使課程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二)改革課程評價方式
從過去的一張考卷決定分數的傳統方式變為以藝術實踐作品表現和卷面情況多種方式結合來考察學生對藝術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平時成績,作品展示,理論水平,課堂表現等多項指標進行連續、綜合評價。
(三)加強資金和設備投入
資金的投入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投資一些公共藝術課必須的設備,如陶藝課程必備的拉坯機、印染課程需要的染缸、舞蹈課需要的鋼琴等等設備。二是對教師培訓的投入,調撥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掌握國內外最新的兄弟院校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情況的一手資訊,不斷充實和改進本校的公共藝術課教學情況。加強設備投入,使公共藝術課的開展具有必須的設備支持。
(四)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強化實踐教學,為學生創造更多藝術實踐機會。公共藝術課成本身是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學校應創造條件給學生更多深入藝術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真正親自動手參與其中。各種類型的大學生藝術社團是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重要形式,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深入的內容能夠在各類大學生藝術社團的訓練和參演、參賽實踐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領悟。此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比如校園各個場合的藝術快閃表演,以及校園宣傳繪畫涂鴉等活動,能使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增強藝術熏陶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
針對很多大學生將公共藝術課作為增加或補充學分的工具這一不正確態度,在參加公共藝術課學習之初就應為止樹立一個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認識,除了進行課程目的的引導宣傳外,還應該用科學合理的課堂氛圍來確保課堂教學效果,明確的學習目標更能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熱情,成為學生創造力的有效催化劑。反之,古板僵化的教學模式、單調壓抑的課堂氛圍,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他們創造力的發展。要針對非藝術類學生的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氛圍營造,包括師生關系的培養、課堂教學節奏的安排、教學情鏡的設置、教師語言的個性化,來符合學生的特點。公共藝術課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的過程,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能夠使這一過程持續有效地展開——學生的情緒因此而處于最佳狀態,思考解決問題的欲望被進一步激發。
(六)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和課堂授課形式
與時俱進,在我國提出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背景下,順應時代發展,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趨勢下,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建立網上教學平臺,將慕課翻轉課堂引入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充分利用和發揮公共資源中高水平的師資優勢,將網上教學和線下師生討論互動有機結合,更好的達到授課效果和人才培養目標。
四、結語
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在不斷地實踐中發現問題,在不斷地改進中發展和趨于成熟。研究高校公共藝術課改革,對提高公共藝術課建設,促進新時期教育改革有深遠意義。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瓶頸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GBB131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