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王文杰
摘 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正全方位地向信息技術支持的智慧教育轉型。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把握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要素,致力于定位和研判其轉型的關鍵性環節,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對高職技能教育全部流程進行整合和優化。對高職院校智慧教育轉型相關問題的研究,是有效提高教學信息化應用水平,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不可或缺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藝術設計;“智慧教育”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觸發了“智慧產業”“智慧城市”等新社會形態的開關,在這種大背景下,高職教育也必將受到“智慧模式”浪潮的影響,高職院校的智慧教育轉型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在從偏重職業技能傳授的教育宗旨向智慧“教”“學”轉變的過程中,應充分把握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教學團隊要致力于定位和研判其轉型的關鍵性環節,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對高職技能教育全部流程進行整合和優化。對高職院校智慧教育轉型相關問題的研究,是有效提高教學信息化應用水平,更新理念,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的不可或缺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探索。
1 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
“互聯網+”時代給社會各個層面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教育領域更是衍生出了“智慧教育”的新興概念。智慧教育并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與傳統教育相加,而是將原有的教育的各個層面——社會、學校、教師、學生與互聯網所構建的資源共享平臺有機融合,使傳統教育搭上信息化、智能化變革的快車道。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社會積極進行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高職教育持續為社會發展輸送大批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實踐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向智慧教育轉型,主要體現在學校內部、學校與社會兩個層面。在學校內部,智慧教育依托智慧校園建設步驟,在校園內部這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內為全體師生搭建了一個綜合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師生在學校內的各種活動都可以在智慧校園網絡開展,加強了學校、教師、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效率。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智慧教育提升的不僅是教學的總體效率,學校與外部世界的資源交換與共享也通過智能化的手段來完成。以課程建設為例,從“精品課程”到“在線課程”,其名稱的變化也體現了智慧教育后資源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重要特征。
2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智慧教育轉型的關鍵環節
英國著名學者、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是喚醒學習者的智慧”,他對教育目的的表述重在“喚醒”而非傳統的“傳授”,這正與藝術設計類教學目的不謀而合,對學生開展藝術設計類教學,是讓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并培養他們創造美的能力。人類對美的認知是天生的,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喚醒學生內心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對于生活美的創作能力,引導學生整體性地運用藝術設計的相關知識,來滿足全社會對于美和設計的精神需求。通過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進行智慧教育實踐應用,總結出在轉型中的關鍵環節主要有以下三點:
2.1 教學過程為參與師生提供個性服務
藝術設計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因材施教,以滿足學習者的差異化需求。轉型后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過程為師生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是一系列滿足學習者需求的教學活動的有機整合。以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為例,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室內設計效果圖表現在傳統教學中采用的是3dsmax軟件教學,引入智慧教育理念后,該課程教學團隊由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組成,軟件教學平臺也選用了對學生技術要求更低、提速學生設計實踐的“酷家樂”在線效果圖制作和渲染平臺,大大提高了學生開展室內設計實踐的效率,課程教學效果也更加與設計企業接軌。
2.2 教學環境向參與師生全面開放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在文科大類目錄下,但其專業教學環境區別于傳統的文科類教學,對資源和環境建設的要求較高。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室內設計方向為例,僅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一門課程需要裝飾材料和施工工藝2個實訓場地,在該門課程的智慧轉型教學實踐中,教學團隊引入了虛擬現實(VR)技術,通過對該門課程知識點的重新梳理,利用Unity3d技術將所有教學視頻、演示動畫、知識點、交互操作等資源整合,并發布在在線課程教學平臺,向校內外全體師生開放。利用云計算技術和良好的網絡環境,實現資源環境的拓展,打破了書本的限制;實現時間環境的拓展,使學習可以從課上拓展到課下;實現空間環境的拓展,使學習可以在真實情境和虛擬情境中發生,促使學習環境從相對封閉走向完全開放。
2.3 教學評價促使參與師生客觀多元
由于藝術設計創作的多元性,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也不能參照其他學科的評價標準。藝術設計創作是對創作者個人的綜合判斷,具有多元化特征,應以個體性發展為基本取向,摒棄經驗式的總結與群體性選拔等方式的束縛。在對教學過程進行智慧學習轉型后,過程性評價在全部評價體系中應占有更大的比例。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在線學習活動會演變為大量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學習趨勢進行研判和預測,幫助專業教師快速并有針對性地應對教學過程中所有學生的學習行為,為教師開展多元有效的評價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3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智慧教育轉型的重要意義
3.1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智慧教育轉型可以推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三創特征”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智慧轉型的本質是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提供智慧化服務,是對學習本身智慧的喚醒與發展。區別于傳統的技能型設計人才培養,智慧教育模式下的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注重學生信息化的學習能力和畢業后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因此這一培養目標契合了對高職學生進行“創意、創新、創業”培養的三創人才理念。
3.2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智慧教育轉型契合了“互聯網+”時代設計的“數字特征”
智慧教育視角下,學習者是課堂的主體,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知識經驗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的知識結構、認知方式、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藝術設計類學生思維跳躍,偏向于圖形化建構,學習過程中主體意識顯著增強,并與其他“90后”學生主體相同,具有易沉浸于網絡社會群體性交互活動的特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智慧教學具有更強的技術適應性與融入性,可以有效契合學生的數字化學習特征與多元化價值取向,因此,應關注用戶的數字體驗,致力于營造智慧型學習環境及信息化教學方式。
隨著人工智能、全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等日漸占據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高職教育的智慧轉型是必然趨勢。作為高職教育的教學活動主體,全體師生都要順應這個科技信息時代的發展,加快智慧化轉型的進程,在轉型的各個關鍵環節都實現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從而培養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鮮明智慧時代個性,能更好適應現代信息社會需要的智慧型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琳,孫夢夢,劉雪飛.智慧教育淵源論[J].電化教育研究,2017(2).
[2] 張雅,夏金星,孫善學.“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課程智慧教學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3).
[3] 陳琳,楊英,孫夢夢.智慧教育的三個核心問題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