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澤
摘 要:動畫電影從最初的無聲,到黑白,再發展成為3D動畫片,其不斷發展的過程與色彩有著緊密聯系。動畫電影當中的色彩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性特征,色彩運用對推動情節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說色彩的設計和運用很大程度上與影片的質量是直接相關的,可以充分發揮色彩結構在塑造人物及刻畫人物上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寫實及主觀兩個角度著手,分析色彩結構在影片當中的敘事作用,從而為影片當中色彩的運用提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動畫電影;色彩結構;敘事
1 動畫電影的色彩分類
1.1 寫實性色彩
寫實性色彩結構以自然光為基礎,所以其色彩不會因任何原因而改變。只能通過自然界當中存在的事物,或者事物自身的物理現象,而產生各種色彩效果。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有能力進行反射和折射,因此形成一個五顏六色的世界。在自己的視覺范圍之內,受眾可以欣賞各種美麗的景象,通過自身感官進行審美的同時,凈化自己的心靈。
1.2 主觀性色彩
與寫實性色彩結構相對立的,是主觀性色彩結構,主觀性色彩結構具有十分鮮明的主觀能動性,是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創造富于變化的色彩效果。主觀性色彩結構可以對影片人物進行藝術性創造,在創造的過程當中自然會加入個體主觀的思想,或者是影片的主題等。后者主要運用大量的自然色調,以及色彩本身所具有的生活化特征,但與后者最大的差異在于,后者的色彩效果更加注重結構性及刻畫作品人物的作用。
2 動畫電影中色彩與電影敘事的作用
2.1 寫實性色彩與電影敘事
色彩是影視作品表達其思想及情感的藝術語言,動畫電影主要運用不同的色彩來完成形象的塑造,向觀眾傳達豐富的情感,以及藝術家自身所具備的獨特觀念。具有一定寫實作用的色彩框架主要體現了自然界當中客觀存在的事物及規律,通過自然界當中鮮活的色彩,引導觀眾充分地感受美。但這種寫實性并不是完全照搬現實世界,而是需要藝術家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及想象力,使其逐漸具體化,從而提升色彩的感染力,但同時也不具備主觀色彩結構的特征。客觀色彩來源于事物本身,不會因主觀原因而變化,所有通過藝術加工的物品都是藝術家不斷思考與不斷努力的結果。在創造的過程當中,根據需要加入了藝術家的情感及思想,藝術品是藝術家情感濃縮而成,所以藝術品的色彩與藝術家的能力有著密切關聯,藝術家通過不斷的努力,能夠呈現出客觀世界當中的各種色彩,才能觸及人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只有在真正了解自然界色彩藝術的基礎上,才能掌握不同色彩之間的比率關系,然后運用色彩進行創造,使藝術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寫實性色彩結構并不是復制自然界,也不能根據自身喜好編造,而是藝術家以自身的藝術特質為基礎,通過長年累月的觀察與思考,對客觀世界進行抽象而獲得的色彩。客觀性色彩結構則取決于藝術家在創造過程當中的審美判斷,自然界當中的色彩都可以體現,藝術家自身的專業素養及審美意識,還可以反映藝術家自身情感的變化。客觀色彩結構更注重色彩自身的特征,而主觀色彩結構更注重故事情節的推動及作品人物刻畫的需求。
2.2 主觀性色彩與電影敘事
主觀色彩結構主要是通過設計師來改變客觀存在的色彩藝術,進而體現設計者自身的情感。主觀性色彩結構以主觀色彩為基礎,而創作者自身的情緒及想法則是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動畫電影當中,主觀色彩的結構具有敘事作用,而這種作用對于影片人物性格刻畫極其重要。例如,《圣誕夜驚魂》這部作品,影片的背景主要以暗色調為主,塑造出一個想象中的魔域世界,創作者采取這種方法進行設計,是想運用自身思路來不斷削弱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差距,從而使影片的情感基調與國王的情感和思想保持一致。為了更好地營造出鬼域的效果,營造出屬于萬圣城的氣氛,以自然界的客觀事物為基礎,然后加上作者的想象,將影片的基本色調附加至萬圣節的事物上,將所有的事物全部轉換成黑色,在此基礎上運用各種時間段不同程度的光線來塑造背景,從而體現萬圣節近乎狂歡般的想象力。在影片當中,所有角色所穿的晚禮服顏色完全相同,連人物的五官都采用黑色進行涂染。同時采用白色作為整個畫面的背景,其他事物完全采用黑色,黑色與白色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運用黑色來營造獨特的氛圍,從而讓觀眾產生恐怖的心理。黑色使畫面看上去更加華麗,但是并不夸張,從而具備了超現實的效果。再如“圣誕節”章節,為充分體現萬圣城獨特的節日氣氛,城里到處充滿了各種不同的黑色玩具,街邊的商鋪中則擺放著各種黑色的吸血鬼、巫婆和伸著舌頭的動物。再運用不同的顏色及主觀色彩結構,表現極度狂躁的怪物們。此外,還運用主觀色彩結構構建出另一個完全不受任何約束的顏色,從而加強色彩之間的對比,使黑與白的世界更加鮮明。
主觀性色彩結構還可以運用色彩影像來重現現實當中的各種場景,為逐步推動情節發展,在創作影片的過程當中,創作者同時運用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及主觀想象。色彩的改變必須符合影片當中人物情感及故事情節的變化,將客觀存在的色彩及創作者自身的行為及思想結合起來。唯有真正懂得色彩變化的客觀規律,掌握客觀色彩與主觀色彩之間的聯系,才能運用藝術手段來還原客觀的生活,從而增強藝術品的生命力。
以夢工廠1998年創作的影片《埃及王子》為例,該片由350名來自不同國家的設計師共同設計完成,尤其是動畫當中的色彩結構應用,堪稱一絕。影片恰到好處地將客觀空間與主觀空間相統一,通過人為的主觀意識,來沖破空間的限制。就藝術處理而言,這種方式十分成功。影片通過色彩變化區分不同的敘事線索,既表現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也講述了摩西帶領民眾一路逃難,在途中所經歷的各種事件,共同構建出故事所獨有的主題。而摩西與萊慕西斯之間的生死情義,逃離埃及途中不同色彩的事物,帶給觀眾巨大的沖擊,整個故事懸念迭起,讓觀眾的情緒始終保持高度緊張,從而牢牢地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 何嶸.淺析動畫電影色彩表現的特點[J].電影藝術,2005(04).
[2] 郭錦龍.國產動畫電影的色彩敘事[J].電影文學,2018(08).
[3] 王莉.基于藝術融合視角下的動畫電影語言的“色彩敘事”[J].大眾文藝,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