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怡 錢心蕊
摘 要: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要的設計思想,在該核心基礎上,能對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進行傳承,促進中國建筑文化精神的形成,解決中國傳統建筑問題,以使其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本文基于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核心的分析,探討現代建筑設計中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傳統建筑文化;傳承;發展
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等都會影響其構思和設計,能促使文化、社會以及藝術等多因素的體現,也是傳承現代文化的主要體現。隨著新時期的發展,現代建筑設計成為新潮,但受到很多歐洲和西方建筑的沖擊,導致現代建筑失去色彩。所以,促使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建筑設計的結合,能保證現代建筑設計工作的完善化,也能促進其作用的發揮。
1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
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具有實用性特點,但目前設計人員對傳統建筑文化的理解,還無法使其掌握藝術層面的內涵,僅僅為表面傳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能將實用主義表現出來,以實用性為要點,建筑功能與空間的結合,能有效衡量建筑內的各個要點,也是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主要體現。人文性是傳統建筑文化的主要標志,和諧的人格形式是建筑文化所體現的,加強了對人的尊重和關懷。當前,我國的傳統建筑表現在不同層面,基于人性化特點,能實現人員服務思想的落實,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主要標志。哲學性是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發展特點,傳統文化理念中,天人合一為核心因素,中國傳統建筑文化重點強調自然思想,是多方面的統一和結合,在我國傳統建筑發展過程中,是文化的集中體現,其哲學思想的應用也是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不僅能結合應用人與自然,也是和諧發展的主要思想,促進了中國特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生態化是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主要要點。中國傳統文化中,風水是對自然和生態因素的結合闡述,風水說對傳統建筑文化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需要有效維護建筑物和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基于氣候、景觀、水分和地質等一系列因素的結合,不僅在總體上可維持多方面的關系,也能在積極評價和選擇方面,對樸素唯物主義、實用思想和原始生態思想進行結合,保證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代表性的形成。
2 現代建筑設計中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加強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基于我國傳統文化特點,利用不同形式進行傳承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加強整體的創新,也能為現代建筑設計工作提供強大保障。
2.1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形式
在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形式為主要內容。以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為平臺,從整體上全面分析,保證建筑設計結構形式更豐富,在獲取人們審美目標的基礎上,為建筑物提供一個藝術性、功能化標志,確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藝術性,也確保建筑設計水平的穩定提升。
2.2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精神的體現
在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為了將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精神和含義充分體現出來,可以使用具有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符號,對當前的建筑、建筑文化等進行充分理解和分析,并融合我國傳統文化精神,在設計現代建筑中傳統建筑的內涵充分體現出來,也可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關系的進行分析,從而體現出我國建筑的延續性和創造性。
2.3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技藝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基于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中的技術、藝術處理方法的應用,需要有效維護建筑、環境、材料之間的關系。在具體設計時,要有效延續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技藝,對較為落后的部分進行有效剔除,對較為干凈的部位進行保留,不僅能獲得更為有效的建筑設計效果,也能為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營造出合適的風格。
2.4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融合方法
我國的傳統建筑設計中,其重要思想是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進行協調,結合具體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控制。同時,在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還需要在該基礎上進行擴展,應用先進材料、先進技術,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融合進去。
2.5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意識
在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倡導高效化和簡潔化,促進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意識的形成,在符合人們思想意識的前提下,達到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在實際設計時,需要積累更多的傳統工作經驗,引進相對應的設計因素,保證經過設計應用和發展,實現精神的培養和形成。
2.6 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和現代建筑設計的結合
為了使我國現代建筑設計體現出東方特色,需要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加強其本質化和具體技術的結合,保證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實現與中國文化的結合。
3 結語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在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基于設計的張揚性和功能的強化性,需要結合現代建筑設計背景,設計出符合現代建筑的形式,促進其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應用現代先進技術,從多個方面詮釋新建筑,促使具備傳統建筑文化特點的現代建筑設計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胡志堅.民族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四川建筑,2009(03).
[2] 肖麗,陳廣鑫.中國的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和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2009(12).
[3] 張定中.傳承民族傳統建筑文化的思考[A].中國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 2007.
[4] 吳豐.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語言的現代表述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5.
[5] 秦紅嶺.從人文視角看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當代價值[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C].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