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摘 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號召下,新課改開始要求中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均衡發展,這也就給中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美術教學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養、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這就要求美術教師不僅能傳授學生繪畫技術,還要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從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創新意識是現代人們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而美術教學過程創設的情境、探究的自由性和評價機制的改善可以促進培養創新精神,將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創新意識;培養;中小學美術老師;培訓;課堂教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核心,是反映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內容,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只有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迎合新時代發展需求。而美術課堂是最見成效的,因此,在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進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在具體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得具有創新意識,并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再加上努力創新,進而乘上培養中小學生創新意識的直通車,達到美術課堂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
1 參加培訓,多學多練
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要求內容針對性強,強調美術教學課前準備工作,首先需要鉆研全部教材,從了解學生到分析教學對象,最后來個必備的物質準備。教師還要學會制定教學方案,而很多美術教師經常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犯三種錯誤,比如:教學目標分類容易混亂、把課題教學的目標跟學科課程的標準弄混淆、表述的時候存在錯誤。[1]
為了促進教師在專業上盡快成長,為了提高老師課堂教學的水平,各個學校每年或者每一學期都會大力地推行各類有關教研的活動,力求教研氛圍的日漸濃厚,活動也開展得日漸火熱,但大多數老師在聽課評課這塊的教學研究還是有些迷茫,要么是聽課的時候抓不住根本要領,要么是缺乏對課堂核心的深刻思考;而評課的時候又過于草率,除了盡說一些好聽的,就是說一些模棱兩可的套話。上課的老師通常會精神緊張,這時候課堂就會變成教師表演的舞臺,單純地追求華麗而疏忽課堂教學真正歸宿,即服務學生。聽課評課的準備需充分體現現代教學觀、現代師生觀、學生觀、學習觀以及教學觀,這些都是評價一節好課的標尺。另外,聽課之前要熟悉所聽課程,了解有關教材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做好聽課的心理準備,認真對待評課,最終客觀公正地給予評價。培訓是我們教師最好的福利,通過多學多練給自己充電,從而引發更多的思考,做一個善于思考的優秀教師。[2]
2 相互扶持,掌握技能
人在成長、蛻變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困境,有時只有一個人在摸爬滾打的話,極為容易因身心俱疲而迷路,陷入死胡同。而如果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人一起走的話,就可以做到相伴而行、相互扶持了。同為從事中小學美術的教師們,同一個城市或者同一個省份甚至不同區域的都有可能因為某個培訓或者比賽場合而相逢,那么大家完全可以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構建一個社交群進行交流溝通的。教師們甚至可以通過網絡而進行遠程研修,從而極大開闊自己的視野、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更是促進專業知識的交流。此外,為了達到創新意識培養的目的,我們老師還應該勇于做出改變,不再按照傳統的套路只講一些令人昏昏欲睡的課堂,而是通過學習、培訓之后掌握一些新的技能,經過完善之后添加到課堂教學之中,使得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妙趣橫生。[3]
技能1:學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靈感:
由于中小學學生知識程度有限,經驗相對缺乏,其創新能力也相對偏弱,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容易缺乏創新靈感。[4]對于中小學美術教師而言,其可以充分借助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激發靈感,進而進行豐富多彩的創作。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置美術作業時就可以先設置一個主題情境,提前讓學生了解該情境之中的相關知識,并在情境中激發創作靈感,畫出別出心裁的美術作品。例如:在“我設計的服裝”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服裝秀的主題,在課前布置美術作業讓學生提前了解服裝秀服裝設計特點。之后到了課堂上,教師通過PPT的方式可以再次引導學生欣賞一些特色服裝圖片,首先是中國服裝圖片,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個性化服裝特點,比如維吾爾族服裝,男子大多穿繡花襯衫,女子的服裝色彩則十分艷麗,其次是巴黎時裝周服裝,引導學生了解時尚潮流服裝設計特點,最后是世界各國特色服裝,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個性化服裝特色。緊接著,教師再引出情境“聯合國準備在我國舉辦一次服裝秀,學生們作為中國服裝設計師每個人都要提交一幅參賽作品,然后每個同學都要設計一套獨特的服裝”,通過該情景設計,學生們不斷可以了解服裝設計基本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5]
技能2:充分培養興趣,激發創新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個東西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會在創作的時候得到源源不斷的靈感與妙計。對于中小學美術課堂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是如此,由于中小學學生特點中好奇心較為濃厚,教師通過充分利用這一點可以將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創新的興趣上,促使學生對于事物的好奇心上升到創新欲望。[6]首先,老師應學會優化課堂氣氛,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勾起學生認真學習和美術創作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加入游戲環節,輕松有趣的游戲普遍受到中小學生的喜愛,將游戲和美術課堂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其次,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還沒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對一些具體事物難以想象出來,這時教師可以適時在課堂中加入一些實物,尤其是學生們普遍喜愛的一些實物,通過讓學生感受、觸摸、記憶、聯想切實感受藝術的魅力,進而觸發其創新精神,例如:教師在評閱小學生作業時,發現很多小學生在美術作業中喜歡畫兔子,那么教師可以把小學生喜愛的兔子真實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跟小學生們說:“大家看小兔子是不是非常可愛?其實可愛的小兔子原本生活在大自然當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兔子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嗎?你能不能幫小兔子畫一個家呢?”。
技能3:勇于改善機制,致力鼓勵創新: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是讓學生照著葫蘆畫出瓢,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受限,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迸發和培養。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想要進行創新型課堂教學,首先教師需要改變審美與評價的機制,營造一種“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術教學課堂氣氛,從不同角度欣賞學生們那份不同于常人的創作,努力體會他們所要表達的情感,最終挖掘出他們這份創作的宗旨及奧妙。只有通過使用恰當的評價機制,教師們才能正確地評價同學們的想法,并在鼓勵、肯定、有效評價學生創作精神、角度以及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這樣學生才會得到正確、積極且充分的引導,并在教師的鼓勵下、課堂氣氛的感染下大膽嘗試創新,以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在此背景下,學生想要創新的情感充分釋放出來,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7]
技能4:安排合作探究,引導發散思維:
在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老師并不重視安排學生運用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覺得在課堂上培養合作精神沒有必要,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更是這樣了。因此,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學生更多的是自主獨立地完成對作品的創作,即使遇到瓶頸或者問題也大多是前往詢問老師而不是同學,這導致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程度十分有限。其實對于中小學課堂而言,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可以使他們解決很多在創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而且當學生們繽紛各異的設計思維碰撞在一起時,學生的眼界會得到了很好的開闊,思維發散能力也會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例如:教師讓大家畫恐龍時,可以先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分別畫出自己覺得最獨特的恐龍,然后教師再安排同學們分成小組,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設計靈感,當大家在一起討論自己的創作時,不同繪畫的想法很可能會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再加上對技巧、步驟等的相互探究,學生的思維會得到充分的分散,最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選出小組內最具創意的一幅作品,在欣賞、感受、了解、評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想法觀點時,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8]
3 結語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現代教育給所有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美術教學也正“面向全體學生,發揮主體參加熱情,發展學生個人個性,培養創新意識”方面發展。在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因材施教、因勢教學,不斷創新,不斷弘揚創新精神,不斷改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機制,通過提高他們觀察力、記憶力、分析力、想象力來促進創新能力,最終誘導其形成寶貴的創造才華和創新素養。
參考文獻:
[1] 徐美慧.美術教師怎樣才能深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08).
[2] 馬立新.讓美術教師“幸福”成長“不喊痛”——美術教師專業幸福成長策略之我見[J].美與時代(下),2012(01).
[3] 龍艷.試論當代中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舉措[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228-229.
[4] 楊文哲.中小學美術“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有效教學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5] 鄧念.中小學美術基礎教育中設計意識培養的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5.
[6] 杜從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探究[J].中華少年,2017(30):226.
[7] 陶磊.小學美術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3):34-35.
[8] 于麗媛.對小學美術創新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6(2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