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
摘 要: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將教學與實踐項目相融合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受到很多職業院校教師的青睞。本文首先探討了我國職業院校教學的現狀,闡述了項目教學法在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作用,最后從設置情景、布置任務、獨立探索、分工合作、成果評價這幾方面提出了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的策略,希望能為我國相關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示,提升項目教學法的運用水平。
關鍵詞:職業院校;項目教學法;服裝設計專業
0 引言
我國職業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所以職業院校課程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就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一些職業院校教師將項目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我國很多職業院校在教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以職業院校中的服裝設計專業為例,分析項目教學法在職業院校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 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學現狀
1.1 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
近年來,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與普通大學相比,職業院校入學門檻低,生源質量較差,很多學生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從小到大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毅力薄弱,學習目標不明確,這都會為職業院校教師的授課帶來一定的難度。第二,目前我國的教育主要為應試教育,很多學校采用傳統的方式授課,學生經過小學、初中、高中的傳統教學,已經養成了依賴性學習、被動學習的特點,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主觀能動性較差,這都是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的不足之處。
1.2 學生技能同質化
我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素質有同質化的發展趨勢,這是一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大多數職業院校專業課程內容共性較多,教學中與專業需求和社會崗位需求結合的內容不多。即便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也偏重于課程設計,而忽略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知識固化、技能單一、視野局限,最終呈現出同質化的趨勢。[1]另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方式授課,以灌輸教學為主,沒有重視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課堂上很少開展實踐活動,這與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理念相違背,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導致學生在工作崗位中無法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
2 項目教學法在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作用
針對以上我國職業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教師都應該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技術能力。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該專業主要以培養學生服裝設計、制作等實踐能力為重點,而項目教學法就非常適合運用于該專業的教學中。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制定任務,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合作完成項目,這等同于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師生角色互換。第二,運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需要學生查閱各種資料,進入社會研究面料、時尚趨勢、服裝展會等相關內容,這樣就是給學生與市場接軌的機會,能夠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結合市場提高教學的實用性。第三,項目教學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全身心投入項目實踐中,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的引導和指點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第四,學生在項目實踐期間,可以體會到團結的力量,通過實踐積累經驗,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項目教學法在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主要是以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為主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要先分解項目,進行示范,讓學生根據項目合作學習并完成實踐項目,最終達成教學目的。在具體運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服裝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掌握策略,合理設計課程,在各個環節發揮項目教學法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1 設置情景
在服裝設計專業科目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應用類的課程較少,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實踐上。在教學前期,教師可以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特點,設置與企業工作情況接近的情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班級構建成模擬的企業工作室,以承接項目的形式講解課程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調整風衣設計的教學任務,轉換為企業春季品牌風衣開發項目,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興趣。具體可以將5個人分為一組,讓組員相互討論,根據學生的特點分配角色。例如,可以分配工藝師、版樣師、設計師等角色,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企業的工作環境,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重視度。
3.2 布置任務
進入布置任務環節,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結合課程重要知識點設計相關教學任務與項目任務,將理論知識融入項目教學中。例如,對于春夏新品風衣開發項目,教師可以以某品牌風衣為藍本,讓學生分析品牌,并預測流行趨勢,可以具體將項目設計任務與目標講解清楚,之后讓學生進行規劃,從而自行確定品牌主題、款式、面料等內容。[2]在此期間,教師要示范講解重點理論與技術內容。以風衣設計來說,教師可以親身實踐,通過現場設計與制作,講解領子、門襟部位的工藝技術,從而讓學生在整個項目環境下有效吸收知識,了解風衣設計的相關內容。
3.3 獨立探索
教師講解之后,要引發學生思考,給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機會,為項目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充分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各提意見,根據成員的想法制定項目計劃,詳細安排任務階段、任務目標以及完成時間等。而在整個任務討論期間,教師也要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的項目計劃進行指點與引導。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項目設計與市場需求吻合,可以讓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市場調研等方式確定項目,明確項目設計的意義。具體教學活動可以不必局限在學校和教室里,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進入商場、市場參加調研活動,觀看服裝展覽等,并反饋調研情況,最終確立新品風衣開發主題。這種教學方式是給學生與市場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讓學生多角度了解市場,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發散自己的設計思維,讓學生根據市場行情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3.4 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是項目教學法中最關鍵的環節,在這期間,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與溝通協調能力,通過各小組成員的交流探討共同完成風衣開發項目任務。在具體實踐階段,教師要引導組長根據組員的特長合理分工,將工藝、設計、制版等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學生,先讓學生們獨立完成項目,之后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完善和改進各個環節。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可以使學生在互相學習和溝通中取得進步。
3.5 成果評價
成果展示環節期間,教師要進行多元化的評價,首先讓小組成員進行項目的展示,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場地,為各組學生分化區域,讓學生進行靜態服裝展覽,或開辦動態服裝發布現場會等,可以選派多名學生說明服裝設計的過程、服裝風格、制作工藝等內容,并在現場進行鑒賞和交流,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同時,教師還要讓小組成員反饋項目完成情況、階段目標實現情況、學生參與度等眾多問題。在小組成果展示完畢之后,教師可以以小組互評、小組自評、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多元化的評價,要對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創新性等方面進行評價,要多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3]而對于學生在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系統全面的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強化項目教學法的效果。
4 結語
項目教學法運用在職業院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團結協作與溝通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國中職院校的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設計合理的項目實施方案,通過以上步驟,將理論與知識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真實的企業工作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能與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慧.少數民族傳統草木染在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開發和利用[D].廣西師范大學,2018.
[2] 袁勤勤.基于工作室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實證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8.
[3] 徐立楠.淺談服裝陳列課程中的項目教學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4(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