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
摘要:宜興紫砂壺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繁榮于當代,積淀著豐富和厚重的古老文明,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陶瓷藝術品和中華國粹,載入史冊,她以博大的胸懷,容納眾多的文化元素,鮮明地烙上它們的印記,傳遞著它們的信息,塑造不朽的形象和永恒的生命。
關鍵詞:紫砂陶;造型;藝術;紫砂壺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048-01
欣賞紫砂壺是需要講究文化底蘊,雖是欣賞,但還是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行為,在對紫砂壺的欣賞過程中,通過對紫砂壺形的直觀感受,體悟到制壺者的記憶及思想,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與壺藝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
當我們對紫砂知識有所了解,我們知道紫砂壺在制作形態上可以分為傳統素器和仿真花器、筋紋器三大類型,素器是以簡單的幾何型為器型,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物,賞素器首先要看壺身、壺蓋是否豐滿,方器不內夾而圓形不瘦扁。再看壺嘴和壺把組合的外切空間線條是否流暢,在紫砂行業內有這樣一句師徒相傳的諺語:“壺把隨著壺身走,壺嘴順著把末出”,就形象地說明了其中的奧秘,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動、植物為本而入藝,這類紫砂壺要求制作精細,裝飾和實用結合,要和諧不顯牽強,要不要莫名其妙的夸張。
簡單的概述一下紫砂壺的器型:幾何形器由各種不同的曲狐線或直線構成圓器。方器。圓器壺身挺刮、曲折圓潤,顯示一種素雅美,方器線面平整,輪廓分明,體現出一種陽剛之美。圓器造型主要由各種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組成,紫砂圓器講究圓器造型講究珠圓玉潤、骨肉亭勻、比例協調、輪廓周正、轉折圓潤、雋永內看。如仿古、掇球等是紫砂圓器造型比較經典的作品,,圓器造型則要求:“圓、穩、勻、正”。它的藝術要求必須是珠圓玉潤,口、蓋、的、嘴、把、肩、腰的搭配比例要協調和諧,勻稱流暢,使器型的要求為:“柔中有剛、圓中有變、厚而不重、穩而不笨、骨肉亭勻?!?/p>
方器造型主要由長短不同的直線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種比例的長方形等。方氣造型方中藏圓,線條挺刮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人一種凈利落,明快秀之感。有很多出色的方氣造型。如四方壺、八方壺、傳爐壺僧帽壺等造型。
方器造型要求為:“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以直線條、橫線條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于變化。方器除口、蓋、的、把、嘴應與壺體相對稱外,還要求做到“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使壺體、不論四方、六方、長方、扁方為壺型,其壺蓋方向均可任意變換,并與壺口嚴密吻合。
自然形體造型一般稱為“花貨”,是對雕塑性壺型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壺型造型的統稱?;ㄘ浀耐瓿尚枰巍⑸?、工的巧妙配合,方能達到惟妙惟肖,形象逼真。(1)“形”即是造型設計的奇妙,既肖像,又不落俗套,既有視覺上的美感,又有觸覺上的舒服。(2)“色”即是利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及混合拼制后的調色,來充分突出主體,豐富自然的需要。(3)“工”即是藝人們的運用高超的技藝。琢出自然物的心語,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藝人們將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自然形象植物、動物等通過技藝手法,設計成紫砂壺造型。如將松竹梅等形象制作成各種樹樁造型,或者是在圓器和方器造型上運用雕、鏤、捏、塑等手法,將自然形態變化為造型的部分,如壺嘴、把、蓋、鈕,或者是在造型的顯見部位施以簡潔的對雕裝飾,壺身上的這些堆雕,應要求寧間勿繁,做到主次分明,已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
這種壺造型規則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僅具有適度性的藝術夸張,又應著意于風格灑脫自如?!眽厣硪运芍衩窞檠b飾題材時,松要有體現出枝干勁拔,針葉挺秀,氣勢鏗鏘;秀竹則要體現出嫻靜有致,俊逸瀟灑;冬梅則體現出主干蒼勁,寒中獨俏素枝閑花,以間為主,達到疏中見密,少坐寓多,富有活力氣息的藝術效果,所以紫砂壺器型不僅應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應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其藝術效果。
筋紋器造型的特點是將壺身作若干等份,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組織于精確嚴密的結構之中,這是從生活中所見的瓜棱、花瓣、云水紋等創作出來的紫砂壺造型,筋紋器造型紋理清晰,口蓋準縫嚴密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筋紋器形體是從紫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壺形的基礎發展而來的,筋紋器壺藝造型則是:“上下對應、身蓋其同、形體和諧、比例精確、紋理清晰、深淺自如、明暗分明”。這類壺要求口、蓋、嘴、把、的、都應做成筋紋形,使與壺身紋理相配,這也使得壺藝和壺體與壺蓋結合上要求有如精密只機械,每一等份、每一壺口半圓線、弧線等都要計算十分精確,其工藝手法的嚴謹程度,達到無比嚴密的程度,近代常見的筋紋器造型有合菱、菊雷壺等。
紫砂壺的造型幾乎包羅了自然界與世間各類可創性的造體,這也是紫砂壺造型豐富的重要因素,我們在欣賞一把紫砂壺的時,第一入眼的肯定是壺型,其次是泥料與做工,當你熟知紫砂壺的造型以后,更方便選擇好的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