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漢字作為內容編排的視覺要素、漢字的情感化表達、漢字的情感化表現形式三個角度對其進行比較細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期為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解讀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角度。
關鍵詞:中國傳統木版年畫;漢字;情感表達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是一種源于民間的視覺藝術,反映了廣大民眾的現實生活、歷史故事,蘊含著普通民眾的純真情感和美好的精神寄托;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帶有特殊的情感,成為書寫者抒發個人情感的載體,通過漢字字體,解讀書寫者的心理,將書寫者的個人情懷和觀者的情感融為一體,是發掘和擴展漢字研究的有效途徑。
1 漢字是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內容編排的視覺要素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語言豐富,歸納起來,其在內容編排上主要有文字、圖形和色彩這三個視覺要素。這三個要素作為視覺符號的表達方式,影響著中國傳統木版年畫整體視覺形象的情感表達。
1.1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漢字的字體
文字的表現形式是字體,不同的書寫字體帶給觀者的視覺聯想和心理情感是不同的,這說明漢字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因此,木版年畫中字體的書寫形式要圍繞年畫中要表達的情感主題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
1.2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漢字的排版
漢字就形式而言,可以歸納為最基本的造型元素——點、線、面。木版年畫按照一定的視覺設計規律,對漢字的點、線、面元素進行合理的藝術性編排,從而達到年畫中字與畫的和諧統一。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表達形式和文字含義,是提高年畫感染力,賦予年畫審美價值的重要構成部分。
2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漢字的情感化表達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和書法漢字藝術從一開始就緊密結合,例如民俗活動中的吉語、民間傳說中的警語、吉祥紋樣中的連筆字等。這類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形態特征的年畫作品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和深厚的民族民俗特色。
情感表達是年畫作品的骨骼和靈魂。木版年畫中漢字的情感化表達指的是漢字作為語言符號,在象形表意的功能基礎上傳達年畫信息時表現出的感情色彩。木版年畫傳達的漢字情感不僅受到民間藝人創作的精神狀態、性格特征、情緒變化的影響,更多的是由版畫主題需要烘托的氛圍左右。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題材可分為現實生活內容,歷史故事、戲曲小說以及寓意吉祥的內容。第一,屬于現實生活的木版年畫,主要反映農人勞作、思想意識、文化樂趣等方面的情況。比如楊柳青年畫里的《農人自樂》展現了農民軋麥篩糧的情景,“世間樂,種莊田,我們總算頭一行。……”這些文字,無疑都出自農人之口,傳遞的情感為雖然辛苦勞作,但農人的精神是樂觀的,是有寄托的。第二,反映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內容的年畫多選取有助于教育、勸誡的題材。如《齊桓公舉火爵寧戚》,講齊桓公、管仲封放牛平民寧戚為官的故事,漢字“舉火爵寧戚”的書寫風格與圖畫風格統一,表現主題“宣揚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的思想。第三,表現眾人咸宜、寓意吉祥的內容,如《太平有象》《五谷豐登》《竹報平安》等喜慶題材的年畫往往場面熱鬧,色彩濃重,字體襯托年畫的裝飾性。
這些木版年畫中的文字用詞準確、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符合老百姓的欣賞審美口味,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感情色彩,傳達著廣大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漢字的情感化表現形式
在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漢字作為一種文字和圖形符號,不僅能準確地傳達文字含義,還能營造特定的情感氛圍。以漢字的傳情性、審美性為立足點,探討木版年畫中漢字的情感化表現形式,力求更深入地研究傳統木版年畫的情感表達。
3.1 傳情性
(1)意象化處理。漢字比擬自然萬物,用結構和氣韻來抒情。漢字由線條構成,是一種心境情感的流露。在木版年畫中,漢字不是圖畫,它不能再現畫面情景的形態,卻能表現出畫面場景的精神氣韻,引人深思的文化意境,這種創造意境的過程就是文字的意象化處理。
(2)圖形化處理。將木版年畫中的漢字本身當作圖形來看待,在把握漢字本身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大膽加入新的元素與新的意義,對漢字進行圖形意義上的再創造。這樣創作出的漢字圖形既有語言的符號意義,又有圖形的形象意義,字中見圖,圖中有字,也就是所謂的“字圖同源”。
3.2 審美性
(1)構圖完整性的視覺追求。木版年畫是普通民眾情感、理想、愿望的真實寫照,因此年畫所塑造的視覺形象應該是積極向上、完整圓滿、飽滿有力的。完整性作為年畫構圖的重要標準。木版年畫中通過元素與元素之間緊湊的聯系來實現整體畫面的有機統一,以增強年畫的完整性。
(2)視覺上的平衡穩定。在良好的視覺體驗中,平衡感的把握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視覺平衡穩定的年畫作品給觀者的感受是穩定、安全的,年畫表達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承載的精神文化要求它具有穩定平衡的視覺體驗,木版年畫取得畫面平衡的方式有各次要元素及文字圍繞畫面主要元素進行構圖安排;畫面內元素平均化處理,各重要元素平均占據畫面空間,通過塑造飽滿的畫面來實現整體平衡;運用元素間的重力、方向及位置關系來取得具有動態感的非對稱平衡的視覺體驗。
4 結語
通過對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漢字情感化應用的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傳統木版年畫的精神文化內涵。木版年畫中的漢字在內容和寓意上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是古代人民精神需求和審美需求的情感體現。
參考文獻:
[1] 張繼中.朱仙鎮木版年畫[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
[2] 劉莎.字體與編排[M].浙江攝影出版社,2007.
[3] 李楠.中國古代版畫[M].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
[4] 馮驥才.中國木版年畫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2010.
[5] 張輝.漢字圖形構成教學初探[J].設計,2014(02):122-123.
作者簡介:高琦蕊(1993—),女,湖北襄陽人,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6級設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