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中就業難問題已經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特別是專業對口就業率、就業單位的檔次、起薪標準等偏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業單位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繼續調整、升級。立足當前的就業形式,探析音樂專業就業現狀及存在問題,克服學科專業瓶頸,拓展就業空間。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專業;就業現狀
就業是高等教育畢業生面臨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崗位的人、培養具備什么專業能力的人、如何進行專業課程設置等都是為解決就業問題必須思考的問題。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翻倍,使得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在面臨就業市場多樣化的狀況下,更應該從中尋求就業機會,快速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率。
1 高職音樂專業就業形勢
從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盡管在學科技能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社會需求性,企業用人要求不斷提高,新技術、新技能逐年更新,高職畢業生專業對口就業率有下降趨勢。音樂專業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從社會崗位分工來看,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調整偏多,特別是音樂院校、高師音樂專業畢業生也在降低自身的就業標準,對高職音樂畢業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樣,用人單位對高職人才素質及專業技能存在偏見,也給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帶來就業難度。不過,面對就業市場,高職音樂畢業生不能放棄自己的就業目標,而是要善于尋找機遇。當下,社會教育機構增多,對音樂專業人才需求旺盛,高職音樂畢業生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從實踐中積累知識、本領。據相關報道:“中國少兒藝術培訓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00億,每年增長率達到18.05%,其中音樂培訓市場占30%以上,約為400億。”社會藝術培訓市場潛力巨大,專業的管理運營人員匱乏,對口行業師資缺口大。同時,當前社會,音樂藝術已經走入平常百姓家庭,對音樂畢業生而言,就業前景更廣泛。另外,音樂專業教育與其他新興音樂產業的融合需要更多高素質、高技能、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音樂人才,這也為高職音樂畢業生提供了更多選擇契機。
2 高職音樂專業就業問題
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直接就業率普遍較低。從高職音樂教育的定位來看,由強調專業大課的方式轉為以實用技術性訓練為主的各類專業小課,突出音樂專業素質教育,特別是部分高校將音樂理論課程進行合并,如中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樂理與視唱練耳等,提高了畢業生的音樂技能與專業性水平,不過這種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某一專業方向更加突出,音樂基礎理論功底不夠深入、系統。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普遍以中小學、幼兒藝術教育,以及社會音樂教育機構、文藝團體、大型國企及其他機關宣傳藝術部門為主,但對于剛畢業的高職音樂生而言,很多崗位并不能輕易勝任。一般都能適應音樂教育教學崗位,但對行政管理與營銷、音響操作、音樂制作與編輯、群眾藝術策劃與排練、社會音樂活動組織等工作就不是很清楚了。畢業生要通過用人單位的大量培訓,才能勝任相應的工作。所以說,在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很多畢業生陷入就業困境,不得不另謀職業崗位,或者選擇與音樂相關聯的其他崗位。二是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區域不平衡。在就業期望上,很多高職音樂畢業生對自我缺乏準確定位,過于追求城市白領、SOHO一族,但面對激烈的崗位競爭,自身如果缺失過硬的本領,則難以實現理想就業,難覓一席之地。加之用人單位在“人才過度消費”背景下,就業崗位標準“水漲船高”,導致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窘境。相對于發達城市,對于中西部偏遠地區或者本省內一些地縣級單位,畢業生又不屑一顧,導致就業地區失衡。再者,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崗位過于集中于傳統領域。從近年來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分析來看,以基礎音樂教育、省市歌舞劇團、培訓機構、音樂器材銷售單位為主,音樂專業畢業生對自身崗位的認知局限,影響了就業擇業觀的拓展,很多音樂畢業生固守傳統崗位,對新型音樂市場、音樂崗位缺乏發現或選擇,由此帶來的新型崗位與傳統崗位需求矛盾增大,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無法有效化解。
3 高職音樂專業就業難癥結分析
3.1 社會因素
從社會層面來看,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難,與當下社會文化對高職教育的不認同有較大關系。高校擴招、生源數量增多,部分高校專業質量有所下降,對過去“珍稀”的高校人才不再關注,特別是社會上對高職畢業生學歷的偏見,甚至將學歷與素質等價視之,高職學歷高不成、低不就,只能做低層次的工作,這些不良的社會觀念也給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帶來影響。同時,在高等院校音樂畢業生與高職院校畢業生進行崗位競爭時,用人單位寧愿選擇高學歷畢業生,也不愿使用技能型強的高職畢業生。另外,在家庭觀念上,很多家庭依然存在就業誤區,認為正規事業單位才是就業的理想崗位,而對于企業、公司等就業崗位,心理上存在排斥情緒,也會干擾畢業生就業選擇與嘗試。
3.2 高職音樂教育培養目標合理定位
很多情況下,就業難不是社會上沒有就業崗位,而是就業崗位上找不到合適的、能夠勝任崗位的人才。從當前的高職音樂專業教育目標來看,與飛速發展的市場人才需求存在矛盾。對于廣大高職音樂畢業生,在走上崗位后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不能滿足實際崗位需求,如音樂教師崗位,高職畢業生從事小學、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但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關注學生如何演唱、演奏,沒有涉及如何教、如何跟小朋友教的問題。再者,關于少兒教育學、心理學及課程教學法等課程開設也存在不足。由此,一旦遇到問題,自身不知道如何解決,導致就業單位認為高職音樂畢業生能力、素質偏低。從高職音樂教育目標來看,其缺乏針對性,在學科專業、課程內容上趨于高校音樂教育,使“職業性”黯然失色,甚至偏離了與崗位實際的有效銜接。必如很多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提出能夠勝任音樂表演,能夠具備實踐經驗的要求,而高職教育不是培養“教育家”“學術人才”,導致教學與需求難以契合。
3.3 高職教育模式陳舊,缺乏對綜合能力的培養
從高職音樂教育模式及體系來看,與市場接軌不到位,教學方式死板、內容枯燥,沿襲傳統模式,照本宣科,導致學生音樂能力和素質難以提升。比如在音樂課程上,以鋼琴、聲樂、合唱、指揮等為主要學科,而實際崗位還需要學生具備文藝活動組織策劃、舞蹈隊編排、合唱團的組織與訓練、燈光音響、民間戲曲演出、節目主持等綜合知識和技能。忽視“一專多能”教育,由此導致就業技能不足,很多畢業生語言溝通能力不強,對管理學科、人際關系、合作意識認識不夠,知識面狹窄,思維不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等問題,與缺失對應的課程教學有較大關系。
總之,高職音樂畢業生就業現狀不甚理想,與學生自身專業素質不足有關,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有關,也與當前高職雙師型師資薄弱有關,還與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欠缺有關。只有充分認識這些問題,挖掘矛盾根源,才能有的放矢,改變現狀。
參考文獻:
[1] 魏萌.新常態下高職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J].當代音樂,2016(22):22-24.
[2] 賴劍峰.高職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職教論壇,2017(14):69-71.
[3] 康康,肖澤平.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課程體系調查與思考——基于13所院校的數據[J].音樂創作,2018(07).
[4] 張亞利.高等職業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幼兒藝術教育方向課程設置的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4).
[5] 龍軒.高職音樂表演專業“職業能力”及就業市場分析——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16(12).
[6] 賴曉芬.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7] 武霄.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運行模式探析[J].音樂創作,2015(04).
[8] 申媛媛.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基本樂理課程教學現狀——以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品牌,2015(01).
[9] 王智忠.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方案——以五年一貫制為例[J].戲劇之家,2015(15).
作者簡介:胡少林,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