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娟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正確引導和合理安排器樂教學內容,將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與人文素養。本文以初中音樂教學為例,分析了器樂進課堂的意義,并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思考,旨在為初中器樂教育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器樂;演奏;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21-01
器樂是相對于聲樂而言,其完全應用樂器進行演奏,演奏過程中,不用人聲或人聲處于附屬地位。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其“三觀”正在形成,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正確引導和合理安排器樂教學內容,將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促進其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一、器樂進課堂的意義
2011版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的教學內容包括感受與欣賞、演奏、演唱、識讀樂譜、創造五大部分”,并對演奏部分的教學,提出了細分要求,這充分說明了器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音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應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能力,是基于音樂知識技能卻又高于具體的音樂知識技能,具有綜合性、發展性和實踐性特征。器樂學習強調感受、體驗、鑒賞,是通往體驗音樂的橋梁,可以使學生將器樂演奏、樂曲的感受與體驗等融為一體,從而獲得更強烈的情感體驗,激發起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另外,器樂演奏需要手指靈活地做大量運動,這樣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及左右腦平衡。
(二)有效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也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傳統的音樂教學都是按照導入、聆聽、范唱、學唱進行的,在周而復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器樂進課堂,可以使學生親自動手演奏,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也會被充分激發出來,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參與度。
(三)有利于促進音樂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一般課堂教學都是以唱歌為主,把器樂融入到音樂課堂中,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了其實踐與創新能力,這將有助于促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二、器樂進課堂教學實踐策略
(一)選擇合適樂器,激發學生的興趣
簡單易學的樂器,如豎笛、口琴、葫蘆絲、口風琴、小型的打擊樂等,最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些樂器發音容易,指法簡單,演奏技巧簡練,攜帶方便,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習周期相對較短。例如,以豎笛為例,大部分學生在五節課內,就能基本能掌握兩個八度音階和初中音樂書本中等難度歌曲的演奏,學生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更深刻的音樂的美好,從而保持住對音樂的學習欲望,課堂實踐參與度高,參與面廣,學生往往會以極大的主動和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二)搭建器樂表演平臺,提高學生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喜悅體驗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識和力量。在器樂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大多數初中學生都缺乏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的勇氣,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表演經驗不足等。在豎笛進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在學生學習到一定階段后,就嘗試采用課前五分鐘表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表演的平臺。在筆者的鼓勵下,一位學生吹奏了《金孔雀輕輕跳》,盡管其演奏不是很完整,但由此激勵了其他學生的參與激情。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經常與學生創作音樂情景劇,使學生都能獲得器樂表演的機會和平臺,使得整個班級音樂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和活躍。
(三)創新教學手法,提高音樂素養
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是指以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命名的音樂教育法。這三大教學法都有自己的優點。將先進的教學法引入課堂,不僅可以豐富一音樂課堂,開拓學生視野,還能解決器樂不足的問題。例如,奧爾夫樂器是奧爾夫音樂體系的重要一部分,很多音樂教學活動都需要奧爾夫樂器來協助完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堅持從學生出發,集原本性、即興性、創造性三大原則于一體,融合了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乃至繪畫、雕塑等藝術手段,重視對本土文化的結合,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能動手動腦,并能通過動作、語言等全身心地來感受音樂,從而有效提升其音樂學習興趣和音樂綜合素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使整個音樂教學變成具有綜合性的系統教學工程,師生共同進行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提高音樂素養和健康情感。
三、結語
器樂進課堂對提高初中音樂教學實效和學生綜合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初中音樂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不斷創新器樂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積極探尋有效的器樂教學實踐新途徑,從而促進器樂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