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秋露,古維秋,郭雅倩,萬 康,姚重梅
(重慶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1331)
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章程將“小籃球’定義為12歲以下兒童所從事的籃球運動。 小籃球運動是指使用小型的籃球、球場、球架、球筐,參照成年人籃球運動競賽規則而進行的青少年體育活動項目。國際小籃球運動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1970年在西班牙召開了第1屆世界小籃球委員會(國際籃聯機構之一),1972年在西班牙舉行了第1屆國際小籃球錦標賽。歐、美洲小籃球運動開展得較好,法國、瑞士經常舉行8~10歲、11~12歲全國小籃球錦標賽。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全國小籃球錦標賽制度。羅馬尼亞則把小籃球列為全國運動會比賽項目。國際小籃球委員會秘書長肯尼思.查利斯在國際小籃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指出:“使用更小型的器械,讓更小的孩子們參加比賽,這一新倡議受到歡迎。”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初,天津開始了非正式的小籃球活動,即青少年兒童用小橡皮球向釘在墻上的小籃圈進行投擲游戲。20世紀50年代末期,哈爾濱開始有了比較正式的小籃球運動。1972年北京舉辦了區一級比賽。為了推動全國開展小籃球運動,1973年出版了《中國小籃球競賽規則》,除球、籃板和場地與成年人不同外,還規定比賽時間每半場為15min鐘。但遺憾的是,小籃球這項運動并沒有得到很好發展。直到2017年,以姚明為代表的新一屆中國籃協領導,充分意識到青少年籃球是我國籃球發展的未來和基礎,將青少年籃球的發展作為目前中國籃協現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于2017年啟動“小籃球”發展計劃,發布《小籃球規則》,打造了面向全國4~14歲青少年的“中國人壽.NYBO青少年籃球公開賽籃球比賽”,覆蓋全國20個省、50個賽區近700所幼兒園,參賽人群達1500000+人次。在此基礎上,2018年3月31日,江蘇南京,中國籃協啟動了更高標準、更為嚴謹、更大規模的中國小籃球聯賽,至此,從無到有、盛況空前的小籃球賽事為全面普及小籃球運動取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讓奮斗在中國籃球第一線的體育人熱情高漲。小籃球活動既有利于增強情青少年兒童體質,又能為培養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奠定基礎得到社會各界、家長的廣泛認同,小籃球運動迎來全新的發展時代。
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章程在《規則》中明確指出:“‘小籃球’是全世界12歲以下男女兒童的一種游戲。它為兒童提供了一種創造性的、歡樂娛樂手段,并使之熟悉籃球運動。”“它富有基本技術和身體訓練手段,富有發展社會性和培養集體主義作風的條件,有助于男女兒童準備和參與多種體育運動,鼓勵他們走上愉快的和成功的體育生活。” 小籃球運動主要有“小、樂、平”三大特征。
(1)“小”是相對于成年人籃球,采用的是符合青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小器械。小籃球特別適用于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它的產生和出現,讓籃球運動從娃娃抓起成為可能。小籃球運動可以讓處于身心發育早期階段的兒童奠定良好的籃球基礎,則其未來的籃球造詣將進步迅速。(2)“樂”是指小籃球倡導的是快樂和友誼。小籃球比賽規定為無接觸的比賽,不主張身體對抗,也沒有三分投籃,但扣籃加分。其是一種在創造性的、歡樂的籃球游戲活動中鍛煉身體,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術、技能,培養良好品德,養成鍛煉習慣。同時,為照顧兒童特點,小籃球《規則》中采取了一定的靈活性。雖然理論上小籃球是無接觸的比賽,但只要對比賽沒有直接影響的行為并不視為犯規。(3)“平”意指公平競爭。小籃球的公平競爭與其它體育競賽相比更為凸顯,全體參與是小籃球比賽的最主要目標。《規則》規定,每位運動員上場比賽2節,這項所有運動員都應休息2節的原則,是希望運動員學習到謙遜有禮的美德,即使是潛在的“明星”,也要適應于當替補隊員。
少年兒童年齡小, 其認知水平低。不同年齡段,其接受知識差異性很大,這就要求教練一定要根據少兒身心特點因材施教、區別對待、耐心指導,并嚴格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原則,對動作進行分解,以減低難度,如簡化動作、分步教學、先徒手后持球等。循序漸進原則如果執行得不好,不僅會欲速不達,還會給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重慶初冠體育明日星籃球訓練營,根據這一原則,結合青少兒身心特點,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首先,在教學順序上,把“熟悉球性—運球—傳接球—投籃”改變為“運球—熟悉球性—投籃—傳接球”;其次,在學習傳接球技術動作時,變先雙手胸前傳球再學雙手反彈傳接球為先學雙手反彈球再雙手胸前傳球。少年兒童手指力量差,傳球時輕重掌握不好,如果一開始就學習雙手胸前傳球容易導致手指受傷。另外,少年兒童之間相差1歲甚至半歲,其理解能力、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很大,在小籃球訓練中盡可能分年齡分層次教學,即便如此,同一班級的仍然會出現隊員水平差異的情況,教練則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原地運球時,基礎一般的正常運球,基礎很好的閉眼運球等,或不同水平練習不同的動作。如基礎一般的單手運球時,基礎好的雙手運球。
由于少年兒童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學習動作技術主要源自教練的直觀示范,模仿學習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手段。因此,小籃球運動訓練時,教練要多示范、少講解,只講重點、要點,同時要特別注意動作示范的準確與優美,教練對技術的要點、重點、難點、易犯錯誤熟記于心。重點動作需反復進行語言提示,難點動作需要教練分解、分步實施,隊員反復練習完成。青少年兒童的可塑性很強,無論是正確或是錯誤的動作都容易形成習慣動作。因此,教練應注意動作的規范性、準確性,特別是在技術性較強的籃球教學訓練中更特別給予重視。教練在教授動作時常采用正面、鏡面、側面多角度示范,讓隊員跟做,多運用定格式和夸張式示范。新授動作時,教練應先做完整的動作示范,讓隊員有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再分解示范講解,而不是隨便比劃兩下就結束。用比較慢的速度進行定格示范。例如,行進間三步上籃教學時,首先放慢節奏,讓小隊員看清楚“一大二小三跳”的動作過程。在練習時采用輔助器材,如圓形或六邊形,擺放距離不一的2~3個器材,讓隊員體會大小不同的起跳方法。對復習內容,教練問隊員“是否會了”?小隊員都會說“會了、知道了”,可是實際上僅僅是起步而已,還需要教練進行鞏固性示范,反復領做,隊員跟做。針對隊員存在的問題,模仿其姿勢、動作軌跡、節奏等進行正誤示范和夸張示范。直觀性示范運用不好,可能會導致隊員掌握不好該技術動作或是完成質量較差。
所謂融合趣味性訓練就是把小籃球的運、投、傳等基本技術訓練與熟悉球性、身體素質、繩梯、體能訓練等融合,創編出更適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趣味性、游戲性訓練的手段與方法。在小籃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單一枯燥的動作少做,尤其是原地訓練。因為,這既不符合兒童的神經發展系統,也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原地運球為例,原地運球是小籃球教學訓練中的非常基礎且十分重要的一項教學訓練內容,它幾乎貫穿于整個小籃球教學訓練中,是課課必練的內容。但如果一直采用成人式運球的教學訓練方法,少年兒童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培養隊員興趣。初始體育應采取融合趣味性訓練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例如,原地運球n次+聽哨聲胯下繞球、拋接球等各種熟悉球性動作,原地運球n次+快速往返跑或+縱跳n次等身體素質訓練,原地運球n次+聽哨聲迅速到籃下投籃,原地運球n次+聽哨聲行進間運球等,根據隊員原地運球掌握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搭配,排列組合成1+1>2的各種原地運球式樣。雖然原地運球每課必練,但由于有了各種融合,隊員不覺乏味,并樂在其中,運球技術迅速增強。
小籃球適合年齡基本位于 4~12歲之間的少年兒童,是非常特殊的群體,其身心發展處于兒童時期,他們的身體正處于快速成長發育期,身體各機能還不完善,活潑好動,情緒不穩定,從事某項活動的持續時間短,注意力隨著時間減弱,容易產生大腦疲勞。因此,小籃球訓練方法應多樣化,同樣一種練習的時間不宜長。在青訓中同一個技術動作,可以變化不同的練習方法,同時密度應小一些,練習中可安排一些短時間的休息。初始體育在進行原地運球訓練時,采用了原地高低手運球、跟著教練節奏運球、所有隊員按同一節奏運球,跟著音樂節奏運球、數數運球、看教練手勢運球、聽哨聲高中低變化運球、左右手交換運球、2人1組相對運球、互掏運球、比數說數運球、石頭剪子布運球等,雖然都是練習原地運球,但由于增加了各種各樣的原地運球練習方式,使得每個練習方法時間縮短,不同練習中有間隙,但總體練習時間并不短。各種原地運球方法練習加起來訓練30min的效果,會大大好于僅僅用1~3個練習方法練習30min的效果。另外,我們也充分利地用各種輔助器材,障礙物、繩梯等,開展小籃球多樣化籃球訓練。
籃球的基本技戰術動作相于對青少年兒童的理解能力而而言較為復雜,把相對復雜、枯燥的籃球技戰術知識轉化為朗朗上口的口訣,更有利于青少年兒童的理解和記憶。這種口訣式訓練方法,使得青少年兒童在訓練中變得輕松和有趣。初始體育在青訓中會把籃球的基本動作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如拍球的動作為:小手小手伸出來,變成小傘彎起來,小傘放到籃球上,手臂用力壓起來。胸前傳球動作為:小球放胸口,拇指向下走,數數一、二、三,手腕向前翻。接球動作為:一只小腳向前邁,兩只小手伸出來,籃球飛來兩邊接,碰到球后收回來。口訣式訓練方法不僅可以加深隊員對動作的理解,還能有效幫助幼兒消除在接球過程中產生的退縮和恐懼感。教師一邊示范一邊朗讀口訣,同時帶著孩子學會口訣,那么拍球、傳接球練習就不再枯燥。在此氛圍下進行訓練,自然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功能適用的輔助器材不僅能夠吸引青少年兒童的注意力,提高小籃球運動興趣,還能提升隊員完成基本技術及技戰術動作的時效。在小籃球訓練中應大量使用標志盤、高低障礙物、繩梯、六邊形、彈力帶、拉力器等進行定點、定位及器材輔助性訓練、游戲活動,會大大提高小籃球訓練效果。
小籃球運動是指12歲以下兒童使用小型的籃球、球場、球架、球筐,參照成年人籃球運動競賽規則而進行的青少年體育活動項目。小籃球運動訓練中,應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并嚴格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原則,用訓練方法和手段來分解動作、減低難度;同時,多示范少講解,注意動作示范的準確性。“運、投、傳”等專項籃球運動內容與“熟悉球性、身體素質、繩梯、體能訓練”等融合性、多器材輔助訓練等多樣化的訓練手段,能夠有效地提高小籃球運動教學訓練效果;把相對復雜、枯燥的籃球技戰術知識轉化為朗朗上口的口訣,更有利于青少年兒童的理解和記憶。這種口訣式訓練方法,使得青少年兒童在訓練中變得輕松和有趣。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大力普及推廣小籃球運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兒童參與到小籃球運動中;積極引導小籃球運動發展,促進體教結合、體社結合、社教結合,讓更多青少年兒童在這項集體運動中體驗快樂和挫折,學習到信任、團結、拼搏等優良品質,形成完善的人格,并養成終身參加終身鍛煉的習慣;多渠道推出適合青少年兒童的全國性小籃球賽事,并向著更公平、更公正、更規范、更有趣的籃球賽事發展,力爭做成精品特色賽事;大力發展社會體育,對青少年籃球俱樂部進行規范管理,在政策上(場地、經費)給予支持,多舉辦小籃球運動教練員的培訓、學習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