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彥
摘 要: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行業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為了增強廣播行業的競爭力,推行廣播與新媒體的結合是大勢所趨。本文介紹了廣播與新媒體的概念及聯系,探討了廣播與新媒體結合的趨勢,并給出了相應的運作思考,最后在結語部分做了歸納總結。
關鍵詞:廣播 新媒體 結合趨勢 運作思考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c)-0142-02
1 背景介紹
1.1 廣播
廣播(Radio broadcasting)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其中,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的稱為無線廣播,通過導線傳送的稱為有線廣播。廣播節目,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適用人群廣、接收設備便攜可移動,而且,廣播的運行成本、聽眾的接收成本都相當低廉,十分經濟。另外,廣播節目的傳播速度快、實時性強,在直播類節目中優勢明顯。不過,廣播也存在著一些劣勢,比如信息存儲性差,難以查詢和記錄;聽眾受節目順序限制,無法自主選擇;缺乏文字和圖像,信息傳播不全面等。
1.2 新媒體
新媒體的定義,在業界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一般來說,新媒體,就是基于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基于非線性傳播所產生的媒體,傳播者與受眾之間,能夠進行雙向互動以及交互傳播。本文所涉及到的新媒體,一般指互聯網與手機等移動終端。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最大的三個特點,就是傳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分眾化。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與接受者,信息的傳播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而且在傳播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地對受眾進行劃分。
1.3 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現狀
隨著電視的普及,以及互聯網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廣播已經成為了弱勢媒體,自身的優勢逐漸被趕超,而劣勢逐漸被放大,已經在逐步走向式微。新媒體的出現與壯大,在給廣播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那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實現廣播與新媒體的結合。
越來越多的廣播電臺,已經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電臺網站。事實表明,當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的廣播行業之后,能夠提供聲音之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自身劣勢,能有效增強其競爭力,是一條能夠持續發展的可行途徑。此外,很多廣播節目搭載互聯網直播平臺進行直播,這些有益嘗試也相應擴大了宣傳力度,增加了一些網絡聽眾。然而,電臺網站的建立,僅僅是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結合的初級階段。廣播電臺對自身網絡站點的運營,大多數情況下,都只將播過的節目剪切好放在網站或者節目在播出的時候,網站可以同步收聽,主要集中在進行自我宣傳與廣告推廣,具體到更多更廣泛的信息發布、節目制作方面,涉及甚少。網站只起到搭載傳統節目的作用,可以說并沒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與潛力。
2 廣播與新媒體結合的趨勢
2.1 傳統廣播與網絡電臺的互補
網絡電臺,就是指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廣播,電臺利用網絡服務器來實現廣播節目的推送,聽眾利用客戶端軟件進行收聽。與傳統廣播電臺相比,網絡電臺擁有更廣泛的潛在用戶,而且,聽眾可以使用節目點播的功能,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節目,從而增加了廣播傳播的交互性。
發展網絡電臺的目的,并不是對傳統電臺的淘汰更替,而是要實現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以更大的視野來看,可以將傳統電臺成本低廉的優勢與網絡電臺互動性強的優勢相結合,不斷地豐富廣播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廣播里節目的綜合競爭力。
2.2 傳統廣播與社交媒體的互動
社交媒體,是互聯網上基于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現階段,國內的社交媒體主要包括微博、微信、播客等。社交媒體用戶眾多,信息的傳播具有自發性,每個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借助社交媒體,可以增加傳統廣播的品牌曝光度、網站知名度,并帶來多平臺的共同發展前景。
傳統的廣播,是一種大眾傳媒方式,大眾化是其突出特征。然而,如果要豐富廣播內容與形式,就必須把小眾群體也考慮進來。我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分眾化特點,讓不同的電臺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從而面向不同的受眾,讓一些小眾口味的聽眾,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節目與電臺,優化廣播體驗。
2.3 傳統廣播與數字廣播的互利
數字廣播,是一種基于數字技術的第三代廣播,具有播出質量高、移動接收能力強的特點。它可以加入文字、圖像、視頻等數據,對傳統廣播中單一的音頻信息加以擴充。數字廣播的發展,一度擁有了挑戰數字電視、電信業務的實力。
數字廣播的發展瓶頸,就是接收工具的升級換代,這對于傳統廣播來說,是一個共同開創雙贏局面的新機遇。
3 廣播與新媒體結合的運作思考
3.1 提高廣播傳播內容的質量
新聞節目與音樂節目,是廣播媒體的兩張王牌。廣播媒體從最早的擺脫紙媒壓制,到后來遭遇電視崛起的沖擊,到現在受到新媒體的圍追堵截,在整個過程中,只有新聞與音樂屹立不倒。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始終堅持以新聞節目與音樂節目為核心。對于新聞節目,增加時效性,提高直播類節目的占比,增加新聞評論的深度。對于音樂節目,進一步提升音質,增加互動性與娛樂性。另外,可以適當推出一些面向聽眾的談心節目,傾聽他們的心聲,排遣他們的壓力,增加用戶粘度。
3.2 拓寬廣播公司的融資渠道
廣播與新媒體的結合,需要配備充足的資金用于節目制作以及電臺推廣。因此,廣播行業的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的扶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廣播行業成本相對較低、利潤相對超額的優勢,來吸引資本,從而拓寬廣播的融資渠道,實現與資本市場的雙贏。不過,媒體的市場化,不能操之過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宣傳功能與經營功能分離。避免重蹈現在部分自媒體營銷號為了流量突破新聞底線的覆轍。
3.3 打造新型盈利模式
在未來,如果廣播與新媒體能夠更緊密地結合,廣播行業的生存空間將會獲得很大的擴展。廣播行業的產業鏈,包括政府、廣告商、其他媒介、同類媒介,這些主體構成了中國廣播的生態圈。我們需要打造新型的盈利模式,突破傳統的以廣告收入為主的單線盈利模式,推出內容多樣的付費項目。比如,推出“信息定制”服務,根據聽眾的要求制作相應的節目,并收取一定費用,“信息定制”受眾擴大以后還可采用“眾籌”模式,制作小眾化的節目。再比如,利用龐大的用戶資源,承接各類大型活動的組織工作、通過廣播招收志愿者,等等。
3.4 轉變廣播媒體的角色定位。
我們需要繼續轉變廣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增加與新媒體的互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廣播節目的轉型,從大眾化、全能化,轉向小眾化、專業化,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與特色。
4 結語
廣播作為一種傳統媒體,正經受著新媒體的強烈沖擊,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了增強廣播行業的競爭力,推動廣播與新媒體的結合是大勢所趨,但僅僅建立電臺網站,進行簡單的推廣,是遠遠不夠的。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結合,展現出以下趨勢:第一,與網絡電臺的互補趨勢;第二,與社交媒體的互動趨勢;第三,與數字廣播的互利趨勢。為了推進與新媒體的結合,需要提高廣播內容的質量、拓寬廣播的融資渠道、打造新型的盈利模式、轉變廣播媒體的角色定位,從而不斷提升競爭力,拓寬廣播媒體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李雪蓉.試論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J].中國廣播,2012(1):60-63.
[2] 周建坤.廣播與新媒體結合趨勢及運作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6(23):94-95.
[3] 仲富蘭.廣播與新媒體結合趨勢及運作思考[J].中國廣播,2016(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