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毓蔓
摘 要:裝備配備的提升和救援硬件設備的優化是保障搜索救援任務成功的首要條件。完善相關裝備配備是航空應急搜索救援任務成功完成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城市航空搜救特點及任務需求的基礎上,分析了搜索救援任務下城市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配備,給出了具體裝備配備建議。
關鍵詞:航空 搜索 城市 救援 裝備配備
中圖分類號: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c)-0200-02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災害頻發、災害種類繁多,災害破壞極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迫切需要加強救援力量的建設。如果災害發生,及時、科學的搜索救援是減少損失的關鍵所在,至關重要。21世紀以來,國際搜索救援在隊伍建設、管理職能及協調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飛速發展,形成了專業化、網絡化的格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搜索救援起步較晚,救援水平和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事實上,事故發生后,能否有效地搜索救援,能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不良影響,挽救生命,減少財產損失尤為重要。搜索救援任務能否有效完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人員的訓練,天氣狀況,地理環境,社會背景,規章標準的制定,裝備的配備等等。在眾多影響因素中,裝備配備的提升和救援硬件設備的優化是保障搜索救援任務成功的首要條件。完善相關裝備配備是航空應急搜索救援任務成功完成的關鍵因素之一。搜索救援裝備配置科學合理,搜救行動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搜索救援裝備的好壞與否,決定搜索救援行動的成敗。與此同時,研究航空搜索救援任務下城市應急救援裝備配備亦非常重要。
1 城市航空搜救特點及任務需求
城市是指以非農業產品和非農業人口聚集形成的較大居民點。城市救援是指地震、滑坡、洪水、恐怖襲擊事件等發生在人口較稠密、房屋密集地區,救援人員通過各種救援設備對被困人員進行定位、救出和為穩定傷情而采取必要的醫療措施等的一系列救援活動。城市災害主要有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類型,城市搜救有以下幾個特點。
1.1 受災人員多
城市是人口較稠密、房屋密集地區,發生事故后,由于人員密度大,勢必導致受災人員數量較多,所以需要足夠數量的救援人員和裝備方能保證救援行動快速有效進行。
1.2 建筑密度大
城市比起其他區域,擁有密集的建筑群,一旦發生地震、爆炸等災害事故,建筑倒塌會給救援行動帶來很大困難。高層建筑穩固性較差,且建筑內部人員數量多,建筑倒塌經常會伴隨人員被埋的境況,大量建筑廢墟使人員搜救行動的難度大大增加。
1.3 便于定位
城市搜救中,由于對城市相關信息掌握完備,搜尋、救援區域相對較為清晰,災害發生后,救援人員可以快速鎖定救援地點。
1.4 道路交通網絡成熟
城市道路交通網絡系統較為成熟完善,對搜救任務中到達現場的速度有一定幫助,便于救援人員快速趕到現場,實施救援行動。
1.5 救援過程
救援過程中,因倒塌建筑物結構體積大,重量沉,需要大型機械設備才能開辟救援通道。需救助的人員常被困在建筑廢墟之中,須用到各種先進生命探測設備方能保證搜救工作的有效進行。
1.6 通訊便捷流暢
這是城市搜救的一大優勢,城市是人們聚集生存的區域,大多地勢開闊,通信基站充足,通信網絡完善成熟。因此,一般情況下救援區域的通信能夠順利進行,對通信設備要求相對較低。
1.7 二次傷害嚴重
城市建筑密集,遭到破環后,其廢墟結構復雜,易造成爆炸、砸傷、坍塌、中毒等二次傷害。第一,救援人員進行搜救任務時,使用的機械設備可能引起較大振動,造成新的坍塌。第二,救援過程中可能伴有有毒氣體的釋放,造成人員中毒。第三,由于建筑中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發生爆炸,致使受災人員及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面臨很大危險。第四,需救助的人員常被困在建筑廢墟之中,建筑廢墟中的玻璃、鋼筋、混凝土碎片可能劃傷救援人員。
城市救援由于在建筑密集、人員數量大的場所進行,人員的搜索救援比起其他區域任務更重。雖然,道路系統、通信網絡、相關信息較為完善,給救援行動區域的定位帶來了便利,但是,由于大量的廢墟以及其復雜的結構,給搜救裝備的配備帶來了更大難度。在城市救援任務中,對偵檢設備及人員防護設備的需求較高,符合標準的設備可以有效減少二次傷害。
2 搜索救援任務下城市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分析
城市救援有以下幾個特點:受災人員多、建筑密度大、便于定位、道路交通網絡成熟、搜救裝備需求高、通訊便捷流暢、二次傷害嚴重。
城市救援與其他任務地點的救援相比,相對交通網絡成熟,便于定位,通訊便捷流暢,但一旦大型事故災害發生,城市救援所具有的優勢就會減弱。城市事故災害受災人員多,航空器除具有運輸能力以外還需具備緊急救治的能力。由于城市建筑密度大,一旦發生大型事故災難,常常會產生大量建筑廢墟,需救助的人員常被困在廢墟之下,因此執行城市救援任務時,對搜索設備的要求較高,而且救援當中需要工程救援裝備的配合,以搬移廢墟,解救被困人員,在地面交通受損的情況下需使用重型直升機運輸所需大型工程救援設備。
根據城市搜索救援特點及任務需求,能夠完成山地搜救任務的主要救援直升機如下。
(1)米-26重型直升機。它是一款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機,由蘇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原米里實驗設計局)主持設計、研制。米-26直升機除作為軍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當出色,如森林消防、自然災害救援等。2008年5月,中國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搶險中,就是頻繁使用該機調運大型工程設備到震區實施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在預防次生災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伊爾-76(英文:Ilyushin IL-76)運輸機,是前蘇聯伊留申航空集團(現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公司下屬)在20世紀70年代設計制造的四發大型軍民兩用戰略運輸機。伊爾-76具有航程遠、載重大、速度快的優點。(3)運-8(代號:Y-8,英文:Shaanxi Y-8)運輸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陜西飛機制造公司研制的四發渦輪螺槳中程運輸機,可用于空投、空降、運輸及救生等多種用途。運-8是中國空軍目前主力運輸機,在應急救援任務中,向受災區域輸送救援人員和物資。
城市救援任務中,手機等通信救援設備的信號可以幫助搜救隊伍搜尋被埋人員,需配備的主要無人機如下。
(1)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搜救無人機,他可以通過準確定位手機WiFi信號,確定失蹤或被困者的位置。研究團隊在Sense Flye Bee無人機平臺上附加了一根WiFi天線。地震后,無人機在受災地區上空飛行,從多點確認手機信號發出的大致位置,然后通過三角測量法縮小范圍,進而找到攜帶手機的失蹤或被困者,精準度可達 9m。如果基礎設施在災難中被毀,無人機也可被用作 WiFi 系統,迅速恢復網絡。(2)瑞士“飛行動力”公司研發的耐碰撞無人機Gimball,外層是一個超輕且堅實的碳纖維籠,不怕碰撞,同時保護人員不被其雙螺旋槳傷到。其飛行時不是躲開障礙物,而是選擇“勇往直前”,在碰撞中自行開路,而且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飛行,如地震后的建筑物內或地下管道中。Gimball無人機的旋轉攝像機支架和高清相機都安裝在保護性碳纖維籠中,該無人機可實現遠程監控,操控者通過無人機相機直接“觀看”目標。由于所有結構微妙的機械裝置都位于籠子中,它能夠在屋頂椽條之間反彈,在沒有損壞的情況下沿著高低不平地面滾動,當碰撞之后仍能保持穩定性。Gimball無人機特殊的結構使得其在廢墟數量大的城市搜救中具有很大優勢。
綜上,城市搜索任務下的航空救援所需裝備如表1所示。
總之,城市的建筑特點,人口分布實際情況決定了其救援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重要性,航空搜索救援的時效性、靈活性和準確性為城市災害救援提供了高效救援的可能。因此,研究航空搜索救援任務下城市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分析,可以為城市救援提供借鑒,提供幫助,提供保障,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肖術連,魯長江.山地救援與城市救援的對比研究[J].城市與減災,2017(1):42-45.
[2] 黃智斌.我國與國外民間直升機救援的比較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