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嘉 馬德佳
23年前,父親背著一背簍行李,送初為人師的胡虎林去學校任教,臨分別時,父親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叮囑道:“虎林,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師,千萬不能誤人子弟!”這一席話,伴隨著胡虎林從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成兩鬢飛霜的中年教師,從“哥哥”變成“父親”。隨著年華流逝,如今的他仍時常輾轉反側: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當初父親所愿,是否實現了自己的青春誓言……
扎根農村,甘當孩子的領路人
1995年,19歲的胡虎林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夢想成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站在神圣的講臺上,他不敢忘記父親的囑托,也不曾忘記自己的誓言,沒有動搖那顆育人的拳拳之心,憑著一種初為人師的赤誠之心和強烈的責任感,開始了平凡而又不平淡的教學生涯。
雖說當年的校舍簡陋,條件艱苦,可正值青春年少的他熱情滿滿,勵志要用自己的激情和愛心教育那些如同雛鷹般的孩子,為山區里的孩子點亮人生之路。給孩子們傳授知識是胡虎林最大的幸福,那時候他常常為了能讓孩子們學會當天的知識而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年輕的他總感覺自己對知識如饑似渴,像海綿一樣吸吮著各類學問,不斷給自己充電、加油。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他自考了大專,完成了函授本科學習,真正圓了他的大學夢。在工作上,他更是不放松自己,認真對待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孩子,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
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胡虎林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心中有愛,才能讓課堂有愛,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堂,才會使學生愛上學習。喜人的是,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他,于1997年就被評為甘泉鎮“優秀教師”。
一步步走來,他安心于農村,扎根于農村,他沉浸在自己的教學中,用心教好每一節課,他迷戀于教研,在名師的引領下自我鉆研,不斷學習,從教學走向教研,從教研走向課堂,讓自己一點一點地成長起來,這一切收獲都離不開不忘初心及領導的賞識和關懷。
在2008年麥積區中路片的教研活動中,胡虎林講的是六年級數學《數的整除》一課。這是一節復習課,概念雜、難度大、內容多,臨下課時還沒有小結,他便草草收尾了。課后,麥積區教研室陳主任等著他從教室走出來,關切地詢問:“不好上吧?”他笑著點頭,陳主任又詢問:“你這節課的目的是什么?”他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后,陳主任激動地說:“這樣很好啊,為何不在下課前的小結中加以強調呢?”他說:“下課鈴都已經響了。”陳主任拍著他的肩膀說:“沒事的,一節課一定要將自己的關鍵處展現出來,不要因為下課鈴聲擾亂了自己的思路。”陳主任的一番話又一次激勵了他,讓他在教學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
2016年,作為甘肅省“金鑰匙”導師的胡虎林,在師管科靳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武山進行為期一周的送培活動,靳老師在生活上對每一位導師都很照顧。所有導師形成一個團隊,一起住宿、一起用餐,閑暇聊天都離不開有關教育的話題,每個人都沉浸在繁重而又快樂的工作狀態中。特別是在臨近結束的座談會上,市師管科的王科長忙完工作,加班從市里趕到武山參加座談會。王科長的到來,讓所有導師都多了些拘謹,但在和王科長的交流中發現,王科長又是如此平易近人,詢問了每一個人的工作情況,以及生活方面有沒有困難,并保存了每一位導師的電話號碼,還高興地說:“我是當兵的出身,就喜歡和教師在一起,特別是喜歡和優秀的老師在一起。”多么樸實溫暖的一句話,讓每一個人心里都熱乎乎的,進而有了更多工作的信心與動力。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胡虎林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和孩子們聯系在一起,孩子們青春的眼眸能給他力量,領導關切的話語能給他勇氣,同事真誠的微笑能給他鼓勵,家長無言的信任能給他信心。工作23年當中,有歡笑也有眼淚,但什么時候他都沒有退縮,他認為自己個性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輕言放棄,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盡力去做好。他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點一滴的行動去履行一名教師的職責,去詮釋一名共產黨員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愛如“慈父”,為了孩子一切都值了
多年來,胡虎林一直擔任五、六年級數學教學及班主任工作,承擔數學教研組長和課余興趣小組輔導工作,工作任務雖然繁重,但他沒有絲毫怨言。學校就是他的家,他吃住在學校,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學生身上。
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胡虎林一直堅持做學生年齡上的長輩,知識上的老師,情感上的朋友,對待每一個學生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他愛他的每一個學生,在他眼里,學生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學習潛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不同的個性差異,他們需要的是幫助、關心和鞭策。對于那些學習暫時落后的、調皮的學生,更要不吝鼓勵。
常文軍是胡虎林帶的上一屆六年級一班的學生。“那時剛接上這個班,我就發現常文軍和別的學生不同,身上不合體的衣服總是既臟又破,還經常遲到、曠課、不寫作業,并且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同學大打出手。看到這一切,我生氣過、訓斥過,但又想了解這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后來在其他老師的只言片語中得知,常文軍自小父母雙亡,被過繼給他的伯父照顧,由于他伯父家里條件不好,缺吃少穿,加上缺少雙親的關愛,養成了不愛學習、小偷小摸的壞毛病。”知道這一切后,胡虎林決定不再因為他違反紀律而訓斥他、挖苦他,而是想著怎樣用真心打動他,扭轉他的這種不良狀況。私下里,胡虎林會主動找常文軍聊天談心,并用好言暖語引導他,給他單獨補課,過節時留他一起吃飯,并從家里帶干凈衣服送給他,甚至給他洗頭。
記得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胡虎林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他見到常文軍時,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襯衣,小臉凍得煞白,不停地哆嗦,一股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胡虎林急忙拿來自己的外衣給他穿上,可這個倔強的孩子死活不肯穿,即便穿上也固執地說了聲:“我不冷。”當得知常文軍是因為弄丟了家里的牛,又被他的大媽趕出來在麥垛里睡了一夜時,胡虎林給他買來早點,安撫他的情緒。為了讓常文軍內心不要自暴自棄,胡虎林還在班上婉轉地暗示其他同學要多照顧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終于使這個個性倔強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面對這個身世可憐的孩子,胡虎林感覺到僅僅給他關心、補課是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讓他有一個溫暖的家。于是胡虎林想方設法聯系常文軍現在的家人,希望他們關心這個孩子,給孩子應有的愛。通過不斷走訪,與監護人再三溝通、做思想工作,常文軍的大媽逐漸改變了對常文軍的看法。加之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以及學校對這個孩子的援助,常文軍逐漸改掉了以往的壞習氣。經過一年多的相處,常文軍像是換了一個人,以前的壞習慣沒有了,他變得開朗、活潑、主動,學習刻苦,課堂上表現積極活躍、思維敏捷,成績穩步上升。在畢業典禮上,他主動站出來要為自己的班主任唱首歌,并流著淚說:“胡老師,您真是我的好老師,我想叫您一聲‘爸爸!”胡虎林也非常激動,把常文軍擁入懷中,此情此景讓全體同學都紅了眼眶。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胡虎林已記不清多少次因學生打架、上網、早戀等問題,磨破嘴皮、費勁心思地勸導他們;多少次激勵他們、感化他們,引導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明辨是非、學會學習;不知多少次留在學校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輔導功課,與行為出現偏差的孩子進行談心;不知多少次利用休息時間家訪,引導家長悉心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引導家長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培養孩子全面發展。
對于胡老師的好,學生們都記在心里,節日時的一張張祝福卡片,手機里的一條條感謝信息,以及辦公桌上那一摞摞無聲的信件,都是學生們對老師的感恩。每每感念及此,伴隨著滿足的微笑,胡虎林的內心就會傳來這樣的聲音:“一切都值了!”
責如“嚴父”,愿當學生的良師益友
馬克思說,人活著總是要有點精神追求的。胡虎林一直把這句名言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因此,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渴望有更多鍛煉自己的機會,不斷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從進入甘泉小學起,他就積極參加各種講課、評課活動,多次完成觀摩課、公開課任務,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能有所成就。
在教學中,他兢兢業業,一心撲在教育上,把熱情獻給課堂,把愛心獻給孩子。為了讓每一位學生聽懂、學會課程,他常常鉆研教材,不斷摸索教法,了解學情,分層講解,用心地備好每一節課,動情地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氣氛中,積極發現問題,輕松獲得知識;在作業批改中,他采用面批和眉批相結合的方法,做到每本作業精批細改,對于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能對癥下藥,并給學生加注批語,讓學生從中得知病因,從而更好地反饋知識。多年來,胡虎林始終保持著嚴謹的教學態度,始終走在課改的最前沿。在教改方面,他積極響應課改精神,大膽摸索方法,不斷總結經驗,在教學中以目標教學和合作學習為主線,并滲透“快樂教學法”、“分層教學法”。通過“一幫一”、“一幫二”的學習小組,增強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創新意識,總結了一套“自學——質疑——探究——發現——強化”的學習方法,并結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學習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他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教育與誘導相結合,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同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利用和家長互通電話、親自家訪,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把學生錯誤的思想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尤其在學困生的轉化上,他能查其原因,抓住病因,從思想上重視學生,從心靈上呵護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理解和尊重學生,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愛學思想。
課堂上關注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大膽嘗試,學生不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多年來,胡虎林深受學生的歡迎,深得家長的好評,他所帶科目成績總是在中心學校名列前茅,學生的數學成績及格率均達99%以上,優秀率均在95%以上,全科合格率在90%以上,一直穩居同年級第一名,全中心學校第一名。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胡虎林探索出了“小組積分”班級管理模式。該模式依據“以小組自主、合作、競爭為本的管理思想”,把全班56名同學分成了八個小組,民主推薦16個組長,以抽簽的方式決定組員,每組的座位由組長根據組員的意愿統籌安排。每天的學習任務除了班級統一的要求,也可以根據成員學習情況的不同,組長自行安排。采取每日積分制,每周累分制進行月末奪魁,比比哪一組的同學最團結,哪一組的學困生進步最大,成績最突出。在實際操作中,組長負責關注每一名組員的成長和進步,這樣一來,參與班級管理的同學增加了,維護團體榮譽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們自主管理時遇到學習困難的,全組共同行動,給予幫助;遇到調皮搗蛋的,組長便把他安排到自己的身邊加以約束;遇到作業完成有困難的同學,組長便親自在班級群里留言和家長溝通。一周下來,發現本組中進步大的同學,本小組會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激勵,有的小組給有進步的學生贈送書簽,有的小組開個小小慶祝會。每名同學都積極向上,為了不拖累小組,把每件事力爭做得盡善盡美,每名同學都為自己組的活動出謀劃策。各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座右銘,而且把它做成了精美的標牌,立在組內最鮮明的位置上。標牌上有的寫著:如果錯過太陽的時候你流淚了,那么你也即將錯過群星。有的寫著:同學如果缺少友愛,一切美妙的景象都將黯然無光。有的寫著: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月末奪魁之后,同學們又要面臨新的分組排坐,這樣增強學生間的團結,使組與組之間形成了良性競爭與合作。積分的競爭,小組的合作,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在學校進行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重傳幫帶,促青年教師成長
多年來,胡虎林一直擔任甘泉中心學校數學教研組長,本著教研活動來自于教學,又服務于教學的宗旨,在開展教研活動時都要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他組織的教研活動能夠做到提前計劃,提前查找資料,帶領教師不斷地進行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轉變觀念,提高每一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他帶領青年教師大膽進行新課程改革,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
此外,他在農村數學教學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與實踐,在國家教育部舉辦的網絡研修中撰寫了大量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體會,由于成績優異,被評為網絡研修優秀學員,又被天水市教科所馬玉蓮老師推薦為網絡研修“優秀教師十佳人物”。2011年~2014年,連續擔任麥積區教研室小學組優質課數學評委,2011年~2016年,連續擔任麥積區新課程培訓主講教師。他本人承擔的課題《利用生活資源創新數學課堂的案例分析研究》定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重點課題。在他的帶領和組織下,教研組成員團結協作,奮力拼搏,教學研究活動開展得很有成效。胡虎林負責的甘泉中心小學數學教研組在2011年被天水團市委評為“青年文明號”。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他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并積極主動接受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從2010年至今,他參加了各級各類培訓,全部取得了培訓合格證書。
當然,他也迷茫過,看到自己身邊的教師一個個進城工作,而自己依舊是一個農村教師時,也失落過,失去過前進的動力。但郁悶過后,他學會了反思,反思教學,反思自己。當他撰寫的論文《推進素質教育 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變成鉛字發表以后,讓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那就是他雖進不了城,但他可以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做一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研究型教師。于是在教學中,他除了按課本教學以外,還琢磨出一套適合農村孩子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并且不斷嘗試,在探索課堂的同時,結合去蘭州、北京培訓后的所得,他茅塞頓開,堅定了前進的方向,也深深感覺到外出培訓是給他最好的福利,他也把每次培訓的新思想、新理念傳遞給學校的每一位教師,讓他們在這片富饒的農村天地更好地鉆研教學。2011年以來,胡虎林被麥積區教研室聘為小學數學評課組評委,被麥積區教師進修學校聘為小學數學新課程培訓主講教師,他將自己的理念和點滴體會傳播給麥積區的每一位數學教師,將自己的心得無私地與同仁分享。
2014年,胡虎林又被聘為甘肅省“金鑰匙”導師團導師,這讓他的思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2015年去張川縣送培,2016年去武山縣送培,為期一周的“五個一”送培活動雖然工作很繁重,但卻很充實,很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
近年來,他堅持不懈地進行理論學習,并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理論,轉變觀念,努力適應新教材、新教法,觀摩課堂實錄,聽課、賽課、評課,講示范課、公開課,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特別是在學校實施新課程以來,他們教研組可以說是學校的龍頭,帶動了一大批教師積極投身于課改中,在搞好教學的同時,他們啟動并實施了多個校本課題,經過不斷努力和大膽嘗試,已初見成效。2014年,胡虎林加入了“隴原名師”劉建瑛二級工作室,向名師學習,爭做實踐與科研相結合的好教師。
胡虎林扎根于農村23年,以一顆蠟燭般的心對待學生,以一顆清貧的心對待自己,以一顆拼搏的心對待事業。在這23年的時間里,他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他摯愛的孩子們,把勤勞和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使這塊沃土上的花兒茁壯成長,競相綻放。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