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關鍵詞】 家長教育;學校;課堂;家訪;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028—01
一談到教育,人們就會立馬想到學校、老師和課堂,實際上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部分構成的,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主導作用,但所有的教育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家庭是兒童成長和成才的第一教育場所,所以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人的出生到死亡,教育都會貫穿其中,而家庭教育則是每個人來到世上接受的第一種教育,是孩子成長奠定的堅實基礎,更是開啟人生輝煌篇章的第一步。
良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家長教育,有效的學校教育開展也需要家長的配合。蘇霍姆林斯提出要實現家庭教育的科學化必須要對家長進行教育和訓練,以此提高家長作為教育者的素養,由此可見,家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家長教育主要是對家長實施的有關家庭生活和教育孩子成長以及加強自身修養的專業知識與有效技能的教育,而這里更多的偏向于教育孩子成長。從某種角度來看,其實“家長”也是一種職業,任何職業都必須培訓才能上崗,唯獨只有“家長”這個“職業”,許多人不經培訓就直接上崗了。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強大的就業壓力,有一部分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迫于生計,疏忽對孩子的教育,在城市外來打工人口中,這種現象更為普遍。除此之外,有些父母在處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時,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有時候采用的方式不當就會適得其反。
因此,為了給每一個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家長教育更好地成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和紐帶,提高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水平,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家長教育必須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家長走進學校
想要家長提升教育能力,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就得讓他們走進學校。在課堂上通過聽課、觀察,了解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從中學習當前孩子應該達到的教育目標、可以采取的教育方法,進而保證對孩子教育的有效性、一致性;在活動中,以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育人氛圍,掌握與孩子和諧相處的模式,從而進一步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在家長會上,給家長們更多的發言機會,努力使家長成為活動的參與者,讓優秀的家長分享自己良好的教育經驗、孩子的成長故事、優秀書籍,這樣藝術化的表達方式拉近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激發更多的家長主動去探究教育孩子的有效策略。
二、開設家長課堂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特征、心理變化(認知、情感、行為等)以及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以教材為依據,通過開設每月一次的家長課堂,邀請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做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需要、認識教育規律,指導家長了解掌握贊美與懲罰的技巧,培養孩子自控力和耐挫力的方法、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傾聽與表達的方法、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應對策略、孩子安全上網的指導方式、珍愛生命與自我保護等方法技能。
通過家長課堂,家長不僅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而且明確自己在教育中所肩負的責任,從中讓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和運用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進而引導教育自己的孩子,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三、教師重視家訪
家訪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有效途徑,也是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根據教育工作的需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取得聯系,走向家長,走向家庭,以教師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贏得家長的信任,在一對一的針對性交流、有效策略的分享中,教師給家長提供教育孩子的幫助,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家校關系,進一步提高家訪的質量和效果。
家訪談話的核心是評價學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評價時,教師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換位思考,肯定孩子的進步、成績,使評價易于被家長欣然接受。在談到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時,要寄予學生厚望,不能全盤否定,更不要責備家長,本著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向家長提意見、做建議,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管理制度
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建立學生學校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卡,每周更新一次,記錄學生在一周之內在家和在校的心理變化,具體分析遇到問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及時溝通,對采取的方法進行跟蹤記錄,并總結有效策略。
總之,家長教育是培養社會優秀人才的起點和根基,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教育在兒童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學校開展家長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會使家長跟上孩子前進的步伐。與孩子一同進步,是家長教育開展的初衷,更是父母追求的最終目標。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