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摘要: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肅清繁蕪信息對學生的干擾,要能立足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以契合學生認知和發展的方式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流程,如此方能讓學生靈動的課堂氛圍中通過互動與探索完善英語交流體驗,生成語言運用能力,達到減輕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業負擔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價值更為凸顯,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教育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創新教學觀念和教育方式,使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促進教育的深化發展。在現在的初中英語教育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教學效果不理想。新形勢下,要積極研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路徑,通過創新教學,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一、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都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完成。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學習自覺性較差。教師充分利用好課上時間,抓住學生眼球,提前備好課。在新授課中,教師要重點抓好開頭幾分鐘的復習導入環節和下課前的課堂小結環節。復習環節要突出上堂課所講內容的重點所在,要針對學生在前一天作業中出現的普遍性錯誤,應該注意的問題;復習環節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可以采用提問、默寫、讓學生復述等方法,要讓學生有新鮮感。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印象。在課堂小結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將本堂課的所有重點、難點,點睛之筆,在黑板上勾畫出來,加深學生對新課的印象。課上學生對新知識基本掌握,課下學生根本不需再花大量的時間,教師教的輕松,學生也樂學,從而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有課堂教學安排緊湊,復習的內容當堂練透,布置的課下作業才會相對減少。這就要求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備課要充分,要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步驟與方法。這樣,教師講課時間有可能縮短,課上留給學生更多時間練習,做到講練結合、當堂課所講當堂課消化。學生在課上聽懂了,學會了,記住了,課下就不用費時費力地去做作業,找資料,看筆記,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堅持以生為本,優化課堂流程
傳統的英語教學課業繁重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還原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方法沒能契合學生的認知層次和認知規律。因此我們要想真正實現標本兼治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我們就得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內容,拋出繁蕪信息,優化教學流程,啟發學生通過交流、互動完善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實現教學目標。
1.直擊重難點。學生有了系統地預習基礎,對學習內容有了基本的把握,所以英語課堂除了基本的熱身性朗讀外,就可以直奔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這樣直奔主題的教學方式,不拖沓不啰嗦,直接擊中學生的知識匱乏點。
2.啟發學習。除了基本的詞句閱讀、記憶和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外,我們還要設置問題啟發學生聯系新舊知識點,形成知識脈絡。在本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課堂上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啟發學生深入到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hen make a time 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啟發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課文掌握文章 描述的英語發展時間及地點,掌握一些常識性的英美兩國 英語差異;How to change the pronoun when turning the 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啟發學生注意到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換。
3.驅動探索。知識到技能的遷移需要實踐和練習,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明確的學習任務來驅動學生去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這樣才能保障學生避免繁雜信息的干擾,勇往直前地深入到知識探索中來。
三、“激活”教材增加學習效率
“激活”教材。教材是主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擯棄擺在我們面前不能說話也不能動的教科書,利用電教器材如TV、PPT課件、電腦、錄像等,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如在講到每個單元的A部分的短文時,教師可以“小電影”的形式用光盤播放出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活”學生。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學習英語這一門外語是較困難、枯燥、難以理解的。這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在上課前,認真地準備好必需的教具、圖片、錄音機等;如在課堂的前五分鐘讓學生唱唱,聽聽英文歌曲,自由對話。在教學過程中圖、文、聲并茂,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增強了教學的魅力,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通過形式多樣的視聽說訓練,活躍課堂氣氛,挖掘學生語言表達的潛力。把學生的“眼、耳、口、腦、手”與”視、聽、說、想”有機地結合,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激發學習的熱情,學生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學中用,用中學。
四、開展自主學習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通過師生合作,把整個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雙邊活動的基礎上,把教與學的活動有機統—起來,在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師生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學實踐充分證明,啟發、思考、討論、對話與交流是教與學的主要方法,也是師生合作教學的主渠道,這與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師生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通過—定的教學方法,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通過啟發、思考、討論、對話與交流,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鉆研,相互討論,主動提問,質疑解疑,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悉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環節,課下做好心理輔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英語課業負擔。
參考文獻:
[1]吳邦榮,周紅.反思“減負”需要概念解讀[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8)
[2] 黃美英.提高作業效率追求減負增效[J].中國民族教育.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