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華
摘要:提高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以詞匯為基礎,以教材為本,加強課外閱讀。
關鍵詞:淺談;英語;閱讀理解;培養
引言:在初中英語學習和考試中,閱讀理解在試卷中所占比重較大,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得分。因此閱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是大部分學生以后接觸英語的主要途徑。很多同學因為單詞儲備量不夠、沒有掌握好閱讀技巧,英語成績總是徘徊不前;還有許多老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自然沒有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是一句空話。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以下我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以詞匯為基礎,上好閱讀課
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是有效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基礎,同時也為猜測生詞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便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時能觀其形,知其意。
(一)積累詞匯量,是把好閱讀的基礎關
詞匯量直接制約著學生閱讀的速度,所以我要求學生盡量多記單詞。因此,我必須首先要求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詞匯,在課本教學時加強對學生詞匯的考查,通過聽寫、替換、造句等手段,促使學生首先記住課本上的基本詞匯;并適當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構詞知識。有助于學生快速、高效地積累詞匯,為閱讀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
(二)學會猜測生詞,進行記時閱讀
學生在閱讀材料時,常常會碰到一些生詞。在一般情況下,我要求他們不必見到生詞就查詞典,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不致于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學會用聯想思維去推測難懂的詞義,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過構詞法來分析判斷。
有些詞的詞干是學過并且掌握了的,只不過是加了前綴或后綴轉換了一下詞性或詞義而已;有的是兩個單詞合在一起的合成詞,等等。對于這些詞只要有些構詞法的知識就能夠猜測判斷出它們的詞性或詞義了。如在一篇閱讀短文中:They are so interested in making the“unreal friends”that... 這句中“unreal”就是加了前綴,意思顯而易見。
2.另有一些單詞可以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語境來判斷它們的含義。
在閱讀時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不要逐字逐句閱讀,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要養成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習慣,要學會聯想和推測。
(三)查閱詞典,擴大詞匯量
如果遇到個別難以猜測其義而又會影響到對文章理解的單詞,就要求學生查閱一下詞典。當然,一個詞義的大致意思完全可以從上下文中琢磨出來,就不要翻詞典查尋。
二、以教材為本,上好閱讀課
閱讀課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充分準備,詳細導讀,有助于學生提高運用語言,掌握語言的能力。
(一)準備
一方面我認真備好課。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內容,確定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并考慮到上課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另一方面在學生閱讀之前,我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背景知識的材料和預習練習。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并能培養起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開一個好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閱讀課應當是接近現實生活的活動。設計的活動是真實的,或者接近現實生活的。盡量貼近實際生活對語言的應用。只有當學生感到活動的內容與他們的需求和身心發展一致時,才能積極參加教師設計的活動,教學內容才最容易內化。同時,設計的任務要有明確的目標或目的,并且需要明確地告訴學生通過活動具體完成什么任務。
(二)導讀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我在閱讀前認真做好導入工作,激活學生的思維。在閱讀前,可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愿望,再帶著目的去讀。然后,學生們帶著問題,一段一段地去讀,并找出每段的中心意思,并談談自己學過此文后的一些感受。必須使用語言來獲取信息或傳遞信息,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語言情況,提供學生要完成任務所必要的知識、詞匯或交際句型,并在進行任務前向學生呈現這些語言,以保證學生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并能使用所學的交際性語言。導讀階段我教會學生以下幾種方式:
1. 略讀。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理解文章脈絡,了解課文大意,明確文章的主旨可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技巧和獲取文章整體信息的能力,在教學時,通過補充大量英語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復習詞匯、鞏固詞匯、增加詞匯。因初中生階段閱讀理解題相對簡單,很多選擇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只要跳讀短文,尋找所需正確信息,并在文中勾出重點句來,就能順利完成選擇題。對于那些與自已實際水平相差甚遠、過難或過易的文章以及沒有什么意義,不能從中獲取知識的文章可以略讀,跳讀,甚至干脆不讀。
2. 精讀。
在精讀階段應著重于文章的內涵,逐字逐句地熟讀深思,仔細推敲和揣摩文中的關鍵句和段落,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同時應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難句和長句進行語法分析,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又能增強學生的理解程度;我還要求學生通過詞法分析掌握詞語的字面意義,有效地獲取作者在字里行間所傳遞的信息。
3. 熟讀。
通過熟讀,指導學生突破難點,對已攝取的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強化和鞏固,并讓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練習,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復述課文是一種極佳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也是閱讀理解進入高層次的表現。如我在教學Reading 部分時,就盡量讓學生復述。這樣,語言點得到了操練,口語也得到了訓練,分析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和寫作能都會得到很大提高。
三、加強課外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也是如此。文章讀得多了,就能夠把自己的語感培養起來,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鞏固已學過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通過對不同題材的廣泛閱讀,還能夠接受更多的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地理、知名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對于擴展視野,促進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是很有益處的。因此,我常常要求學生閱讀要持之以恒。
因此,英語閱讀教學要做到課內外結合,想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必須經過長期的、大量的、廣泛的閱讀才能逐步積累知識和經驗,才能養成良好的語感,從而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英語要持之以恒,也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持之以恒,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于讀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