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隴峰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進行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能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本文結合新課標下課堂提問的現狀,從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入手,探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運用提問這一基本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 課堂提問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167-02
隨著新課程的推動,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較大的轉變.強調教師上課須注意方法,要多激勵學生采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等學習手段,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然而新課改后,雖然教學方式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課堂提問的無效性;小組合作學習只重形式而忽略實質;自主學習時間過少等。
目前課堂提問是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新課程尤其強調課堂提問的實效性,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講究方式和策略,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考,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1 讀透教材,巧設趣問
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先讀透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本節課的重、難點。其次處于本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強、自尊心強,對于奇怪的未接觸過的世界有較大的好奇心。所以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以他們的好奇心為基礎,引起他們認知上的不平衡,從而引起學生探尋知識的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問題時投學生所好,設計新穎別致的情景,巧妙地利用學生的未知和好奇、求知心理,把教材上知識的重點、難點用提問的方式提出,使學生對課堂越來越有興趣,對知識的獲取充滿好奇心,讓學生在聽課時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通過與老師的積極互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如某教師在教學“負數的認識”,在引入新課時。
[師]:大家以前聽說過負數嗎?你能舉出一些負數?并說出它們的含義嗎?
…(學生們都默不作聲)
[師]:沒有同學知道,為了加深同學們對這個數的認識,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關于這個數的一些知識。
對于學生來說,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負數,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讓學生直接說出負數的含義,學生無法理解,更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不知道該什么回答。這時教師可以先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溫度,增強問題趣味性。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平時生活中“零下10度”是怎么表示的,吸引學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樂于探究和回答該問題。
2 抓住關鍵,準確提問
課堂上涉及的知識點錯綜復雜,所以以教學的最終目標來設計提問為最佳,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抓住關鍵,保持思維清晰,使學生圍繞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學習,理解重點,攻克難點,保持學習知識時思維的清晰度和穩定性。同時問題也要涉及發散點,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轉移,促進學生對與某一知識點相關的多個方面的知識都有一定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關鍵提問和發散性提問兩者缺一不可,通過關鍵提問加強學生對知識重、難點的學習和理解,促進學生對本堂課的重點內容進行學習。通過發散性提問,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1]指出,“選擇的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根據這一理念,數學的教材中穿插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圖片,為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學會獨立思考,發展收集和處理信息,提出針對性問題的能力。可是有些教師卻沒有合理利用這些圖片,圍繞圖片提出的問題絕大多數與教學無關[2]。如“觀察圖片你能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關于這個問題你有哪些想法?”等。由于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學生很難明白教師的提問意圖而正確回答.因此教師在讓學生觀察書本的配圖后,提出“通過觀察你們能獲取到什么關于數量關系的信息嗎?”之類的提問,縮小提問的范圍,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可測,讓大部分學生經過探索都能回答到點上。
3 鼓勵學生,培養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想要提升教學的效果,就必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是雙方的活動,“教”和“學”是互相結合,緊密相聯的。很多課堂,教師教得很投入,但是學生不以為然,致使教學的質量也不高。怎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首當其沖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創建一個和諧和睦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和睦友愛的氣氛中獲取知識、提高水平。其次,要在鼓勵學生積極應答同時,給學生必要的尊重。人都需要認同,現代學生的自尊心都很強。學生會把老師對自己的鼓勵當作是對自己肯定的評價,當他們得到鼓勵時,就會暗示自己有能力學好,從而生成更強大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回答本身就可以找到很多值得肯定的東西,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答案和學習方法都能加以肯定,學生就可以提升學習的信心。即便是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教師也該先贊揚他這種勇于回答的行為,再通過專業知識對所提問題進行詳細地解答。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師生之間互相尊重,課堂氣氛和睦,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如以下的教學片段:
[師]:你們知道連接邊形的任意3個頂點,有多少個三角形?(過了幾分鐘,教師隨便叫了個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生]:老師,我不知道;
[師]:沒人知道嗎?
…(沒有學生舉手)
之后教師自己公布了答案。在分析解題過程中,也沒有叫站著的同學回答問題,直到這道題講完后,才讓學生坐下。學生也因為回答不上問題覺得羞愧,以至于在教師分析題目的過程中,即使想到了答案也不敢說出來。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第一步先固定多邊形的一個頂點為三角形的頂點,再讓站著的學生回答怎么在多邊形剩下的頂點中選出三角形的另外兩個頂點,怎么選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期間,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對學生面臨的困難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解決問題,找回自信。
4 適當等待,互相尊重
課堂上,學會等待[3]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提高課堂提問效率的方式,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在提出問題后,不必著急解答或者立即找同學來解答,應該提供適當的時間讓學生仔細思索。過早給出答案會讓本來在思考的同學放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不勞而獲,每次有問題都等老師給出答案,這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另外過早叫學生回答問題,也會造成學生沒有思考好而答錯或者回答不全面,這可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學生回答之后,老師也不可過早點評或者打斷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這樣就不會打斷學生的思路,也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補充或修改自己的答案。如果沒有進行適當的等待就馬上讓學生起來答題,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而害怕答題。相反地,如果給出時間讓他們仔細思考,學生不僅會積極地回答問題,就連答案的專業性、創造性也會增強。另外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會提升,也使得學生能有一定的成就感。下面是關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考慮一下怎么解?;
[生]: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看出答案;
[師]:必須動手計算,按照要求算出結果才能算對;
[生]:先將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2,再…(被老師打斷);
[師]:這位同學說的是正確的,但要明確,當你剛開始學習新知識時,必須要嚴格按照課本上的解題步驟和方法來解;
該教師提問后,無視學生新穎的解題方法,只要求單一的正確答案,讓學生機械的套用一般的解題步驟,否定了學生自身的解題能力,阻止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并且在學生解答時打斷,缺少必要的尊重,長此以往,必定降低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在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時,不管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教師想的是否一致,教師都應該認真的聽完學生的解答,尊重學生的知識成果,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課堂提問優化的策略還有很多,例如表述要清晰、準確;減少提問的數量,做到少而精等。
合理的提問方式不但是科學也是藝術,課堂的靈動性和多元化使師生互動更加頻繁和親密,合理的提問不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完成了教學的優化。教師要建立起正確的教學觀念,使用合理的提問方法,將課堂提問的靈活性和實效性發揮到極致,讓學生的思想在思考中升華。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老師的培養和教導,讓有效的提問成為帶領學生們遨游在知識天堂的翅膀吧!
參考文獻
[1] 劉鳳翥.我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3(3):49-54.
[2] 邢若春.關于數學教學中對課堂提問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294.
[3] 侯筧濱.中學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