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萍 王海霞
摘 要:“中國制造2025”強調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這對高職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改革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本文結合《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課程,闡述了基于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措施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中國制造 高職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b)-0206-02
1 “中國制造2025”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的影響
“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對我國建設新型制造業,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影響著高職機械類專業未來發展方向。(1)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的目標,只有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強的學生,走到工作崗位后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產品。(2)強調學生創新素質的提升;創新是推動制造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已成為高職院校各專業的發展方向。通過創新素質的提升,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創新素質的重要性,注重自我挖掘創新潛力,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在創新中實現個人價值。
2 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的措施
2.1 在課程目標確定方面
高職教育課程目標是促進學生技術技能的實踐能力發展,讓學生“會做”“能做”,能正確地完成相關職業崗位工作中的任務。
2.2 課程內容改革方面
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以“實用、夠用”為原則調整教學內容。本課程以液壓傳動為主要內容和氣壓傳動為輔內容,根據學生特點適當降低理論知識的難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氣壓傳動部分由于基本原理、氣壓元件與液壓傳動相似,教學中以典型氣壓傳動系統實例為例進行分析,只簡單講解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的不同之處;同時對元件的結構、深奧的原理和公式推導計算不作為重點講解。
2.3 課程實施方面
根據工作實踐過程來設計教學過程,在實際工作情境中展開教學過程,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2.4 課程評價方面
課程考核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采用過程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過程性考核從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出勤狀況和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進行理論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考核。終結性考核以期末考試為主進行理論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核。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后,不僅可以考核學生對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促進學生在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由于本課程內容較多,實踐性強,概念較多,元件結構復雜,工作原理抽象難懂,而且學時很少,所以在本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應依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突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1 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和實物演示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本課程有大量的液壓元件結構及原理圖和回路圖既抽象又難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演示分析、觀看視頻等信息化手段,輔以實物演示,用豐富的色彩和運動的畫面,將液壓回路及液壓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形象地演示出來,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形象,減少了枯燥乏味,加深了學生對元件結構、原理和基本回路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感性認識。
3.2 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啟發式提問、課堂討論、教學小先生等環節,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表現欲與創造性思維。如在講解完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時,在分析液壓千斤頂的工作過程后,讓學生總結其工作原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素質。
3.3 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任務驅動教學法。由于本門課程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液壓工作原理的分析、液壓基本元件的識別與選用、液壓基本回路的安裝與調試、氣壓基本回路的安裝與調試等4個教學任務。如在學習基本回路中,教師首先明確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目標進行自學和討論,確定任務的完成方案,然后在液壓實驗室中完成回路的組裝和調試,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并及時評價,并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總結及拓展相關知識。通過任務驅動法教學,融“教、學、做”于一體,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在做中教,教中做,加強了學生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2)案例教學法。“中國制造2025”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而本門課實踐性較強,如果脫離實際應用教學,會使得課堂比較枯燥和乏味,使學生成為書呆子,不能與實際崗位零距離接軌。本課程在每一個單元中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案例教學法。通過分析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職業能力。(3)微視頻。利用現有的課程網站,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特點錄制“微視頻”。微視頻短小精悍,不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而降低學習效率。在課前進行觀看,對知識的一種自主學習;在課中討論時使用,避免教師多次重復講解;課后做作業或安排學習任務時用以解決問題。實施微課能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
4 “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注意事項
(1)課程改革應與區域經濟聯系密切。從本質上說,高職教育就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教育,其持續健康發展植根于它對區域經濟社會的適應、促進和引領,其歷史使命在于通過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2)課程改革應具有高職特色。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應該以實踐為導向,立足于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遵守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的原則,開發能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體系,以及開展體現能力為重的課程建設,才能體現高職特色。(3)應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職教育主要傳授學生應用于實際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獲得應用性方面的知識后,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應用開發能力與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丁金昌.實踐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73-75.
[2] 張振,張靜.“中國制造2025”呼喚高職轉變教學理念[N].中國教育報,201-06-13.
[3] 張帆.高職液壓與氣動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液壓與氣動,2012(7):35-36.
[4] 張殿武.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4):125-126.
[5] 金昌.實踐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