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蕊
摘 要:數字化教學中經常會出現資源運用過多、缺乏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問題,這就使數字化教學容易出現誤區。主要對數字化教學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誤區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數字化;誤區;教學主體;教學模式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來臨,在教學中對計算機進行應用,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必要工具。在對教育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大部分人認為就是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對現代的教學設備進行應用,從而實現數字化教學。而數字化教學,就是通過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使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實現多樣化,從而實現教學的目標。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舊存在缺乏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等問題,因此,就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善。
一、數字化教學的誤區與成因
數字化教學中主要存在的誤區有以下幾點:
(一)備課時直接用別人的課件
教師在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會參加學校設立的模擬課堂訓練,也就是進行講課練習。備課時,先看課本,自己做課件,在網上對教學中需要的資料進行查找。然后,教師會參加模擬課堂的相關比賽,但是想要在模擬課堂中獲得良好的效果,有的教師需要對課件進行充分的準備,因此,就轉變為先在網上對課件進行查找,然后再進行備課。這樣的備課方式,就會失去創造性[1]。但是,在數字化教學中,許多來不及做課件的教師就會直接從網上運用已經成形的課件,也就是直接用別人的課件,這就會出現教師對別人的課件無法準確理解的問題,講課的時候就會容易出現混亂,而且也缺乏創意。
(二)用視頻代替實驗
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課程都需要做實驗,例如物理課程、生物課程等。但是由于數字化教學的出現,許多需要動手的實驗,教師就會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進行代替,而大多數視頻都是網上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上視頻播放的實驗的可信度也逐漸降低。如果學生能夠親自動手操作,不僅可以對實驗中產生的聲音、效果進行真切的感受,還可以對實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上課離不開課件
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經常根據課件上的內容進行備課,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如果突然遇到多媒體出現問題,例如,多媒體壞了,不能播放課件,這時教師只能用板書進行講課。教師對多媒體,或者是課件過分依賴,離開課件,講課的內容就會顯得極其空洞。通常教師進行備課以及課件準備的過程,就是對自己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掌握的過程,做到這點即使是沒有課件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正常教學。
(四)內容繁多,學生既忙又累,還無所收獲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特別是在進行復習教學的時候,都不會使用多媒體,認為多媒體教學效率不高,而且對復習的幫助也不大。但是,隨著課時的減少,教學內容的逐漸增加,教師就會對多媒體進行使用,通過多媒體對課件進行播放,可以減少教師寫板書的時間,這樣教師就可以按時完成教學任務[2]。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只是教師對課件中的知識照本宣科,沒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與思考,再加上課堂上的內容比較多,就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以激發,教學效率也無法提高。
二、數字化教學誤區的有效對策
(一)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
1.更新教育觀念
在教學中對多媒體等先進技術進行運用的時候,教師需要明確現代化教學的理論知識,對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進行詮釋,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對數字化教學模式的效率進行提高。
2.數字化技術需要合理運用
在對數字化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只通過多媒體一種方式進行教學,還需要與傳統的模式進行結合,也就是將多媒體課件與板書進行完美結合,對于比較直觀、動態化的內容,就需要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而需要詳細解答,對內容進行剖析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黑板,用粉筆將剖析內容一步一步寫出來。總之,在對不同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內容靈活地對教學方式進行選擇。
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認清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對數字化先進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始終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的重點[3]。通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重視課件的作用,就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充分發揮。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充分調動,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充分理解,并在學習中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以及解題方式。
4.游戲教學讓課堂興趣盎然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等現象,對教學影響較大。教師利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游戲教學,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讓小學生在唱、跳、聽、說、畫、玩、學中獲取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左右腦交替使用,得到和諧發展。比如中小年級的教學,教師就可以根據所教內容設計一些游戲,在教學拼音“ü”時,用投影儀投射一條小魚,彎彎的尾巴,口中吐著兩個泡泡,再讓小學生唱著臨時編的兒歌:“我的小魚尾巴彎,頭上還有倆點點,我的小魚,魚(ü)——魚(ü)——魚(ü)——”這樣的游戲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讀,記住了這個字母,而且讓學生體驗到了玩中學習的樂趣,把枯燥的拼音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二)出版的教材需要適應數字化教學
1.堅持以內容建設為主
對于傳統的教育出版社而言,其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內容,在教育進入數字化之后,仍舊需要將內容的建設作為核心。傳統教育在進行教材出版的時候,最具有優勢的地方就是編寫的教材能夠獲得國家相關教育部門的審核與批準,主要是根據學校課程標準,對符合課程標準的教材進行編寫,然后通過相關部門審定,從而編寫出適合數字化教學的相關教材。這些教學資源經過相關教育部門的審核,其編寫的內容也更加科學合理,而且更加適用。因此,傳統出版社需要對這些資源所具有的價值進行充分挖掘,從而有效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轉型。
2.對自主研發的技術模式進行實施
在數字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對先進技術進行運用,主要包括對平臺進行搭建,對教學內容進行建設,并對新的產品進行開發等。傳統出版社,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不免處于弱勢,因此,傳統出版社需要與先進技術進行結合,從而實現自主研發。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有成熟的技術。也就是說,在對平臺進行建設的時候,需要國家相關政策與財力的不斷支持,許多學校在對數字化平臺進行建設的時候,已經初有規模,但是卻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充實[4]。因此,出版社在向數字化進行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中的相關需求進行關注,同時需要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從而使更多的優質內容能夠加入到教育平臺的建設中。
綜上所述,在對教育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教學的環境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創新,更需要對數字化教學中所具有的時代性進行加強,并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應用。目前,大部分學校認為,在教學中對多媒體進行運用,就是現代化教學,但是卻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對現代化教學的本質進行充分了解,并對現代化運用的教學手段進行合理的使用,從而實現教育的真正改革,并使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占科鵬,邢程,邵偉,等.走出數字化校園建設誤區,構建智能型數字校園應用系統[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262-267.
[2]李傳陽.基于教學設計的數字化教學平臺:瑞博數字化教學平臺[J].信息技術教育,2005(7):89-90.
[3]金鑫.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下旬),2012,9(8):150-151.
[4]羅華杰.基于網絡的微格教學系統應用設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