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琴
摘要: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插圖,就好比是大海中的一些珍珠,一顆顆濃縮的都是大海中的精華,小小插圖中蘊含的都是閱讀課文的精華內容。
關鍵詞:插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多種多樣的教學插圖,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插圖在教學中的輔助功效,插圖的展示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插圖來深層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學生找尋到多元化的信息。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文本內容,進一步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插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插圖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工具
插圖是語文課文內容的濃縮,是課文中重點內容和精彩內容的具體呈現,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可彌補語言和文字的不足,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初中語文教材與小學教材相比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文本內容更抽象復雜,在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過程中,插圖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將插圖與文本結合,運用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展開對文學知識的聯想,啟發文學思維。
(二)有效利用插圖是初中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
插圖承載著豐富的語文信息,一方面,插圖能體現語文學科的藝術魅力,在學生欣賞精美插圖的同時,激發語文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插圖還能喚醒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利用文本中自帶插圖的同時,教師還可為在教學設計環節,為學生準備更多、更貼合本文的插圖,將授課內容隱含在插圖的講解欣賞中,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欣賞,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語文知識。
二、插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輔助性原則
插圖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表現閱讀內容的,只是學生學習閱讀文本的輔助手段。在語文教科書中,插圖是不能獨立存在的,主要是依據文本而存在。所以,文本在教科書中處于絕對的支配地位,而插圖只具有輔助作用,絕對不能喧賓奪主,絕對不能像有些老師擔心的那樣,在應用插圖教學時,使學生過分地關注插圖,浮想聯翩,而忽略了文本的學習。
(二)創新性原則
要想充分地發揮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能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前對插圖進行獨特地篩選、改造和組合,在課上要有創造性地運用插圖。一些陳舊的插圖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這就要求老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當下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內容,重視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三)靈活性原則
語文教師在運用插圖時要靈活,據文選圖,相時示圖,相機讀圖,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任意濫用。在語文教科書中,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配有插圖,也不是所有文本都適合運用插圖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文本內容的需要來決定是否運用插圖。需要教師根據本文內容靈活地選用插圖。
三、插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初中教材中收錄了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些文章淺顯易懂,學生閱讀第一遍就能夠明白文章的含義,但對于一些說明文文體,學生無法通過自主閱讀進行理解。說明文通常理性客觀,是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說明,文章語句十分緊湊嚴密,不像記敘文一樣富有情感,學生在理解上很難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體當中。但是,說明文配上的插圖就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理解上的困難,學生可以通過圖片感受到文章描繪的畫面,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例如《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故宮博物院中不同建筑群體以及其中的作用,這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十分枯燥而乏味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很少能夠接觸宮殿類建筑,對這類建筑十分陌生。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通過趣味的課程導入來讓學生減輕對文章的陌生感,例如可讓學生回憶自己看過的電視劇中清代皇帝住的宮殿以及處理公務的場所,再讓學生看教材中故宮太和殿的插圖,讓學生將電視劇中的場景與教材中的插圖聯系起來,學生對宮殿式建筑的陌生感就會減少。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聯系插圖,讓學生對故宮的每一個細節都更加熟悉,教師也要善于利用插圖進行文本教學,例如文章當中的“進了太和們,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教師在一邊為學生介紹三大殿的同時,一邊利用插圖告訴學生三大殿在插圖中的具體位置,有了插圖的對照后,學生對故宮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說明文體。
(二)讓學生走進教學情境中
插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很多時候學生會對插圖產生共鳴,對于插圖上畫的人物、景色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尤其是在記敘文或是童話故事類的文體中,有了插圖,學生往往可以迅速進入到童話的世界中,看到在童話故事中的建筑、人物打扮與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不同,而且可以與插圖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上的對話。這也體現了插圖的另一個輔助功能,教師要善于利用插圖來輔助文本教學,讓學生快速地走進文章情境當中,更好地融入課堂,跟上教學節奏。
(三)激發學生內心的崇拜之情
教材選用的插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文章會選擇作者的肖像畫,有的會選擇作者作品的油畫,還有一些插圖會將作者筆下的場景繪畫出來,這類插圖能夠讓學生對作者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尤其是在作者的肖像畫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氣質與風骨,進而對作者產生崇拜之情。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認為插圖是沒有必要的,所以也不會過多地講述教材中的插圖,這種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學生在閱讀作者寫的文章時,會被作者的文采所折服,這時如有一幅作者的肖像畫,學生對作者的形象認識會更加直觀,對文本的體驗與感受會更加深入,這種效應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熱情。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插畫,提升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通過插畫對文章主旨做到準確地把握,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元貴.課本插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南通師專學報,2007
[2]李心紅.插圖提高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效率[J].中華活頁文選,2004
[3]周強,路翔.插圖影響學習成效的眼動線索研究[J].心理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