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雅
摘 要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成為相關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主要結合小學五年級數學,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深入的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 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有效策略;分析;措施
中圖分類號:B025.4,R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89-02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出現思維定勢,不會變通,這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而且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應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想要自主探究的欲望,通過對問題的不斷的分析以及探索,解決數學學習中的一切困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采用問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程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在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思考、質疑、探究、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獲得相關的知識,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創造能力。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的關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內在動力。所以教師還應采用問題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勇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自主思考,發現問題,并用所學數學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時,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最近人們都在關心城市空氣質量,你們知道空氣質量好壞與什么關系嗎?”學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師出示了“上海過去7天的PM2.5數據”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對比觀察這兩個統計圖,學生觀察后,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可以自由提出的問題,對于提出創造性的問題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同時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然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分析,運用以往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合理的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對于提出的問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應保證提出的問題適宜學生思考,如果問題太難,可能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但是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否則提出的問題就失去了思考價值,也無法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難以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二、采用引導式教學,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需要教師激發,同時更需要引導,否則學生的思維過于天馬行空,可能會偏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探究的條件和機會,同時教師應參與到學生自主探究當中,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伙伴,與學生共同進行探究,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的靈感,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但是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探究過程中,不能對學生啟發的過多,不能替學生想的太周到,否則就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機會,無法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無法獲得數學知識。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抓住課堂教學的時機,做到因勢利導,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機會,對于提出創造性問題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以及鼓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時,教師為學生創設“猜年齡游戲”情境,教師隨便提問一個學生年齡多大,學生回答“10歲”之后教師說,我比他大20歲,猜猜老師多少歲?學生回答應該是30歲,之后教師又提出問題,當這位同學1歲、2歲、3歲……20歲……50歲時,老師的年齡各是多少歲?教師讓學生回答,并寫好板書,之后讓教師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你能用一個式子或一句話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師的年齡嗎”并且教師讓學生之間比一比哪名學生回答最具有創意,學生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回答。思考后,學生回答:
學生1:××的年齡+20歲=老師的年齡。
學生2:老師的年齡-20歲=××的年齡。
學生3:a+20。
教師讓學生討論分析,比較喜歡哪一種表示方法,為什么?讓學生發表各自意見,思考在式子a+20中,a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a+20表示什么?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數?a能是200嗎?為什么?加強學生對字母表示數的理解。
三、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力
目前在現代社會中,非常看重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教師應通過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主要是指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在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能夠提出不同的解決策略,尋求最優解法。同時發散性思維還表現在解題者的思維多變性,在考慮問題時,如果思維受到阻礙,則應立即轉向其它思路,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教學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倡導,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創造能力。其次通過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針對慣性思維提出的,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先采用慣性思維解決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可以采用反向思維推理。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有利于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可以在學習定義時,讓學生闡述其可逆性,而且不僅要學會順用公式,還應學會逆用公式。例如在學習《和與積的奇偶性》時,教師可以學習和的奇偶性,我們可以知道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之后在探討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是三個數相加,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教師出示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讓學生進行探討,如果學生將其看成一個新的問題,學生研究起來就比較難,如果學生從簡單問題入手,找出規律來解決,就能很快的判斷出算式是奇數和偶數。
四、啟用第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古人云:“處處留心皆學問。”數學知識的學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上課下都是一道未完的公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不應當僅僅停留于課堂教學,應當向課外延伸和拓展。教師應啟用第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如開辟數學園地,介紹一法多用,一題多變,以及中外數學家在數學上創造的故事。組織課外活動小組,討論數學疑難問題,交流學習經驗及解題方法與技巧,舉辦專題報告會,寫作小論文,舉辦數學競賽等等,都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另外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可忽視,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自主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要求撰寫實踐報告,這樣數學教學就更具有開放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示與提高,實現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五、總結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思維訓練,不斷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比較落后,使得許多學生很出現思維定勢。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應采用問題教學法,為學生創造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質疑,同時還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主探究的欲望,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二軍.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4).
[2]許飛.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