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芳 繆海君
摘 要 高校貧困生的認定既是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第一環節,也是做好高校貧困生工作的前提。本文從高校貧困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入手研究如何完善貧困生認定機構的合理認定、建立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認定標準、優化貧困生認定的方法和完善監督管理制度的新舉措。
關鍵詞 高校 貧困生認定 存在的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80
Abstra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aid work for poor students, 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k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ies the scientific confirm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institutions for poor students, establishes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optimizes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poor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college Identification for poor students Existing problems Measures
貧困生的認定、資助和管理是高校貧困生資助的主要內容,其中,貧困生的認定是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第一環節,這個環節直接影響著高校貧困生資助的公平公正。各高校對貧困生認定的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益于高校貧困生認定的途徑,但還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
1 高校貧困生認定中存在的關鍵問題
(1)貧困生認定標準的缺乏。貧困生認定標準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是高校貧困生認定過程中的最大難題。各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省份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即使是地處不同地區層次相同的學校,收費標準和生活成本也有較大差異。但是,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有較大差異等原因,運用貨幣的形式來表現“貧困”并不太實用,因為變化的因素太多。[1]大多數高校主要依據學生出具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等貧困材料來認定其家庭經濟是否困難。然而,高校難于判斷生源地所出具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材料的真假。其一,隨著國家對高校貧困生資助力度的加大,部分學生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冒充貧困生爭取助學資源,存在“假貧困生”的現象。其二,國家對地方民政部門缺乏必要的監督約束機制,部分地方民政部門對于要求出具貧困證明材料家長有求必應,對被證明者的家庭經濟情況不予審查。這些情況導致家庭經濟真正困難的學生享受不到國家的資助,而家庭經濟不困難的學生卻享受著國家的資助,浪費了國家的助學資源。
(2)貧困生認定方法不科學。高校自身認定法、學生在校月生活消費比較法和綜合認定法是高校貧困生認定采用的主要方法。[2]目前多數高校對于貧困生的認定主要采用綜合認定法。這種做法是,學校根據學生本人申請,學生提供戶口所在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或《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和生活消費情況,經所在班級民主評議小組、所在年級民主評議小組和學院民主評議小組進行民主評議,報學生工作部門進行最終評議,公示后送學校審核。這樣的評定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但是依然存在家庭經濟困難生證明材料的真偽辨別等局限。有部分學校甚至出現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班會上演講的方式,然后由班級同學投票評選出其心目中的貧困生的認定模式,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嚴重背離了國家助學的初衷。國家資助的目的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如果高校對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沒有深入,沒有及時跟蹤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導致已經擺脫貧困的學生仍然獲得國家的資助,而家庭新出現意外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卻無法及時獲得國家資助,造成了貧困生資助資金的浪費。另外,這種做法把學生在校的綜合表現和生活消費情況考慮在內,但認定中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強。
(3)貧困生認定的模式單調。通過十多年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摸索,各高校“不斷總結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經驗,出現了以生源地為主導、以學校為主導及以生源地與學校相結合為代表的貧困生認定模式”。[3]在以生源地為主導和以高校為主導的兩種貧困生認定模式的基礎上,部分高校形成了以生源地和高校認定相結合的貧困生認定方式。輔導員和班主任在學生開學之初,認真查閱《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等資料,初步了解貧困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其次,輔導員通過與貧困生進行單獨交流,確認貧困生的家庭基本情況及在校的基本花銷;然后,輔導員通過與班干部和同寢室同學反映的情況,進一步確認貧困生的生活狀態及消費水平;最后,在“貧困證明+自我申請+老師意見+民主評議”的方式下,最終確認學生是否貧困及其貧困程度。目前我國各高校主要通過學生評議、班主任輔導員評議和學院評議來確立貧困生認定的依據,而學生和老師給出的都是定性的評價指標,這些評價指標主觀因素的成分很大,即貧困生給同學或老師的印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學生自己每月的消費情況和家庭經濟收入等定量的客觀指標在貧困生認定的工作中卻沒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導致貧困生不信任民主評議。
2 優化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新舉措
(1)完善貧困生認定機構的合理認定。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以嚴格的制度和規范的程序,努力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學校學生工作辦公室、院系貧困生認定工作小組、年級民主評議小組必須嚴格按照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流程,根據各自的職責,認真完成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學校層面,建立貧困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該小組的主要職責是領導貧困生的認定工作。組織和管理全校貧困生工作是學生工作辦公室的重要任務。院系層面,各院系成立以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為組長、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輔導員和班主任等為成員的貧困生資助工作小組,負責貧困生的審核和監督工作。班級層面,以班級為單位,成立以輔導員或班主任為組長,學生代表為成員的民主評議小組,負責貧困生的民主評議工作。貧困生的認定評議小組成立后,其成員要在各院系范圍內公示。
(2)建立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認定標準。給高校貧困生的認定過程提供清晰的量化標準叫做定量指標,能夠及時修正高校貧困生認定中存在的定量調查不足的指標叫做定性指標,只有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貧困生認定標準,才能保證真正貧困學生的優先認定。一些指標可以作為高校貧困生的認定絕對貧困指標,主要包括:①孤兒、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②學庭成員患有殘疾或患有嚴重的疾病,需為此支付大量醫藥費;③家中遭遇了巨大災難或者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災害的,導致了嚴重經濟損失的;④家庭成員中有兩個及以上正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達到上面所列的其中一項指標,高??梢哉J定其為貧困生。另外,下面這些指標對貧困生的認定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①父母一方或雙方下崗(失業)的;②父母離異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③家庭所在地的經濟水平;④父母或家庭成員的工作情況。除了上述的定性指標外,還必須參考定量指標,如家庭人均收入情況、家庭收入與支出比情況和家庭教育情況等。
(3)優化貧困生認定的方法。一是及時建立動態的貧困生檔案。由于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導致有些原本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學生突然致貧,而有的貧困生家庭可能通過自身努力或當地政府政策的扶持而脫貧。因此,高校應該及時調整貧困生的信息,建立動態的貧困生檔案。尤其是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輔導員通過查閱新生的各種貧困材料,初步了解貧困生的家庭經濟收入水平,此時提交的資料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輔導員通過與貧困生的交流,了解貧困生的家庭情況及在校開銷;輔導員通過與同班同學及同寢室同學了解情況,深入了解貧困生的生活消費情況。輔導員通過比較貧困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建立貧困生檔案。當然,貧困生檔案不是一成不變的,高校根據貧困生家庭困難程度的變化、在校學習和生活表現等狀況進行信息的調整,實施動態管理。二是實地走訪。實地走訪是了解大學生是否需要資助的有效方法。但因為大學生均來自全國各地,分布比較分散,導致走訪的成本比較高。因此,為了做好貧困生認定的工作,目前各高校只能采取個別走訪的方式,這樣做的結果導致缺乏了解學生真實的家庭經濟狀況的全面性。而做好這項工作,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表面,還要了解學生的內心,因此,需要學生工作者有非常敬業的精神,才能保證認定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完善監督制度和舉報體系。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前期要對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調查和認定,后期要對國家助學金獲得者的助學金使用情況進行必要的監督?!昂瞬槭锹鋵嵏咝YY助育人的監控手段,對于貧困生,判斷其家庭經濟狀況不能僅僅依據其提供的材料和在校表現進行判斷”。[4]通過對國家助學金獲得者的抽查核實,不僅能夠進一步了解受助學生家庭的真實情況,而且能夠間接提醒其他的國家助學金的申請者,為落實精準資助提供有力支撐。在每學年的國家助學金發放之后,學校應隨機抽選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信件、電話和實地走訪等形式監督助學金的使用情況。對于同學們比較關注的國家助學金獲得者,通過暗訪的形式核實這類學生的相關信息,落實學生國家助學金的實際流向,如發現貧困生以欺騙等方法獲取國家助學金,或者把國家助學金用于請客吃飯和購買奢侈品等情況,將全部追回國家助學金,并給予相應處罰。并根據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處理以作警示。除此之外,高校應該設立專門的貧困生監督電話和監督郵箱,便于接受學生的意見。
總之,高校貧困生的認定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做好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保證。政府、高校和社會應互相合作,積極摸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資助模式,穩步推進落實國家的各項資助政策,使家庭經濟真正困難的學生享受到國家的資助政策。
參考文獻
[1] 白華,柴啟東.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完善與創新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2004(3).
[2] 黃永斌.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模式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3] 田超.貧困生認定工作研究——以HY學院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3.
[4] 張福友.關于普通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理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