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從生活實際出發,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讓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有效策略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教師要把日常生活中蘊含的數學資源挖掘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能夠提升他們探究的興趣,這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非常有益。這里就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關于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實施的幾點體會:
一、 將日常生活的數學素材引進課堂
(一) 導入生活化
數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相關的數學實例,帶到課堂上,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他們愛上學習。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已經擁有的生活經驗,利用教材中的情境,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學“比例的意義”時,我給學生播放了網劇《白夜追兇》警察根據犯罪現場的腳印推算出犯罪分子的身高片段,然后問學生知道警察叔叔是如何推算出來的嗎,原來在我們的人體中有很多比例關系,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些比例關系呢?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新知識。
(二) 教學生活化
數學就存在于學生的身邊,每天都要與之接觸,可是學生卻視為不見,學習和應用是分離的,無法做到學和用的同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和提高。在教學中,我在考慮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把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把那些缺少生活氣息的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變成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的題目,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讓他們發現原來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生認識長方體時,讓學生看看教室里自己的身邊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和長方體,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在自己的身邊有很多實物都是長方體,紛紛舉手搶著說。在認識長方體的邊和邊長時,我讓學生把找到的長方體拿到手里,親手去觸摸該物體的邊和邊長。學生通過找身邊的實物,并通過親手觸感,從親身的體驗中掌握了知識。數學知識就這樣通過找一找摸一摸實現了,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松地學習了知識。在數學的學習中,有很多會用到教具的內容,在教學鐘表時間的教學內容時,我事先讓學生做好紙質的表盤,通過動手制作,學生初步了解了鐘表的形狀,初步感知了時間的概念,以及表示時間的單位等知識,在課堂教學時我講解有關時間單位的換算的知識點時,學生就能夠很好的掌握,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在愉快的玩中學習,通過親身經歷而學到的知識,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 問題生活化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注意選那些多樣化生活背景的題材,把那些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精心挑選出來,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我不會強迫學生接受我的教學思路和教法,也不要求他們用統一的方法去解答問題,課堂上我總是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去討論交流,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去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數學中很多知識于他們而言,是抽象的、復雜的,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經驗以及教學內容來設置問題,用簡單生活知識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變為簡單的生活問題,將枯燥無味的數學概念轉變為生動具體的生活化問題,從而降低了數學的難度,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相關的理論知識。
二、 運用數學知識于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向學生傳達這樣的理念:在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里,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鼓勵他們帶著數學問題去觀察生活,去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兩者之間的關系,告訴學生身邊的任何事物都是觀察的對象。學習了新知識后,我都會想方設法地去設置一些生活化作業,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到日常生活中尋求答案,這樣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體會到了學習知識帶來的成就感,并且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學中,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他們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理念,讓他們知道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去發現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觀察力,提高想象力,增強學以致用的意識,讓他們在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球等圖形后,讓學生回去觀察在自己的身邊有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并讓他們想一想這些物體能不能做成其他的形狀,學生帶著熱情去完成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說水杯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如果做成其他形狀就不方便拿了;有的說想設計一個360度無死角的球形電視機,方便人們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看得清楚。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他們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例如我在學生掌握了比例的意義的知識后,把學生帶到操場,分成若干個小組,去分別測量籃球架、旗桿、單杠等實物的高度,因為這些物體很高,學生一開始無從下手,我就拿來一根木桿,教給學生測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想想所學的比和比例的知識,運用測量木桿的影子長度來算出這些實物的高度,在這樣的實際動手的過程中,學生不但獲得了知識,也鍛煉了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去測量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運用。
三、 結語
總之,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師要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把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充分挖掘出來,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將一些有著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引進課堂教學中,營造富有生活氣息的課堂教學氛圍,指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充滿生活化的課堂就變得趣味無窮,充滿了無限生機和活力,從而打造一個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陳婷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微探[J].考試周刊,2017(A2):96.
作者簡介:杜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桃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