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小學學習特點的研究,小學數學教育存在三個主要特點: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系統性與漸進性的統一、生活化與想象化的統一。這三個特點對于小學數學實踐教學也產生了一些的積極影響。小學數學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有助于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的系統性要求教師必須按照一定的系統邏輯授課,讓學生的數學體系日漸完善;小學數學的生活化與想象化的特點可以啟發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也存在一些消極影響:小學數學的漸進性與系統性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限制。
關鍵詞:小學數學;特點;教學;影響
一、 前言
數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對于學生培養對數學的興趣與幫助小學生打好數學底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晰正確把握小學數學的特點,并照顧到結合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把教學方式與小學數學特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數學興趣并且提升其數學素養、完善邏輯思維的目的。本文就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分別闡述其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
二、 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與形象性特點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一) 抽象性與形象性特點
小學數學教材是由教育界的學術專家在保留數學的邏輯性、嚴密性與抽象性的基礎上,再考慮到小學生各年齡段心智發展規律,結合生活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編著而成。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直接為小學生解釋抽象的“圓”的概念,其并不容易接受并理解消化。因此小學數學的教材就很好地展示了如何解決這種矛盾:將抽象的概念用熟悉的實物形象表達。所以,在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中,都會在學習“圓”的概念之前,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品來作為引導語,以便學生在圖畫、語言描述的雙重作用下,更容易接受圓這個抽象概念。所以,小學數學的抽象性與形象性兼具。
(二) 對于教學的影響
小學數學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有助于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因為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其很難理解生澀難懂的概念、定理。但是,如果教師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增強理解力,就可以大大加強教學效果,也能增加學生的自信與學習積極性。舉例來講,在學習“圓與圓柱”這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做好圓與圓柱的手工模型。這樣一來,學生一方面通過動手提前了解了圓與圓柱的結構特點,另一方面也為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同學們研究“3D”模型、學習抽象概念打下基礎。數學的抽象性與形象性促使更多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出現,并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 小學數學具有系統性與漸進性特點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一) 系統性與漸進性特點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是系統的過程。因此,只有系統的學習才能全面掌握課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系統化的學習是數學學習的本質要求。小學生在一系列完整的知識系統下進行數學知識與經驗的積累,用科學的、嚴密的、富有邏輯的數學訓練來完善自身邏輯思考能力。再者,小學數學的教學安排一定要在系統性的基礎上嚴格遵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兼顧漸進性。小學生在學習概念多、圖形多的抽象學科時存在較大難度。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還要注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表面到深層次地教學,切不可毫無規律地跳躍式教學。這種漸進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自信心,為其今后更高難度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 對于教學的影響
數學是培養并完善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學科,而邏輯思維能力又離不開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所以,小學數學的系統性要求教師必須按照一定的系統邏輯授課,讓學生的數學體系日漸完善。比如說,在學習球的體積之前應該學習圓柱體的體積。因為圓柱體體積公式及運算都比較簡單,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而球的體積可以通過一種模型實驗來計算:取一個球放入盛滿水的長方體中,溢出來的水導入一個燒杯中,通過計算燒杯中水的體積來求該球的體積。因為有了學習圓柱體體積的經驗,所以小學生對于球的體積可以進行類比學習,加深理解。
同時,小學數學的漸進性與系統性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也有一定的限制。老師在教授知識時,由于學生年齡較小,且課時較短,每次教授的內容只是一個點,限制了教學內容與空間。
四、 小學數學具有生活化與想象化特點及其對于教學的影響
(一) 生活化與想象化特點
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一開始總是局限于生活的具體事物上,比如小熊玩具多少錢、媽媽爸爸的手機號是多少、自己和爸爸媽媽各相差多少歲等等。這些具體的數學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本來就應該立足于生活,用生活實例與數學概念相聯系。還有,小孩子總是充滿想象力,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新鮮感,而且小學生一般不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對于一些數學問題,他們總是可以給出一個富有童真又建立在獨特的邏輯上的合理解釋,十分具有創造性。比如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未接觸方程思想的小學生可能會給出一種自己的解決方案: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一只腳,再讓雞和兔子同時抬起一只腳,這樣,留在地面上的腳就全部是兔子的了。余下的腳的數量除以二便是兔子的數量,總數量減去兔子數量便是雞的數量了。這種辦法對于學過方程式的學生來講是一個有趣的啟發。
(二) 對于教學的影響
小學數學的這個特點可以啟發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上述的雞兔同籠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雖然小學生沒有采用常規的方程式的順解,但其“抬腳”方案仍然不失為一個新穎的解決方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這種創新思維。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小學數學特點對于教學的影響,從而積極調整教學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實,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不僅在于要求小學生掌握數學圖形、定理和概念,更要其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自身數學素養、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同時在運用中增加對于數學的興趣,增強綜合能力與素養。
參考文獻:
[1] 更登格西.關于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12):140.
[2] 陳其紅.試論小學數學特點對于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6):133-134.
作者簡介:范炳榮,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城關東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