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觀念在如今的教學實踐中基本被否定了。合作教學理念基本被大家所接受,并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然而,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經常赴外地進行課堂教學交流,筆者總覺得人們對該理念仍有諸多理解誤區。本文主要結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方式,剖析當前合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談談個人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小組;學習;政治
一、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第一,對課堂本身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的和諧。第二,對教師來說,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第三,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有著更加積極的作用。它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膽量、語言組織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精神,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 高中政治課堂推進小組合作的四點建議
(一) 探究問題要精選和設計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要有問題引領。作為課堂教學,圍繞教材設置有價值的問題是小組合作學習必要保證。
比如在復習《文化生活》第五課《文化創新》時,設置如下情境:淮劇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寶應素有“淮劇之鄉”美譽,產生過不少淮劇名人。但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觀眾嚴重流失,目前淮劇觀眾以高齡群體為主。淮劇內容多以傳統劇目為主,缺少時代感,拖沓的唱腔、語言等表演形式很難吸引現代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另一方面,面對新興藝術形式日益涌現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淮劇人才流失嚴重,創新乏力,也加劇了淮劇生存危機。讓淮劇煥發生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讓它真正成為新時代寶應的一張文化名片。
圍繞該情境,設置合作探究問題:結合文化創新知識,分析淮劇如何煥發生機,成為新時代寶應的一張文化名片?該設問突出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借助地方文化資源,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 小組合作學習前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預先有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推進。否則,為小組合作而合作,學生不能迅速進入集體討論的狀態。尤其對學困生是不利的。這點我將在下面談論處理辦法。
當前很多教學都借助導學案形式展開。那么,很多情況下,許多老師會讓學生提前預習。這也是讓學生提前獨立思考,可以列個思考提綱,比如關鍵詞和圈出情境中的重要線索。如果時間緊迫,也可以課上讓學生先思考幾分鐘,再組織小組討論。比如上述案例,我先讓學生對探究問題獨立思考2~3分鐘,再組織小組合作討論。這樣學生有足夠時間厘清自己的思路,不至于思考倉促無法融入課堂的交流中,尤其對學科學困生更為必要。
(三) 小組合作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不應是放任不管,需要科任教師的方向引導和規范組織。所謂方向引導,就是學生在教學任務明確下進行討論。比如上述事例中,我直接給出探究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要求進行答案組織和修改。小組合作的規范組織,首先是確定好組內分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專長和性格進行角色分配。一般而言,小組組長是表達協調能力出眾且性格活潑的學生擔任,組長也可兼任小組發言人角色,記錄員安排為思維邏輯強、文字組織好和書寫規范的學生擔任。其次,整個小組討論過程的節奏也要及時調控。當有的小組學生討論比較沉悶,就需要從旁鼓勵和點撥,有的小組討論熱烈,建議再冷靜深入思考。
學生討論形成一定結論后需要展示。科任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站在講臺上進行觀點陳述,對學生的觀點作必要點評。
(四) 小組合作學習應正確處理好組內優秀生與學困生的關系
一般的學習合作小組,總會有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組內如何將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協調好,必須處理好優秀生和學困生的關系。優秀生往往是小組討論中的表現最活潑的,而學困生總是默默聽講的,這就不利于小組內的良性互動。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兩個人在積極發言,其他人不是附和就是只顧自我思考,不加入合作討論中。因此,需要合理的加分考核機制來保證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其中,有所收獲。這樣的考核機制總的原則是鼓勵為主,懲罰為輔。即使是懲罰也是出于鼓勵小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仍然以《文化創新》復習為例,我讓學生代表發表觀點,并適時追問,鼓勵同組成員補充回答,如果同組成員提不出補充意見,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回答,但最后的得分就要和其他小組分享。以此激發小組內的成員集體榮譽感和求勝欲望。這對一部分被動的學生也是一種激勵。
三、 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方式已經在很多地方推廣開來,并且成為很多地區的教學常態。對于教學一線教師而言,小組合作學習不易把握住小組合作學習的達成效果。上述的建議也是個人教學點滴經驗之談,還主要對小組合作方式的初步探索中。實際上,合作學習的有效落實需要教師的觀念徹底地革新,要不斷汲取先進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學情探索落實的有效舉措。
參考文獻:
[1] 孫澤文.課堂互動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 張文華.建構主義理論新探[J].教育探索,2006(9):24-26.
[3] 許曉川,盧紅.從傳統學習到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1):16-19.
作者簡介:荀道俊,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