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志英
摘要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指南在臨床患者分類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0例,將其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指南的分型方法分為A、B、C、D 4組。結果:4組患者中C組和D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EV1和FEV1%》明顯低于A組和B組,C組和D組患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疾”壤黠@高于A組和B組,C組和D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少于A組和B組,B組患者激素使用量顯著高于其余3組。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指南對臨床患者的分類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臨床應用價值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來論證。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指南;臨床患者分類;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重要的致死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殘率、致死率,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COPD新指南提出了新的COPD分類方法,指出合并癥是COPD預后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心血管事件是重要的合并癥。本研究將對照COPD分類方法,分析心血管系統合并癥的發生率和主要的致病因素,探究COPD新指南對于臨床患者分類的具體應用價值。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COPD患者600例,男380例,女220例;年齡58-85歲,平均(71.5±8.55)歲。通過既往病史確診為COPD415例,臨床診斷為COPD 185例。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礎數據及咳嗽情況、吸煙史、哮喘等疾病發病情況進行記錄,對患者進行體重、身高、肺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心電圖等項目的檢查。
診斷及分類標準:①COPD診斷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慢性咳嗽、咳痰以及進行性加重的呼吸閑難。另外,患者與COPD危險因素有接觸。在上述臨床癥狀下,對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查,確定是否存在不可逆的氣流受阻,以此來診斷患者是否患有COPD。②糖尿病診斷標準:對患者進行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糖耐量測試,以新指南所規定標準指標來診斷患者是否患者有糖尿病,以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試驗(OCTT)2h血糖≥11.1 mmol/L為患者患有糖尿病。③心血管合并癥的診斷標準: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血管合并癥,根據新指南分類標準,認為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的患者存在高血壓癥狀。另外,即使患者血壓< 140/90 mmHg,但是有過高血壓患病史,患者目前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依舊診斷為高血壓。根據新指南分類標準,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來診斷患者是否具有缺血性心臟病,主要癥狀為心肌缺血或者冠脈阻塞以及心肌損傷標志物。根據新指南標準,認為總膽固醇≥6.2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 14 mmol/L、甘油三酯≥2.26 mmol/L的成人存在血脂異常。
指南分類標準:COPD新指南患者臨床分類標準中,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的非頻繁急性加重患者為A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哮喘患者為B型;肺氣腫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患者為C型;慢性支氣管炎為主的頻繁急性加重患者為D型。根據上述分類標準,本研究所選取的600例患者中,分別有A型60例,B型90例,C型220例,D型230例。
統計學方法:對所得的數據使用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對正態分布數據采用(x±s)的形式來表示,對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中位數進行表示。用%來表示定性數據,保證所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般資料比較:患者年齡、性別、吸煙患者比例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B患者的FEV1和FEV1%指標值在5%置信度水平下顯著大于C、D組患者。
各組患者的重要合并癥患病比例: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各組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壓兩種疾病的患病比例在5%置信水平下差異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C、D組患者的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3種疾病的患病比例在5%置信水平下明顯高于A、B組患者,將C、D組患者進行比較,D組患者的患病比例又高于C組。
各組治療分析匯總:A、B兩組患者的抗生素治療時間分別為(5.8±1.2)h、(6.2±0.8)h,明顯短于C、D組的(10.8±1.5)h、(12.6±2.1)h,C、D兩組相比較,D組的抗生素治療時間又高于C組。就激素使用量而言,B組的激素使用量(56±8.65)/mg甲潑尼龍,顯著多于其他3組。就A、C、D 3組而言,C、D組的激素使用量又顯著多于A組。在機械通氣患者比例、病死率、機械通氣方面,D組顯著高于其他各組。在無創通氣使用患者比例方面,C組顯著高于A組和B組。以上數據在5%置信水平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根據新指南分型可以看出,600例患者中C、D型患者占有較大的比例,即大部分患者都是頻繁急性加重的,并同時具有慢支或肺氣腫癥狀,同時,比較慢支表型與肺氣腫表型,發現慢支表型患者比例超過肺氣腫表型患者比例。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心血管系統合并癥是影響COPD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使用新指南對患者進行分型,發現C、D組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系統合并癥發病率明顯高于A、B組。冠狀動脈鈣化在COPD患者中更為常見,約87%COPD患者存在冠狀動脈鈣化的癥狀,冠狀動脈鈣化的高積分與疾病的病死率有著很大的關系。同時,C、D組患者的肺功能異常狀況更甚于A、B兩組,在抗生素使用、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比例、病死率等指標上,C、D組患者均嚴重于A、B兩組患者。在激素使用量方面B組較為嚴重,初步分析其原因為B組患者存在哮喘癥狀。激素對哮喘的慢性氣道炎癥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實際治療中,醫生應該對頻繁加重的患者進行重視。
綜上所述,COPD新指南對COPD的分型在臨床治療上具有很大的指導性作用,可以使臨床醫生的觀點得到更新,但其更大的應用價值需要使用更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來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潘青,呂志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指南對臨床患者分類的應用價值[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4(3):63-67.
[2]崔家玉,謝曉慧.新指南中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藥物治療比較[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21):1897-1900.
[3]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療國內外診治指南比較與評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33(11):910-912.
[4]洪廣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若干思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24(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