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宏宇 張英
摘 要:為適應現代化畜牧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對畜牧學專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本文就如何構建合理的師資隊伍、強化師資隊伍的能力培養與素質提高、完善職稱評審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和總結,以期培養一支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優秀教師隊伍,從而拓寬畜牧學人才培養思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關鍵詞:畜牧學 師資隊伍 人才培養 職稱評聘
中圖分類號:S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2(a)-0244-02
畜牧學主要是研究家畜育種、繁殖、飼養、管理、疾病疫病防控,以及草地建設、畜產品加工及畜牧經營管理等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共包括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草業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4個二級學科內容。畜牧學是吉林大學這個綜合性大學里面的一級優勢特色學科。高校的優勢特色學科是高校在長期教學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與其他高校相同學科相比具備特殊的優勢,培養出許多高端人才并且在科研方面處于國內外的領先水平,得到整個社會的公認和好評的學科[1-2]。吉林大學想要成為有地方特色,高水平的大學,就必須注重優勢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國家“一帶一路”偉大戰略的提出和十九大以來,畜牧業的發展迎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與之相匹配的是市場需要更多、更合適的綜合型優秀人才。而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沃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古語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適合現代畜牧業發展新形勢下的“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綜合能力過強”的專業技術人才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和傳承。現代化教育形勢下,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構建一支合理化的教師隊伍,提高師資隊伍的培養水平乃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歷程中的重中之重。
1 構建一支合理的師資隊伍,凸顯人才優勢
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源、提高之本,是決定高等院校建設與改革的決定因素。在畜牧學專業辦學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強校、人才強院”戰略,以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為基礎、以高層次人才梯隊建設為重點、以創新團隊建設為關鍵,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管理。多年來,學校抓住一切機遇,制定人才引進的方案與措施,全職或兼職引進高端人才如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杰青人才和國家千人計劃等,從而不斷壯大教師隊伍,提高師資水平。經過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層次人才為代表,師德高尚,學風扎實,特色突出,富有奉獻與合作精神的創新型教師隊伍(見表1),其中,專職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配置合理,職稱、學歷、年齡等方面形成梯隊建設,從而實現了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2 加強教師隊伍基本授課技能的訓練,提高教學活動效果
教師是高等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實踐者、變革者,即教育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教師的授課水平和授課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效果。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斷推行“精講式、啟發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講教學內容的主體脈絡、重點、難點、新技術、新成果及前沿動態,避免講課過程中的“滿堂灌”現象,真正做到教學的“少而精”,啟發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在《文獻檢索與開題報告》采取翻轉課堂的方式,在《人工授精管理》《動物遺傳學》和《動物繁殖學》等課程中,采取學生參與的課堂演示、分組討論、學術報告競賽等創新教學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同時,在本科生選導師及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階段,均采取網絡自助服務系統,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在教學活動的管理中均采取網絡化,通過QQ、微信、微博、校園APP等現代化網絡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發布,交流互動、學習與提高。
3 培養一支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優秀教師人才隊伍
高等院校是一個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機構,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畜牧學人才、科研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實際上,對于高等院校的教師來說,一桶水根本不夠,應當是一泉水,教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高屋建瓴地靈活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3]。
鼓勵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積極參與申報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的精品課課程建設、教學改革項目、實驗技術項目、網絡實驗建設和慕課的建設項目當中去,并把取得的建設成果應用到學生的教學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在十三五規劃建設過程中,加大科研平臺的建設力度和科研經費的使用力度,讓一線教師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和平臺實現自己的科研夢想。同時,重視科研成果產出和科研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為教學。鼓勵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項目,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既把科研成果和新技術直接轉化為教學,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同時,搭建校企合作的共建平臺,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交流,組建由專業教師和企業骨干專家組成的養牛、養羊、養禽等生產教學團隊,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合作進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4]。在校內的教學活動中以專業教師為主,在企業實習以企業專家的授課為主。同時,不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指導生產,開展校企合作的新實驗項目等,從而使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更大的提高,能更好的服務于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活動。
4 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激發教師隊伍的主人翁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實現高等院校職稱評聘制度的不斷改革與創新,高校應該從科學化、合理化、人性化的角度,設置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合理設置崗位,免除“一刀切”的弊病,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崗位的具體情況,充分保障每一名教師的切身利益。
召開學術委員會和教學委員會會議,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投入到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把“上好課、講好課”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完成一定學時和一定門次的課程任務,作為職稱評聘的首要條件并執行一票否決制。聘任條件中,不再只看文章的數量,還要看文章的質量、學術影響力及科研成果轉化生產力的情況等。
對獲得高校教師教學水平大獎賽、師德先進個人、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的教師在職稱評聘時應優先考慮。開展“特別渠道”聘任高級職稱工作,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和建設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均可優先申報,不再以“論文論英雄”,打破了“論文制”的限制。并且,教師的工作熱情、任勞任怨的態度和奉獻精神也作為考察的一個重要方面。改變了以往“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實現了高校教師人才培養和職稱制度改革的有效結合,從而激發了一線教師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去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
5 結語
畜牧業是穩民心、安天下的主導產業[5]。加快發展畜牧業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畜牧業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因此,高等院校只有通過不斷改善人才引進、聘任、管理機制,構建合理化的優秀師資隊伍,加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滿足畜牧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畜牧業的長足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宋鴻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文獻述評[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3):4-6.
[2] 王春暉.推動高校優勢學科建設促進辦學水平提升[J].中國高等教育,2015(12):50-52.
[3] 王道發.論高校教師素質與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4-6,23.
[4] 梁珠民,莫文湛.高職畜牧獸醫專業“1234”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146-147.
[5] 李淑紅,王京仁,成鋼,等.新形勢下地方本科院校動物科學專業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構建與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