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拼搏精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體育精神,是高校體育學習中需要培養的一個重要的精神,它能激發人的潛能和動力,也是走向成功所必須的一種精神。在高中體育的學習階段,培養大學生的拼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平時的辛苦的體育訓練是培養拼搏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的體育訓練和體育運動,起到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尤其是體育競賽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也是對體育文化和教育的一種傳承。本篇文章就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經驗,探究體育與拼搏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校體育;大學生;拼搏精神;培養方法
引言:
精神文明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若是沒有精神,就失去了前進的內在動力,一個國家就會止步不前,一個民族就會完全失去了靈魂和希望。人的精神發展越成熟,人才會越來越進步,精神是可以影響人的行為,決定人的行動方向,影響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大學生是身體、心理等各方面都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這時候一定的體育訓練既可以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一種拼搏精神,培養一種努力、奮進、向上、不服輸的人生態度。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壓力與機遇并存的時代,大學生即將面對一個充滿機會又充滿挑戰的時代,如果沒有這種不服輸、敢于拼搏的精神,很難在殘酷的社會環境下生存下去,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很容易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拼搏精神是每一人都需要具備的良好品質,也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擁有的一種品質,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拼搏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拼搏精神的概述
拼搏精神是指人面對困難和問題時的一種不服輸、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拼搏精神在體育運動和競賽中表現的特別突出。例如,在二十世紀,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相對落后的時期,我國舉重運動員陳鏡開身負疾病和疼痛,用頑強拼搏的精神在莫斯科舉重比賽中,戰勝了對手,創造了世界紀錄,比賽后暈倒了現場,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所有的中國人。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以三比一戰勝了塞爾維亞隊,奪得了奧運冠軍,這是中國女排時隔十二年后再一次獲得奧運冠軍,他們在首輪比賽中險些被淘汰的情況下實現了完美的逆襲,完美的詮釋了團結合作、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受到自豪和驕傲,推動了女子排球事業的更進一步發展。還有“乒乓精神”、“羽毛球精神”等等體育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國人的精神文明和發展,影響著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人們的理想信念。拼搏精神是指我們在一定的理想信念的驅使下,全身心的投入的一種行為,培養大學生的拼搏精神需要他們擁有較好的自控能力,積極樂觀的心態、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能夠經受得住困難和磨礪,在體育學習中通過有效的鍛煉和學習,培養他們的拼搏精神,成為高校體育學習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能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作用。
二、高校體育與大學生“拼搏精神”的培養的具體體現
1.高校體育活動的艱苦性是“拼搏精神”的重要載體。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身負著建筑祖國的重大任務,未來必將承受巨大的壓力和困難。因此,在大學期間就能夠經歷更多的磨練,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點方向和任務。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一體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學生越來越沉迷于手機游戲、電腦游戲,吃飯送餐,生活日益便捷的同時也影響了其身心的發展,學生們變得越來越懶惰、懈怠,更不要說平時的體育鍛煉了。因此,體育學科的艱苦性可以很好的發揮其作用,幫助學生們彌補平時鍛煉的缺乏,通過承受一定的身體負荷進行練習,同時還要承受外在環境以及心理活動的影響,這就很好的幫助學生磨練了意志,成為了培養學生拼搏精神的重要載體。例如,在炎熱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季進行室外體育學習,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等等。
2.高效體育運動訓練對“拼搏精神”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體育運動項目種類豐富多彩,可以有效的迎合所有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不同的運動項目特點不同,有的是技巧性運動,有的是對抗性運動,對學生不同素質的培養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無論哪一運動項目,都需要學生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例如,在長跑項目中,需要學生能夠具有耐心,有毅力和恒心,堅持到最后,同時面對身體上的極限與心理上的恐懼,身體上的過度疲勞,緊張以及心理上對手給予的壓力、害怕等,都需要一定的拼搏精神才能堅持下去,因此,拼搏精神可以通過平時的體育運動潛移默化的培養出來。每一次比賽,每一次鍛煉,都是對自己的一次突破,一次意志上的考驗,一次人生的歷練。其他運動項目,如跳高、跳遠、攀巖、鉛球、跨欄等等,都能在身體上以及心理上對學生起到不同的鍛煉作用,有時不僅需要較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懂得一定的戰術,也是智力上的一種比拼,總之,都會對學生起到培養拼搏精神的作用。
3.體育運動的競爭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
高校體育雖然不像奧運會一樣如此激烈,但也具有較強的競爭性,這不僅是對運動精神的一種尊重,也是體育運動必須所要遵守的一種規則,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課程考核的一個標準。想要在比賽中獲得一定的成績,平時艱苦的訓練以及像實戰一樣的模擬比賽都是必要的。這些比賽既能讓學生在身體、技術方面有所進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學習其他學生身上的優點,也能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臨危不亂,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和潛在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作戰技術和水平。體育運動的競爭性、公開性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潛在能力和拼搏的精神,展現體育運動的強大魅力和精彩。
總結:
高校體育在一定的學科特點和教育目標下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培養作用。人生就像運動一樣,有困難、有挫折、有失敗,但也需要我們有堅持、有不放棄,有拼搏的精神。總之,在高校學生培養中,不僅提高學生們的知識水平,也要提高他們的精神水平和素養,培養他們的拼搏精神。
參考文獻:
[1]陳鏡開.做一個革命化的運動員[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1—9.
[2]李淮春.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06.
[3]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7—68.
[4]金元浦.大學奧林匹克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42.
作者簡介:姜寶升,(1964年4月-),男,遼寧省瓦房店市,副教授,就職于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大學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