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云 江莉 衛國英 徐揚
【摘 要】《材料微結構分析》課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材料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本文結合我校該課程的教學現狀,指出了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教師、學生和實踐條件三個層面進行改革和探索,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材料微結構分析;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154-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73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course of “analysis of materials microstructure”
LI dong-yun JIANG li WEI Guo-ying XU ya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materials microstructure” course wa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s.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is course in my college, the existing teach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 practice conditions.
【Key words】Analysis of materials microstructure;Courses; Reform;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材料微結構分析》是一門關于分析、檢測和表征材料組成和微觀結構的課程,是材料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學位課,在材料專業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對材料的微結構分析手段有較為全面的了解,掌握現代微結構分析儀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微結構分析儀器的組成、結構及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材料微結構分析的樣品制備方法;能夠正確分析微結構測試實驗數據和圖譜,熟練選用材料結構分析手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材料微結構分析》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前沿性和綜合性強等特點,不僅對授課老師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要求,對實踐條件如硬件設備也有較高的要求[1]。許多高校由于重科研輕教學的原因,對實踐教學的條件投入遠遠不夠,嚴重影響了這門課題的有效教學。鑒于此,在總結我校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的前提下,借鑒其它兄弟院校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校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對該課程進行了初步的教學改革研究。
1 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師講授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興趣不大
由于這門課程覆蓋面廣,學科交叉性強,而且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對授課老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大多數老師感覺到此門課程的教學難度較大,不愿意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由于該課程受制于學時,教師常常是偏重于理論性教學,學生上課難以理解,導致學生上課學習學不懂,理解不深,學習興趣不大。
1.2 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專業課受學時的限制,很多學校的《材料微結構分析》課程,從原來的64學時改成了32學時[2]。學時的減少,只能削減教學內容。很多學校減去實踐教學部分,理論教學內容也削減了很多。這樣該課程就變成只能以課堂教學為主,沒有與之同步的實踐教學,學生缺少實訓操作,對課堂教學內容理解不深,教學效果較差。
1.3 實踐條件差
很多學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科研設備投入很多,而教學設備投入卻較少[3]。對于材料微結構分析儀器設備更是如此,由于很多微結構分析儀器設備都是些大型貴重的設備,如:掃描電鏡、透射電鏡 和X射線衍射儀等,每臺價格數百萬元,購買時學校經常是用于科研目的。教學實踐時不可能象大學物理實驗那樣每個同學人手一臺,都可以上機操作實踐;而是以演示教學為主,走馬觀花地參觀一下而異,這樣只能給學生一個表觀印象,嚴重影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學的改革和實踐
2.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選擇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責任心強的老師組成一支高水平的主講教師隊伍。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等方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學內容上要與時俱進,緊跟行業的發展,緊密結合教師的科研成果,不斷更新和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其次教學方法上,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課堂教學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學是通過感性認識和實訓操作加強對課堂教學知識和理解和吸收。最后,教材建設方面,由于當前公開發表的教材講解的內容和偏重點各不相同,教師應根據自己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參考現有公開教材的基礎上,編制適合自己的教材。總之,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等方面對教師業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以提高教學質量。
2.2 加強學生專業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上課的興趣不大,除了與教師的授課質量有關外,還與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有關。很多學生對材料專業了解不多,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用途了解不深,導致對微結構分析課程學習興趣不大,學習動力不足,所以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教育,使他們了解自己的專業,了解自己的課程在自己專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們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2.3 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針對教學設備不足的現狀,除了呼吁學校管理部門重視教學設備的投入外,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自已創造實踐教學條件,如:高效地利用科研平臺為教學服務;借助一些兄弟院校的公共實訓平臺和一些專門檢測機構服務平臺等; 對于本課程課時少的問題,可以采用該課程與專業實驗、綜合實訓、專業實訓、開放實驗等課程有機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了《材料微結構分析》課程課時少的問題,又能將這門課的實踐教學通過別的方式開展起來。
3 結束語
《材料微結構分析》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后續的專業課學習、開展畢業論文及科學研究及生產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學校加強實踐條件的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與時俱進,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提高專業認知度,提高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姜鋒,盧雅紅.材料結構分析精品課程的創新性教學探索研究.課程教學研究,2013,1:24-55.
[2]李俊翰.“現代材料分析測試技術”課程教學研究,課程教學研究,2015,11:43.
[3]于祥,王延偉.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教學改革初探,課程教育研究,2012,3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