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學語言不同于學齡前期和初中時期的教學語言,小學階段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是小學生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小學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小學生的語言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深入分析小學教學語言的特點,提高小學課堂上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掌控能力,以規范生動性、科學可接受性、趣味藝術性的語言引領小學生自主的融入課堂,讓課堂煥發出生機盎然的生命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言;特點
如果把小學教學認為是一種藝術,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是語言藝術。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主要媒介之一。在小學教學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小學生語言發展能力起到示范性和引導性的作用,小學教師的教學語言影響著小學生語言的發展,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講課風格、授課能力以及自身的教學修養等都會從教學語言上體現出來。深入分析小學教學語言的特點,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規范生動性
小學教師在小學生眼里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教師的地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他的言行舉止經常是被學生模仿的。常說教師為人師表,“師表”的重要體現之一便是教學語言,規范教師的教學語言可以讓教學語言產生正面的示范效應。
語言提升的關鍵時期是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效仿能力很強,處于為人師表地位的教師面對年齡小的學生,教學語言更應該規范。因為教師的教學語言此時不但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影響著小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而現實情況下,有的教師會不自覺的產生一些不規范的語言表達,比如把“鵝”說成“呢”,“餓了”說成“訥了”,“教室”念成“教思”,“角落”說成“旮旯”等。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必須運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避免用本地的方言俗語,克服口頭語,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小學生的語言發展,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語言不是標準的普通話,那么他的語言即便口吐蓮花、妙語連珠,也不能稱之為規范化的授課,甚至是優秀的教師。
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小學課堂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充滿活力。小學教師要會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小學生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課堂里發展形象思維。此外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還可以巧妙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比如,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個別調皮學生的惡作劇,如果教師此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理智,對學生大發雷霆,嚴加訓斥,對教學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如果老師此時采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來回應,則會起到化解沖突、調節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我的課堂上遇到過兩個不愛學習的學生說話的情況,這兩個學生是前后桌的座位,前桌回頭和后桌說話之際,我對前桌同學說,某某同學,你影響到后桌同學聽課了,他剛想認真學習就被你打擾了,此時兩位同學略有尷尬的氣氛,但是此后兩名同學開始認真聽課,注意力集中,再沒有發生類似說話的現象。由此可以看出,巧妙的運用語言不但能處理課堂事件,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還有一種語言被稱為無聲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也可以恰當地使用這種語言。眼神、手勢、面部表情等可以列入到無聲語言的范疇內。小學生要有小動作時,他往往會偷偷的觀察老師是否在注意他,此時教師傳遞學生一個眼神、拍拍肩膀或是一個微笑,不但能制止學生即將發生的小動作,把學生拉回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還能保留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恰當的無聲語言運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有聲語言的表達,使課堂更加和諧有序。
二、科學可接受性
教學活動不是單一的授課過程,它要求不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兼顧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必須科學準確,還要在小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
小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準確體現在教學語言的簡約精練上。簡約精煉指簡明扼要、不重復、不邏嗦,語言干凈利落,講話要抓重點,簡捷概括。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取決于教師教學語言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簡約精煉的抓住重難點的同時,能準確清晰的解釋知識點。話不在多,而在精,語言的過分累贅會導致小學生的注意力疲勞,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每節課只有40分鐘,教師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而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教師每句話都要有一定的知識度和信息量,教師要充分發揮每句話的作用,讓學生聽到心中,悟在腦中,真正達到以少勝多、立片言可以明百意的理想境界,使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低,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小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要太文縐縐,要通俗易懂,但又不能粗枝大葉,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多用兒童所習慣的、所熟悉的教學語言。小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教學語言在淺顯易懂、通俗簡易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開發他們的抽象思維。
三、趣味藝術性
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單一的抽象思維為中心的發展過程,而是多種活動協調的過程。小學生活潑好動,富于幻想,新鮮有趣的東西對他們有強烈的吸引力。課堂上如何讓教學語言產生“吸引力”莫過于趣味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了。小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善于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在授課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趣味藝術性的語言引導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這樣的妙趣橫生的課堂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感受理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既得到教育,學到知識,同時也得到美的享受。
結語
小學教師的語言在教學中不只是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傳授系統的知識服務,良好的語言表達,有時比專業知識還重要。因此,小學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注意語言表述的規范生動性、科學可接受性、趣味藝術性等特點,使自己的語言能深深地吸引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做到以上幾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平時要注重積累經驗,深入探究教學語言,掌握好課堂語言技巧的運用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水平,使課堂更加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傅惠鈞.教師口語藝術[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朱山.普通話口語藝術[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3.
[3]郭啟明.教師語言藝術[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邢武,男,漢族,1963年10月出生,遼寧沈陽市人 ,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