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瑛
禮儀文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內容之一,是職業教育的基礎教育。學習禮儀知識不僅有助于改善人們的形象,而且有助于提高中職生的文明程度。本文從中職生存在的問題入手,闡述了中職生學習禮儀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中職院校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在大力提倡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講文明、講禮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文化課、專業課的基礎之上,學習一定的禮儀知識,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憑借良好的儀容儀表、精神面貌也能夠展現自己的風采。
一、克拉瑪依中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自信心,沒有目標
中職生是一群學習非常弱勢的群體,在中學階段,他們由于學習成績不好,長期處于老師、同學的冷言冷語中,缺少幫助,缺少同學之間的友愛,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進入中職學校后,沒有目標,沒有上進心,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言談舉止、穿衣打扮出現怪異現象,在校園中另類,不懂得尊重別人。
多數中職生選擇的中職學校及專業是父母的選擇,據調查,克拉瑪依大多數中職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一無所知,對學什么專業無所謂,甚至是家長也一知半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們從不愿進入中職學校到被迫進入中職學校,一片茫然,逆反心理更加嚴重。無論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一概不聽、不學、不感興趣,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復習時,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老師的苦口婆心當成耳旁風。當就業單位要中職生出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時,才感到證書的重要性,為時已晚,失去了就業機會。
(二)優越的家庭條件所致
克拉瑪依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的中職生大部分來自本市,這座城市多數家庭在油田工作,有穩定的收入,生活條件較優越,學生們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得好,穿得好,人人佩有手機,出門有私家車,要什么有什么。住學校后不懂得如何與同學相處,常有與同學發生口角、打架等現象,攀比之風嚴重,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只知索取,不知給予。
對于中職生的這些現象,開展一定的禮儀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
二、克拉瑪依中職生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開設禮儀課程
禮儀教育,可以培養一種理解、寬容、謙虛、誠懇的待人態度;一種是非分明、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種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談吐文雅、風度翩翩的行為舉止。
1、中職學生在入校第一學期開設禮儀必修課程,每周不少于2-4學時。
克拉瑪依的中職生入校門檻低,生源質量差,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學生大多數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行為習慣陋習多,要想使學生的陋習、毛病有所改變,第一學期就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范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了解禮儀有關知識、原則、規范和要求,成為他們今后的行為指南。同時結合校內校外實際,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曾經中職生剛入校時,大多數由家長陪伴到校,行李家長幫著拿,安排住宿家長幫著排隊,見到老師視而不見,到餐廳吃飯,不知道排隊……,經過三年的在校學習與生活,學生們對禮儀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學會了基本的接人待物,對自己的不良言行有了一定的改善,自控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有些學生走向社會工作若干年后,再次見到老師都是那么彬彬有禮。
2、每學期開設禮儀講座
除第一學期外,在校的其他學期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適當開設禮儀講座,將禮儀知識貫穿始終,尤其是最后一學期,中職生將要走向社會,面對社會、企業的選擇,如何進行求職與面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更應開設求職、面試等一系列的禮儀講座。
(二)禮儀授課形式豐富多樣
禮儀的學習不僅僅在于書本,可以豐富多彩。例如:學習站姿時,有條件的在帶有一面墻鏡的空曠室內進行,播放輕音樂,抒展肢體,面前的鏡子中自己的優美與不雅站姿一覽無遺,學生們會主動改變。理論的學習也應是輕松、愉快的進行,多數中職生有厭學心理,不能一味的灌輸,利用多媒體、課前講小故事、課中穿插名人軼事、討論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產生興趣,認識到學習禮儀的重要性。筆者從事禮儀教學多年,學生們喜歡在講課前聽小故事,筆者就在備課中下功夫,從《讀者》、《青年博覽》等書籍中找出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故事,或從電視、網絡中看到的相關內容加以整理,在教學中運用吸引著學生跟著教學思路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每周盼望上禮儀課,自愿在禮儀課上規范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影響著校園文明風氣,學生們的轉變反過來促進教師更好地教學,達到了雙贏。
(三)加強校同制度建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校園規章制度上對學生制定一系列的規范要求,如頭發、服裝等,有獎有罰,將禮儀的規范納入學生的日常考核,形成良性循環,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
(四)多種形式的禮儀教育
1、定期開展“向陋習告別,與文明握手”活動。教職人員要發動學生認識自身的陋習,如:集隊懶懶散散,跑操廢話太多;出口成臟,謊話連篇,亂丟紙屑;頂撞老師,打罵同學;損壞公物、缺乏節約意識;在宿舍中不做值日等等。教育學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說文明話,講禮貌語,做文明人。
2、定期組織中職生到養老院。學校應與本地區養老院建立廣泛的聯系,每學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過周末,為老人表演自編節目等等。教育學生要有愛心、有孝心。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開展站文明崗活動。每天上課前由學生會組織學生輪流在教室大門前站文明崗,對于每一位進入教室的中職生是一種文明檢查,對于遲到的中職生是一種監督,形成文明的校園氛圍。
4、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學校組織中職生定期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演講,將身邊發生的文明行為通過學生的自己演講在校園中傳播。
尊重是禮儀的基礎和靈魂。在社會交往和接待活動中,必須以相互尊重為前提。通過一系列禮儀活動的開展,學生們從無視他人到尊重他人,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在校園中能夠與同學、與老師相互尊重,學會了照顧、幫助他人,孝敬父母,對生活有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