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洋鑫
摘要:在當前經濟社會生活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事情。目前我國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都與家風重視不夠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對家風傳承與建設的探討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家風屬于道德的范疇,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在家庭中的傳承。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細胞,家風好才會有良好的社會風氣好,才會使國家和諧穩定,家風的傳承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家風傳承;傳統文化;社會文明
在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今天,傳統的家庭文化受到沖擊,親子關系,婚姻關系面臨著諸多難題。親子關系淡漠,離婚率攀升,青少年叛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出現過許多家風建設的優秀典范及思想結晶,如歷史上有名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等,亟需我們去傳承和弘揚。每個家庭都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積極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在現階段,傳承和弘揚優良的家風具有許多重要的意義。
首先,傳承優良家風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
中國傳統優良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辈┐缶畹闹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傳統文化度過諸多難關,歷經五千多年綿延不斷,是整個民族一脈相承、延續發展的文化,從而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滋養。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是人類文明的寶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沃土。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忘初心不忘本,堅持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當前,弘揚良好家風,是連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措施。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徹底貫通,就是要善于從優秀傳統文化典范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營養。在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家風的傳承愈加重要。自古以來,朱子的《朱子家訓》,唐代李世民為教育后人而編寫的《帝范》、劉備在遺詔中訓導劉禪“莫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仁服于人”的訓誡,一直成為世代優良家風推崇的經典。傳承優良家風,就是要善于從優秀傳統文化典范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營養,從而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其次,傳承優良家風是培育社會文明風尚的鋪路石。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理應成為傳遞正能量、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載體,因而傳承和培育良好的家風顯得尤為重要。家風連著民風,民風連著社風。2013年習總書記在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強調:“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奔彝ナ巧鐣幕炯毎?,只有我們每個家庭的家風好了,整個村子、整個社會的風氣才會好。尤其是廣大黨員干部作為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家風建設搞好了,就會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向社會擴張延伸,傳遞正能量,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優良家風對社會來說就是一種道德傳播的力量。中國人民大學羅國杰認為,一個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家風,要包括幾方面的內容:尊老愛幼的風尚、孝敬父母的風尚、勤儉持家的風尚、誠實守信的風尚以及勤奮好學的風尚。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培育社會文明風尚,必須引導人們傳承優良傳統家風,向往和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此外,傳承良好家風是發展社會和諧發展的必備要素。
忠、孝、誠、信、禮、義、廉、恥是中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美德,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形”與“魂”,但隨著物質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學校、家庭對德的涵養都逐漸淡化。社會上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的爭議,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家庭當中為爭遺產子女間的爭斗,以及農村鄰居之間為蠅頭小利大打出手等鄉土民風斷裂的情況,都造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孟子曾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泵献佑脟烂艿倪壿嬚Z言,說明天下、國、家、人的關系。也就是國家的仁德政治,家庭的仁德風氣,個人的仁德修養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最后,傳承優良家風是提升思想道德修養的立身之本
家風對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環境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健康發展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這樣寫到:“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樹立好家風,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家長們作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師,必須嚴于律己,提高自身修養,樹立良好家風,為青少年的成長作好榜樣、營造良好環境。培育和踐行良好家風,事實上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就是一種內心認同,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更有底氣,才能更接地氣。清朝康熙年間名相張英以“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讀書者不賤,擇交者不敗?!边@樣的好家訓教育子孫后代,從而造就了張家:“父子雙宰相”、“三世得謚”、“六代翰林”,一門祖父孫三代先后入南書房,從康熙至乾隆,達數十年之久,影響之大,震驚朝野。而壞的家風不但會使后代誤入歧途,更可怕的是給后代造成的痛苦與無奈。正如《易經》所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見家風是思想道德的立身之本。
結束語:
我們要弘揚優秀的傳統家訓,結合時代的進步與要求,積極提倡和建設優良的家風。為人父母者,不僅要認識到家風的重要性,更要努力學習,身體力行,營造良好的家風。各社會部門組織也應積極倡導家風建設,通過組織策劃活動,思想宣傳以及舉行一些鼓勵措施,掀起良好家風建設的熱潮,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好的生長氛圍,構建和諧有愛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