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依靠人才投入,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單位,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產學研合作成為了一種新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方式,因此,確定績效評價原則、明確績效評價目標及選擇績效評價方法是衡量產學研合作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高校產學研合作現狀來研究其績效評價。
關鍵詞:高校 產學研 合作現狀 績效評價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a)-00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是社會和 地方高校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校作為產學研合作的重要一方,在合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于高校來說,應該采取恰當的策略,推動產學研合作邁向新的臺階。
1 高校產學研合作概述
首先就產學研合作的基本含義來說,它主要指的是各類產業、不同學校以及科研機構之間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使得不同產業在社會發展中具備長足發展的優勢。可以說高校在產學研合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高校提供人才、技術,才可以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
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企業、高校、以及各類科研機構分別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在政府的支持下,高校和科研機構主要為企業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技術支持,這樣可以實現生產要素的充分調動,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科技動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2 高校產學研合作現狀
2.1 進步迅速,但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升
在我國社會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經濟可以說實現了新一輪的穩定快速增長,這些都得益于社會各類產業的繁榮發展。高校培養出來的科技型人才,是實現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我國開展產學研合作工作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進步,例如校企合作進一步得到了深化,更多學校的科技創新成果也逐漸應用在了企業發展當中。例如:某高校在2017年橫向科研經費達3000多萬元,比2016年增長了20%。
雖然高校產學研合作基本實現了穩步的發展,但是各類成果的轉化能力依然有待提升。就高校角度來說,造成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高校創新能力弱,很多學校并不注重產學研工作的開展,在人才輸出、科技研究等方面的發展勢頭并不樂觀。二是高校在同企業進行合作的過程中,由于合作不暢,存在人才培養脫離實際、技術成果應用不當等問題。
2.2 全面發展,但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校企合作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各地高校都積極推進產學研工作的開展,但是由于我國各類高校的發展情況不同,所以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學科發展不平衡。總的來說,我國理工類等學科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占有優勢,而文史類學科發展十分緩慢。例如:中部地區某211高校人文社科方面,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總數為55項,批準資助經費為1390萬元,立項數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并列第七。但是在產學研方面,產出的經濟效益往往只占到了全校科研經費的5%左右。二是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由于不同區域的發展情況有所差異,所以不同區域學校開展產學研工作時會面臨著不同的發展問題。有相關數據研究表明,我國北上廣等地區產學研合作規模較大。但是很多地區的高校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在產學研合作成果方面,表現都是非常薄弱的。
2.3 模式多樣,但合作效果有待增強
實際上,在我國產學研工作開展中,積極探索符合我國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實際發展情況的產學研模式,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各類企業都在嘗試使用不同的方式構建起一個符合自身實際發展的產學研模式。就目前來看,政府統籌模式、科研院所企業化、股份制合作等模式都在各單位積極推進開展。雖然各類合作模式十分多樣,但是在產學研合作工作推進中,合作效果并不理想,雖然這其中高校、企業以及科研單位存在合作不暢等問題,但就高校來說,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積極推進產學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某高校2017年共申請專利83項,授權專利45項,其中發明專利40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但是,這些高質量的成果由于缺乏市場的引導,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往往能實施轉化的數量少之又少。
3 高校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
3.1 確定績效評價原則
對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績效分析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的就是高校的績效評價原則。具體來說主要有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指標性原則等。就科學性原則來說,堅持科學的績效評價方式,構建起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可以保障最終結果的客觀和公正。同時在進行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時,應該對產學研的相關理論進行研究,最終反映的是高校的實際工作情況。
其次就系統性原則來說。在進行績效評價指標的構建中,應該注重投入系統和產出系統的設計,保障各系統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再次就操作性原則而言,績效評價系統的各類指標需盡量進行量化,這樣可以保障數據結果的可靠性。
3.2 明確績效評價目標
在績效評價原則確定之后,還需要明確績效評價指標,根據績效評價系統的實際情況,需要確定一下幾個績效評價目標。一是投入指標。所謂投入指標指的是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各方對該工作所進行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投入。 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就是研發經費。高校開展產學研工作時,主要是進行各類人才的培養以及科學技術成果的研究,研發經費主要包括各類科研經費的投入;其次是固定資產。主要包括高校為開展工作投入使用的科研設備等;最后是科研人員。人力是推動科研的一個重要動力,人員投入的數量、構成等都會決定著最終工作的開展效果。
二是產出指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科研效益。對于高校來說主要指的是科研作品的產出數量、獲獎情況等。同時科研效益還包括專利產品等成果;其次是經濟效益,是指當科研成果投入到實際企業生產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最后是社會效益,它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在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的影響。
3.3選擇績效評價方法
評價指標確定之后,需要選擇采取恰當的方法進行績效評價。通常來說,目前被使用的方法有DEA-Malmqusit指數研究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數據分析法等。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數據分析法等都是較為常見的分析方法,DEA指數研究法主要研究的是某項決策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出現的變化指數。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準確計算出某項科研技術或者研究的全要素生產率。
4 高校產學研合作發展策略
對于高校來說,在今后產學研合作工作開展時應該采取有效的策略,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項工作著手。一是強化高校相關組織結構建設,很多高校都依照自身的情況構建起了自身的組織結構,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重大工程任務-兩總制”、蘇州大學的“學術大師+創新團隊”模式,這些高校都積極進行符合自身工作建設的探索。二是在人才聘任上,高校應該注重技術創新人才的聘用,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不斷引入符合高校工作開展的高端人才。三是在技術創新上,高校的科研成果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高校科研成果只有在生產中實現了轉化,才能真正發揮出創新引領的作用,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
5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高校來說,在未來的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結合產學研發展實際,進行工作發展創新。同時高校應該強化同企業以及科研單位的溝通,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為社會產業的創新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 馬衛華,許治.我國高校產學研合作現狀與特點[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3):109-113.
[2] 我校產學研合作與技術轉移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J].史宙帆.科技展望.2015(19)
[3] 華晶.高新區產學研合作模式、機制及其績效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