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 李娟
摘 要:近年來,我縣水果產業發展迅速,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山地農業發展,促進水果產業轉型升級,現就我縣水果產業面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桐梓縣水果產業發展建議。
關鍵詞:水果產業;現狀;建議
“十二五”期間是我縣水果產業發展的快速增長期,按照“建園上規模、管理上水平、營銷促增收”的發展思路,調優產業結構,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管理水平,全縣水果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五年來,全縣水果面積增加近10萬畝,以年均2萬畝遞增,呈現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區域布局逐漸形成、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體系逐步健全的良好格局。
一、產業現狀
我縣立體氣候明顯,適宜種植的水果品種繁多。現有水果種植面積15萬畝;投產面積6萬畝,產量27948噸。主要品種有桃、李、梨、柑橘、櫻桃、蘋果、楊梅、獼猴桃、葡萄、枇杷、藍莓等。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李子2.6萬畝、柑橘2.1萬畝、桃子1.8萬畝、櫻桃1.2萬畝、梨1.1萬畝。
1.產銷規模。據行業調查,2017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15萬畝,投產面積6萬畝,產量6.5萬噸,產值2.1億元。;投產面積5.6萬畝,產量27948噸。主要目標市場為重慶、貴陽、遵義等大中城市,銷售模式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城鄉集貿市場,龍頭企業、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營銷大戶、鏈鎖超市及零售商為網絡的市場體系。
2.經營主體培育。全縣水果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以及種植大戶共151家。集中連片1000畝以上的水果種植經營主體10家,500畝以上的水果種植經營主體22家,3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52家,5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96家。主要發展模式以公司+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公司+專業合作社、公司+大戶等多種組織形式,通過以點帶面,引領全縣水果產業發展。
3.品牌打造。通過標準園創建,生態化栽培技術推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果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無公害、綠色水果認證增長較快,多個水果品種通過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認證,正著力培育“新站椪柑”、“松坎白花桃”、“太白酥李”、“瑪瑙紅櫻桃”、“官倉梨”、“黃金蜜柚”等地方特色品牌。
二、存在問題
當前,我縣水果產業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落后的發展理念和薄弱的產業基礎,嚴重制約了水果產業的發展。
1.配套設施不完善。我縣果園基礎設施差,抗災能力弱,絕大部分果園建在坡度較大的荒山荒坡,交通條件和水利設施薄弱,果園排灌系統、運輸道路、機械化程度、果品貯藏、商品化處理等配套設施不完善,生產管理成本高。
2.管護資金投入不足。省級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建園的種苗、肥料等物化補助,每畝補300-700元,建園補助不足總投入的10%;市縣后續管護資金投入有限,建園后至掛果期間的后續管護靠業主自身投入,由于生產投入成本增長快,農戶投入能力有限,導致管理不到位,投產年限拉長,達不到預期目標,“建園-毀園-再建園”的惡性循環不同程度存在,果園產量低、質量差,嚴重影響水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科技支撐能力不強。果業是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技術裝備落后,品種結構不合理,低產果園面積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難度大,沒有形成有效的技術服務體系,生產中缺少技術依托,大多還是靠業主自身摸索,現有技術力量無法滿足當前水果產業發展需求。
4.產業化水平不高。果品貯運、保鮮以及商品化精深加工處理水平低,缺乏農業龍頭帶動,生產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品種、技術和投入難以統一;面對大市場,各自為戰,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薄弱。
5.市場信息化建設滯后。農民信息閉塞,商品化意識淡薄,種植比較盲目,階段性、區域性的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致使果品價格“貴賤兩重天”,給種植戶造成損失。
三、建議
1.完善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設立果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財政貼息、以獎代補、保險補助等方式引導果業發展。同時健全果業生產風險補償機制和獎勵制度,提高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保障果業穩定、持續、高效發展。
2.強化配套設施。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整治好病險水庫、池塘,解決基地灌溉等方面的問題,加強城鄉道路建設和機耕道建設,疏通果品運輸渠道。完善水果的貯運系統,提高保鮮能力,大力發展水果精深加工,提高果品商品化處理水平。
3.強化技術支撐。在關鍵季節、關鍵環節召開技術培訓會,聘請相應領域的專家親臨田間地頭指導;選取具示范帶動的經營主體到縣外、省外學習新技術、新理念,開拓視野,加強示范點建設,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4.拓寬銷售渠道。一是縮短營銷渠道,走超市化和企業化的道路;二是開展網絡營銷,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電商銷售模式。三是依托鄉村旅游,打造休閑 + 觀光 + 采摘的新型銷售模式。同時借助電視、報紙、互聯網、微信等媒體中介,宣傳推廣,擴大影響力。
5.加強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做好“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統籌安排生產,加大對果品質量的監管,保證產品質量,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運作,注冊商標,打造品牌,加強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劉平,曾明,文澤富.重慶市水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方農業,2010.
[2] 劉元標,陳經國.貴州水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中國熱帶農業,2015.
作者簡介:陳沐(1982-11—),男,漢族,貴州桐梓人,農藝師,大學本科,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