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
摘 要:當前世界科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信息技術更是以一個日新月異的趨勢向前進步著,并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工作。隨著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廣泛應用,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如虎添翼,把整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靈活現地開展開來,讓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那么,到底應當如何把握信息技術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呢?在此進行了簡要的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受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真正及時的轉變,他們仍然還在使用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過度的講解,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式的訓練,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在極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幅度削減,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把信息技術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起來,讓初中數學課堂更加的生動、形象、具體、直觀,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靈動。可以說,信息技術給了初中數學教學更大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升,個性得到了張揚,更重要的是更有效地實現了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運用信息技術擴充課堂教學知識容量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使用板書,將教學的重點、難點、公式的推導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在黑板上進行板演。尤其是在講解一些應用題或者過程較為繁瑣的題目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地了解整個推導和解題的過程,教師都會在黑板上把整個的計算過程完全地呈現出來,這就在無形之間造成了時間的浪費,把更多的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時間白白地用到了意義和作用不大的板演上。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為整個課堂教學節約了大量的板演時間,將騰出來的時間用來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和訓練機會。例如,在講授《二次根式的加減》一部分的過程中,教師就將二次根式的化簡過程、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運算過程都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呈現,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將講授過程剩下的時間用來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和困惑進行解答和指導,并從網絡中尋找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習題供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實現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保證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出課堂教學形象特點
初中數學具有相當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專業性特點,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許多學生都會感到初中數學難學、難懂、難做題,學習效率提升不明顯。使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后,教師可以把原有的晦澀難懂的知識點以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突出教學內容的生動、形象的特征,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為學習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投影》這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具有非常強烈的抽象性,如果僅憑教師的講解是不足以讓學生真正深入了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用為學生播放視頻或者展示圖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以上概念的含義,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保證了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形象。
三、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的鞏固效果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是在課堂上開展新授活動,占用了大量時間,因此用于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時間就相應減少了。課下學生因為對教師心存畏懼,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去找老師問問題,因此造成了學生的學習不扎實現象。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把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以長度為5分鐘到8分鐘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供學生下載觀看。這樣學生可以利用課前的時間觀看視頻,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向老師請教,對自己的疑惑之處進行指導和解答,利用課下時間對還不是十分明白的知識點再次進行視頻的觀看,實現對教學效率的再次強化。教師還可以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群,在群中和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實現學習的深入開展。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群中發布課后作業,一方面讓學生以網絡答卷的形式進行測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行網絡實踐活動,把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通過網絡上傳,便于教師對整個課后鞏固強化過程的牢固掌握與及時監控。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設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并合理運用多種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結合中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身心發展規律,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機融于一身,實現初中數學教育事業的騰飛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許興業.“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探究”課題研究報告[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7,27(5):96-100.
[2]九江師范附屬小學數學課題組.《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報告[J].中小學電教,2007(6):38-4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