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岸英
摘要:電子圖書憑借其便捷性和豐富的資源,今幾年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科技的日新月異為電子圖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支持平臺,但電子圖書的發展也帶來了版權問題,電子圖書的版權保護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基于電子圖書所帶來的價值,分析目前電子圖書版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圖書;版權保護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圖書以便捷的閱讀和豐富的圖書資源優勢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但是,電子圖書也同時帶來了版權保護的問題,電子圖書侵權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需要采取措施予以保護。
一、電子圖書及其特點
電子圖書又稱e-book,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印刷型圖書的數字化形式,是利用計算機高容量的存儲介質來儲存圖書信息的一種新型圖書記載形式。電子圖書擁有與傳統書籍許多相同的特點:包含一定的信息量,比如有一定的文字量、電子書彩頁;其編排按照傳統書籍的格式以適應讀者的閱讀習慣;通過被閱讀而傳遞信息等等。但是電子圖書作為一種新形式的書籍,又擁有許多與傳統書籍不同的或者是傳統書籍不具備的特點,必須通過電子計算機設備讀取并通過屏幕顯示出來;具備圖文聲像結合的優點;可檢索、可復制;有更高的性價比;有更大的信息含量;有更多樣的發行渠道等等。由于電子圖書具備攜帶便捷、信息量大、傳播性廣等眾多優點,其問世以來就被人們廣泛關注和使用,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根據《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統計,我國電子圖書的收入情況從2009年的14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52億元,雖有波動但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隨著手機、電子圖書閱讀器和平板電腦等電子圖書閱讀終端的不斷增多和創新,以及物質生活的不斷豐裕,我國電子圖書的受眾不斷增加,電子圖書帶來的經濟價值也成增長趨勢。另外,電子圖書的社會價值也不容忽視。在大數據時代,由于電子圖書具有更強的兼容性和便捷性,不斷被人們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學習與生活的方式,滿足更多學習需求,發揮其社會價值。一是電子圖書查閱方便,通過關鍵字搜索就能快速查閱到所需信息,便捷高效,而且與購買傳統圖書相比,電子圖書的價格更加實惠,性價比更高。二是電子圖書閱讀工具不斷更新,真正實現了“無紙化”及“碎片化”閱讀。三是電子圖書儲存信息量大且易攜帶,同時具有可流通、可復制的特點。有效解決稀缺圖書資源問題。
二、互聯網時代電子圖書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侵權現象嚴重。
傳統的紙質圖書,作品的發行環節交由出版機構這單一的中介進行,而電子圖書不同,其可以由傳統正式出版物數字化制作而成,網絡信息傳播權可以授權出版社,再通過二級傳播者銷售傳播;同樣還可以授權集體管理組織和其他網絡平臺,跳過正式出版這一環節;讀者也可以直接從作者那里獲得電子圖書著作權的使用授權。正是由于電子圖書被授權主體范圍擴大為多方,使得電子圖書授權環節變得復雜,尤其帶來較普遍的侵權問題。電子圖書著作權在授權過程中,因被授權主體較多,會產生多種授權侵權行為。一是無授權侵權行為。二是假授權行為。三是延授權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普遍存在且隱蔽性較強。四是超授權行為。五是錯授權行為。因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 廣,使侵權主體和侵權行為難以認定,從而導致電子圖書侵權后果嚴重且難以得到及時控制。
2、電子圖書版權的主體地位不明確。
電子圖書的授權不同于紙質圖書,其被授權主體不是唯一的,由此電子圖書普遍存在版權歸屬不清的問題。根據《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等應當由出版單位出版,而出版單位被嚴格限定為報社、期刊社、圖書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等。設立出版單位,還要遵守嚴格的審批程序。然而在電子圖書出版中,電子圖書出版業務的主體并不限于法律要求的出版單位,而是具有更復雜的主體和更廣泛的出版單位范圍,從傳統的出版單位延伸到互聯網。因此可見,電子圖書的版權問題已經超出了《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范圍,其不再起到規范法律主體的作用。
三、針對電子圖書版權保護的對策和建議
1.完善電子版權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
為加強對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機構的權益,新聞出版總署、信息產業部聯合出臺《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互聯網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但上述的規定明顯過于寬泛,并且與現行的著作權有關出版的定義存在矛盾,網絡出版問題的規定與著作權法之間存在的矛盾不利于電子圖書版權的保護和產業發展,應盡快完善有關電子圖書相關版權管理制度的立法。同時,需要完善電子圖書版權許可使用合同,規范電子圖書的版權使用問題,并強化電子圖書版權的技術保護措施。通過信息加密技術、用戶訪問控制技術以及數字版權管理技術等。
2、構建新型的運營模式。
完善電子圖書版權許可使用的報酬機制。版權稅是目前最常用的報酬機制,但是在互聯網下的電子圖書,根據其銷量或者閱讀量計算版權所有者的報酬比較困難,網絡的實際下載量較難統計。面對快速發展的電子圖書市場,應重新審視電子圖書版權的價值,在版權許可使用合同的協商中,確保雙方責任的明晰和報酬機制的完善,促進電子圖書版權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另外,為平衡版權者和用戶之間的利益,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中將搭建電子圖書內容資源投送平臺確立為電子圖書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這樣既促進了各方合作,又滿足了用戶對電子圖書的需求,有利于平衡版權者和用戶之間的利益,應在詞框架基礎上,繼續補充和完善平臺內容,以期在電子圖書版權保護中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亮,劉陽,張麗.構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生態鏈[J].科 技與出版,2015,(09).
[2]鄭重.版權保護技術措施的危害及其規制[J].知識產權,2014,(11).
[3]湯更生,童楊武.基于版權保護的電子書發展策略淺析[J].圖 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