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政策的逐步深入,使英語這門基礎性科目越發受到重視。英語作為實用性科目逐漸被滲透在國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旅游行業的服務效率與服務質量,有關部門提出強化旅游英語翻譯的理念。這篇文章先是簡要分析翻譯目的論的定義和特點,隨后提出將音譯與直譯相結合、將動態描寫轉變為靜態描寫、將抽象化轉變為具體化等一系列基于翻譯目的論背景下旅游英語翻譯教學技巧。
關鍵詞:翻譯目的論;旅游英語;翻譯教學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國民越發關注其精神文明的構建。國民對旅游行業的積極參與使我國旅游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如何優化旅游環境來提高旅游行業的服務質量就變得尤為重要。這篇文章以翻譯目的論的定義和特點為寫作切入點,隨后具體探究基于翻譯目的論背景下旅游英語翻譯教學技巧。
一、翻譯目的論的定義
翻譯是一種語言行為和人類活動,而翻譯目的論則是指在進行翻譯前需要明確翻譯的目的與原則帶有計劃地進行翻譯工作,以此提高翻譯效果。翻譯目的論主要需要遵循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1]。
二、基于翻譯目的論的旅游英語翻譯教學技巧
(一)將抽象化轉變為具體化
基于翻譯目的論視角下旅游英語翻譯是不同于交際英語翻譯,其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對周邊旅游景點的細致描寫層面,且在進行旅游英語翻譯情感表達時要以不妨礙景物真實描述為基礎和首要前提[2]。一般來講,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涉及到更多的名詞和形成詞且通常用代詞來將其進行串聯與連接,從而使所表達的語句變得更加具有思維邏輯性。漢語在描述景物景觀時主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景色觀看后的情感表達方面,意在構建良好的景觀意境而非是客觀的景色。對此,若想要有效的進行旅游英語翻譯就必須要將抽象化的景觀描述方式逐漸轉變為具體化的描寫方式,在對漢語景觀描寫文章進行翻譯時需要將景觀的實際特點與游客的真實反映當作基礎前提,用英語景物描寫的習慣方式將所描寫的景物形象表述出來[3]。
例如:原文:這座大廈坐立于城市繁華地帶的中心位置,其在外觀上主要呈現S型,這種與眾不同的大廈外觀設計理念充分體現建筑設計師的設計才華。設計師在大廈內部的空間設計方面運用了新型的理念。首先,從大廈的入口進入后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視覺感知,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左手邊的旋轉式西餐廳,設計簡單但是卻不失情調,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與推崇。其次,沿著大廈內部的石頭小路一直向前走會看見一個建筑內部的庭院,庭院中間的池塘是由蓮花與荷花共同組建的,正午時分在陽光的照映下會呈現光影交錯的景觀,十分震撼人心[4]。
譯文:This building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s bustling area,which is mainly S in appearance.This unique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fully embodies the design talen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er.The designer used the new concept in the interior space design of the building.First,after entering the entrance of the building,there will be a clear visual perception.First,the revolving western restaurant on the left hand side is reflected in our eyes,but the design is simple but not lost.It is deeply loved and respected by the masses.Secondly,along the stone path inside the building,we can see a courtyard inside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The po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courtyard are formed by lotus flowers and lotus flowers.At noon,the landscape of light and shadow will be crisscross in the light of the sun.
分析:文章的漢語表達主要呈現大廈內部經典的壯觀景色,其中大多采用形容詞,翻譯者若想要將文章進行準確的翻譯就需要適當改變句子之間的順序,使其符合閱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而激發閱讀者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積極性[5]。
(二)將動態描寫轉變為靜態描寫
英語的使用不同漢語使用,其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涉及較多的語法習慣、語態時態等因素,且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還需要保持主語與謂語的一致性。因此,相比較于漢語英語在使用的過程之中更加具有穩定性和嚴謹性;與此同時,英語在表達方式方面常常采用靜態式表達方法很少用動態進行表達,這就使英語旅游文章的表述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與之不同的是漢語表達方式大多是采用動詞表達很少涉獵靜態詞匯的表述,同時也沒有嚴謹的用詞標準和語態時態的變換。對此,有關人員在進行漢語旅游文章的翻譯時需要將動態轉變為靜態,加強原文景物描述的靜態化效果,進而使游客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所講述的景觀特點[6]。
(三)將音譯與直譯相結合
一般來講,旅游景點的名稱與歷史文化通常是吸引廣大游客參觀興趣的首要途徑,帶有創造性與趣味性的景點名稱可以更好激發游客進行參觀與旅游的興趣。因此,有關工作人員在對風景名勝進行翻譯時需要將當時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翻譯方式。例如:在對八達嶺這一著名風景名勝進行翻譯時,有關工作人員需要用音譯“badaling”直接對其進行翻譯,而在翻譯長城這一景觀時則需要用Great Wall進行翻譯[7]。
結語
基于翻譯目的論前提下的旅游英語翻譯對于有關人員英語綜合素養的培育、旅游行業的發展和壯大、英語在國民生活中的推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構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綜上所述,基于翻譯目的論前提進行旅游英語翻譯教學不僅僅是貫徹落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還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苗瑛.翻譯目的論視角下的寧夏旅游英語翻譯研究[J].青年時代,2017(17):188-188,194.
[2]毛毳,高中云.旅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問題分析——以三寶侗寨景區旅游景點翻譯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2):174.
[3]王文權,胡偉華.目的論視角下旅游英語的語言特色對漢譯旅游文本的啟示[J].科技視界,2016(23):357-358,382.
[4]常柳柳.淺析旅游英語翻譯[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0):7-7,14.
[5]徐珊.旅游英語教學之中式菜肴的翻譯策略[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40-42.
[6]肖樂.旅游英語翻譯中詩歌的處理[J].湘南學院學報,2018(4):66-70.
[7]顧明.目的論視角下英語旅游文本的英譯漢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7.
[8]寇海珊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J]..發展.2009(01)
[9]馬玉紅.從目的論看旅游資料的翻譯[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5)
作者簡介
王君(1964.10—)漢族,浙江省杭州市,女,碩士,教授,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外語系教師 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作者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