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男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是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信息化、網絡化的教學手段以及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使得中職的教學課堂從沉寂走向了活躍,從被動轉向了自主學習。我校申報了2016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數字資源庫的翻轉課堂應用研究》,并被批準立項。本文重點介紹基于數字資源庫建設的背景、意義、內容以及在平面設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和初步成效。
【關鍵詞】中職學校 翻轉課堂 數字資源庫 應用研究成效
一、校園數字資源庫建設的背景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教育也進入了網絡的新時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快速發展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各類學校相繼通過校園網的建設來開展信息化、網絡化教學,來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網絡也甚至己逐步滲透到學校管理、安全監控、辦公等各個方面。網絡的最大優勢在于資源的共享利用,校園網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數字資源庫的建設,校園網數字資源庫具有因特網上資源庫無法替代的作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沒有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學情進行分析,粗獷的以一概全進行教學設計,使中職學生在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時遇到較大困擾。在商品化的資源庫無法提供學校個性的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在校園網中自建資源庫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教材的改革上,而是急需與之相匹配的、系統的教學資源的充實與更新。
二、校園數字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資源庫建設是將各專業主干課程、核心課程,以教學內容呈現和教學設計的體現為基礎,設計出的實用性、適應性和藝術性強、交互方便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其意義應該是聚集優質教育資源使教師在網絡平臺上得到共享,使學生隨時隨地接受到個性化、網絡化、自主性的教育體驗,這里有必要特別提一下資源中的課件制作,不要做成簡單的“黑板搬家”、“課本拷貝”,設計應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這樣才有別于因特網提供的教學資源而發揮其自身應有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一個系統的中等職業學校資源庫,滿足教學資源應用的個性化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自主學習中鍛煉學生的創造性,使其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以及現代教學技能,達到教學相長,使中職學校教學更加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是加快推進現代化職業教育的需要。
(2)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組建建設團隊,讓專業課老師與IT方面和藝術類教師有機結合在了一起,相互探討,打破了以往中職學校教師閉門造車,只研究本專業領域知識的閉塞局面,為教師間的學術交流與探討也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平臺。
(3)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實現優質資源的網絡共享,教師也避免了重復勞動,集合集體智慧,尋找教學設計的最佳方案,提供最豐富的教學參考,使得中職的教學課堂從沉寂走向了活躍,學生從被動轉向了自主學習,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
三、平面設計專業資源庫建設的內容體系
接下來以平面設計專業資源庫建設為例展示其內容體系,它的組織是以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標準為依據,以校本教材為參考,將工作任務整合為七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又細化為若干子任務,形成了以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和建設了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庫。資源內容兼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課程的實施提供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
平面設計專業資源庫的組織結構是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資源的組織方式,既保障教師和學生的課前準備、課堂中輕松教與學,同時也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課后的探究和自我發展的空間,主要有知識預備、任務說明、任務實施、任務考核和任務拓展五部分內容組成。
四、基于資源庫建設的平面專業課程設計
(1)知識預備。教師的活動設計:發布預習內容,上傳教學資源包,主要有學案、任務書、課件、微課視頻、案例素材和考核表等。學生活動設計:通過ipad,手機或電腦登錄到教學網站,以宿舍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宿舍長為小組長,監督組員完成課前預習和網絡理論知識測試。
(2)任務說明。教師的活動設計:發布工作任務,由企業項目經理第三方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視頻資料導入課程,以客戶身份布置設計任務,強調客戶需求。學生的活動設計:將之前以宿舍為單位的學習小組轉為設計工作室,根據之前的理論知識測試結果分配小組成員的職責,根據測試情況將學生分別委任為設計總監,設計師和設計助理。根據崗位做具體的分工:設計總監確定設計方案及設計風格的把握,對成員的設計作品進行最終的總結與展示,設計師負責效果圖的制作以及方案的修正,設計助理負責資料收集及設計文案的編寫。
(3)任務實施。教師的活動設計: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工作頁,根據企業項目經理發布的工作任務制作詳細的工作頁,工作頁對應學習主題的目標和要求作清晰的描述,相應主題的重點難點描述,對應主題應采取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提供,使不同主題之間能夠順利銜接和過渡。巡回檢查,觀察學生表現。學生活動設計:各個工作室接收到工作頁后,根據任務展開設計工作,各司其職,注重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團結合作精神,結合職業定位,幫助學生增強崗位認知,工作室成員做好總結與展示準備。
(4)任務考核。教師的活動設計:設計學生作品展示區,對各工作室小組的設計作品進行點評與總結,并將效果圖通過網絡平臺傳送給企業,為第三方評價做準備。企業的活動設計:企業接收到教師發送的學生作品,以客戶身份進行點評并提出修改方案。學生的活動設計:各工作室小組分別到作品展示區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并進行自我評價,小組間也要做好相互評價,將教師與企業的點評與修改意見記錄到實訓手冊。
(5)任務拓展。教師的活動設計:根據本任務考核的知識重難點,展開布置同類的工作任務,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注意提前將任務所需素材資料上傳至網絡資源庫平臺,教師及時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學生的活動設計:通過網絡平臺接受教師發布的拓展任務,根據素材資料進行課后的練習,認真總結反思企業及教師和其他工作室小組提出的修改意見,在進行拓展訓練時能夠及時糾正與提高。
五、平面設計專業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學校資源庫建設領導組的領導統籌和平面設計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1)平面設計專業更新配齊資源庫建設所需的設備,引入了超星學習平臺,購買了部分多媒體素材,并自主設計開發了多本校本教材和精品課程資源下載中心,提供了一些教學資源的下載服務等。
(2)采用各種方式對平面設計專業教師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教師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現代化教學意識得到了加強,在河南省組織的平面設計雙師型教師培訓中我校教師榮獲優秀學員榮譽稱號。
(3)平面設計專業建設了7個教學網站,組織了多次信息化教師說課評比活動,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成果在河南省教育廳舉辦的各類評比中有多個獲獎。
(4)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前手機是學生學習的阻礙者,讓學生遠離了課堂,而今手機,ipad等工具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通過網絡平臺推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外延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從課前的知識預習到課后的任務拓展,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構建了一個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我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近年來在市級和省級技能大賽中屢次獲獎。
參考文獻:
[1]甘健侯,袁凌云,張妹.民族教育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與服務[M].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6.
[2]王民.數字教育資源生態化建設和共享模式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14.
[3]金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