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明明
摘 要:高中語文課程,是教師帶領學生增長文學知識、享受審美過程、發展文化品格的重要人文課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教學對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注重教學要適應學生的接受,使教學更加人性化。對于具體的教學策略,要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教學的創新,使教學能夠時刻適應學生的最新發展需要,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感教育;接受能力;互動式教學;文言文教學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知識與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會課文中的情感,獲得思維品質的發展。作為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以大膽前進、銳意創新的態度進行高中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以下就結合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反思,為大家總結一些高中語文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師教學一直給人一種“冷冰冰”的印象。對于課文的學習停留在機械的分析階段,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很難獲得發展。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是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語文教育中片面地強調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
我認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應該在重視提升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注重使學生享受快樂的學習過程,注重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帶領學生走入課文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探尋作者的情感美。這樣的語文教學是一種鮮活的語文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學習的發展做出貢獻,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良好情感態度。
2.高中語文教學形式要適合學生
高中語文教學,相對于初中來說,課文難度更大,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更多。如何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是擺在我們每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迫切問題。首先,我認為如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先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我們應以更加適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樂于學習、愛上學習,使學生最終能夠進行主動學習。
要使教學更加容易接受,我們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做出相應的創新。例如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引入了“互動式”教學概念,通過師生間彼此的互動,使學生更加自然地完成學習任務。我們還針對學生對文言文理解困難的問題,為學生搜集了相關的歷史資料,使學生能夠將文言文放在歷史背景下進行學習,方便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
二、高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創新
1.利用互動式教學進行閱讀教學
“互動式”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基于明確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充分互動,用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以情感線索為主線,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對課文的情感體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記念劉和珍君》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為學生解讀了課文的歷史背景和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之后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問題:“魯迅先生撰寫此文,抒發了對劉和珍怎樣的感情?”組織大家一起互動討論。學生總結魯迅先生通過《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抒發了對劉和珍的尊敬、惋惜、同情、敬佩等感情。我又提出問題:“說魯迅先生同情劉和珍是否貼切?”學生們繼續討論,最后認為魯迅先生對劉和珍的感情要在同情之上,而更多的是對劉和珍的一種敬佩。這次互動教學使我和學生在平等互動的基礎上,加深了對課文感情色彩的體會,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情感態度。
2.結合歷史資料進行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中是一項核心內容,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文言文中的一些歷史典故、通假字、人名地名往往會對學生的理解造成障礙;最重要的是文言文都是與歷史時代有著緊密聯系的文學作品,學生對文言文歷史背景知識的獲取途徑較少,造成了閱讀的障礙。我們在教學中通過為學生搜集歷史資料,讓學生站在歷史背景下進行文言文學習,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例如,我們在《鴻門宴》一課的教學中,就為學生搜集整理了秦末漢初的歷史背景資料。讓學生在歷史背景資料的輔助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對歷史大環境的研究,認識到了楚漢相爭的具體過程,對《鴻門宴》的課文內容產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課堂應是學生收獲知識、享受快樂、發展情感的學習樂園。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細心觀察學生的情感特點,利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重點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我們通過互動式教學和歷史資料拓展閱讀,讓學生能夠與教師在平等的基礎上盡情交流語文知識,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國的語言文字魅力,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吉六英.淺談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J].教育,2017,28(3):208.
[2]翟燕民.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初探[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1):1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