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黃波
摘 要:根據復習課的三大核心要素(針對性、系統性、實踐性)而提出的復習課“1234”模式,力圖以1道試題為載體,幫助學生構建綜合的知識網絡和問題網絡,提升學生判斷試題考查點(考查方向)能力,聯系相關知識解決試題核心問題能力,邏輯清晰、重點突出(關鍵公式引用與數據計算)的表達能力,同時在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的四方努力下共同打造復習課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化學;復習課;模式
一、研究的現狀
課改進行的十來年,新課程改革在質疑聲中逐漸被大家接受和使用。很多知名中學都在課改方面進行了頗有價值的探索和實踐。
但在新課程開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在中國知網(CNKI)的檢索中發現,有關“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文章達到3587篇,而其中有關“復習課”的文章卻只有263篇,筆者又對此類文章深入研究發現:現階段的“復習課”研究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缺點是知識系統性較低,對于學生層次的要求較高;而另一種是強調課堂的知識教學邏輯,但缺點是課堂積極性的調動難度較大,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
筆者所在學校——綿陽南山中學也在課改道路上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創新,力圖達到學生活動和知識系統的“雙贏”,學生能力和考試分數的“兩全”。
二、復習課高效模式的構建
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我們將這種復習課模式具體化為四個活動元。
活動元一:看題——1道試題,輕觸高考;本環節主要讓學生感受試題考查的形式。授課老師根據調研結果準備好高考真題,學生利用課堂的前5分鐘,仔細審查試題,思考試題的考點、本題難點。
活動元二:析題——2個網絡,備戰高考;本環節主要訓練學生聯系相關知識解決試題核心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對知識網絡的合理安排和對問題的合理設置,引領學生完成整塊知識網絡的有效設置和整塊問題網路的層層遞進。
活動元三:解題——3種能力,直面高考;本環節主要訓練學生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表達的能力,本環節主要的任務是學生完成高考真題、學生小組討論展示解題結果、教師評價學生解題流程。
活動元四:憶題——4方努力,決戰高考;本環節為一節復習課的總結、升華,是前三個環節的考場再現。構建一個綜合題例、知識、解題方法的立體系統,掌握考題萬變不離其“宗”。
三、情況調查與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取“試卷型”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通過對于各自學業水平分布大體相同的6個班級(本科水平的“C班”2個、重點本科水平的“B班”2個、“211”“985”水平的“A班”2個),分別進行復習課“高效模式”下的授課和復習課“慣用模式”下的授課,通過學生課后的試題得分情況來了解不同教學環境下,學生對于“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的掌握情況。
試卷描述:選擇題,共20題,其中1~10題為“陳述性知識”題,11~20題為“程序性知識”題,21題為填空題,共10分,為“策略性知識”題。
四、討論與建議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學復習課的實際教學中,高效模式下的教學反饋,除了在“C班”層次稍遜于慣用模式以外,在“B班”和“A班”中其各類型知識的得分都高于慣用模式。可見本研究所提出的“1234”模式是具有可行性的。
試想如果學生從小就具有了學習上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那么高效模式將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所以筆者認為,高中化學復習課高效模式應該是一個長期養成性、系統性的過程,需要教師從初中甚至小學就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才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陸文鋒.談如何把握高中化學必修課課堂教學適度和深度的問題[J].新課程(中學),2017(9).
[2]朱紅微.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高考,2017(3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