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基層群眾文化是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點,以現階段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特點,分析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事業也得到了發展,群眾文化將達到知識需求和精神生活為發展目標,依據文藝娛樂形式作為展現自我的基礎。在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下,群眾文化存在于方方面面。正是因為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明確,促使群眾文化生活也受到了改變。本文主要研究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方案。
一、基礎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技術的不斷創新,黨和政府逐漸認識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在頒布了相關政策方案之后,注重推廣重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并且組織進行多樣化的農村文化活動,積極構建農村文化市場,以此優化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活動,為基礎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奠定基礎。現階段,我國正位于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中,群眾文化也面臨著改革開放新形勢帶來的新挑戰。由此可見,群眾文化的改革,一定要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限度,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從而引導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有效建設,推廣更為豐富的文化事業,這也是現代化事業發展的需求。
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要求
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對人類崗位之外的自主創新、參與以及娛樂的社會性活動,有組織并且有方案的實施設計和輔助的一項工作,而這一意義也影響了群眾文化的特點,其中包含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基礎性。其主要是指群眾文化應該是面向大眾的一種文化形式,人們工作在商店、街道、車間、鄉村等場所,這就需要群眾文化要向這些機構展開工作。第二,針對性。因為人民群眾的性格、性別、文化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需要保障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具備針對性。第三,細微性。其主要是群眾文化要無所不知、不可或缺、不可懈怠的。群眾文化自身的公益性也要求基礎群眾文化工作需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各項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需要始終傳遞和推廣現代化文化的相關要求,注重將社會效益放在重點,以此有效整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群眾文化事業是我國現代文化建設和推廣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提升生產力的重要影響因素,代表了大眾群體自身的基礎效益。群眾文化在宣傳黨與國家方案,提升黨、政府以及人民政府之間的關聯,在社會發展中構建健康的生活形式,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素養和思想觀念等工作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依據實施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引導人們自主參與其中,在豐富藝術的熏陶下,可以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并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方案分析
(一)構建服務觀念
基礎群眾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是為政府主導、為社會、公眾提供供給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對基礎群眾文化工作這一特點而言,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明確基礎群眾文化工作的特點,正確解決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結合政府的規定,深入推廣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并且全面了解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從而為推動基礎群眾文化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據[。基礎群眾文化工作的公益性特點,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構建“服務”的觀念。實施基礎群眾文化工作,也就是指為群眾提供社會服務的工作,需要確保群眾享受文化的基礎權益,從而將為公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看作是首要工作。只有構建服務的觀念,才能更好推廣和落實基礎群眾文化工作,從而為社會和群眾提供服務。
(二)注重構建基礎群眾文化團隊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群眾工作涉及的范疇越來越大,工作內容越來越多。但是因為基礎群眾文化工作目標面向全社會這一特點,促使基礎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規定更加嚴格。由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增加群文團隊的構建。要掌控優質的組織建設,選擇好的領導班子。同時,也要深入學習黨和政府提出的觀念和政策,提升群文工作人員建設現代化基礎群眾文化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小康社會中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所需的文化工作人員。在實際培育中,結合進修、教學等形式,不斷提升現階段工作者的工作素養和專業技能。同時,也要設計吸引人才、平穩團隊的政策,為群文工作人員提供更為優質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更要深入改革群文事業單位,全面調動基礎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構建現代化和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
基礎群眾文化活動是以群眾基礎的普遍性實施的,不會受到區域、民族、年齡以及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因為這是群眾個體的資源、節約、業余的自主行為,不存在約束性,更為活躍。現階段,在黨的政策引導下,廣場文化、企業文化、農家書屋等逐漸出現在五十六個民族發展中,且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落實。尤其是全民健身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不斷優化,逐漸為基礎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奠定了有效的基礎。人們健身活動觀念的不斷優化,提升了全民自主參與的概率和數量,更為廣場、校園等基礎群眾文化發展的載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四)結合時代發展需要提升群眾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眾文化只有具備現代化特色,才能獲取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只有具備濃厚的鄉土氣息,才能獲取基層的支持,從而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其中實際工作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掌控時代的需求。群眾文化的時代性不只展現在宣傳黨和政府的觀念、引導改革開放和建設現代化工作上,更多展現在滿足群眾理想需求、追求科學健康的生活形式以及陶冶情操等方面。現階段,群眾文化需要以兩方面構建文明,以廣大群眾為服務目標,全面依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進行,第二,注重變化的創新,展現出文化特色,依據群眾喜愛的形式,本著尊重、指導、充裕、發展的精神,創造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并在其中融入民族特色[5]。
(五)明確文化管理體制,引導群眾文化有效發展
豐富的群眾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有效展現。各個區域政府、文化站等要想落實有效的職能作用,需要明確文化管理體制,自主引導群眾文化發展。其中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工作內容:第一,需要構建創新文化事業發展觀念。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目前群眾文化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的情況下,各級政府觀念要高于群眾文化建設,支持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施,從而確保文化建設工作有序進行。在行動中需要結合所在區域的特點深入發掘群眾文化的建設方向,因為每一個區域的群眾文化建設方向是存在差異性的。群眾文化建設本身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需要政府從理念、行動以及制度等方面進行整合研究,從而為提升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效率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童瀟.對做好共青團基層工作的若干理論與實踐思考——一個社會學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15,03:5-8.
[2]殷慶言.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視野,2015,04:51-53.
[3]齊淑偉.關于如何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考[J].奮斗,2014,12:54-55.
[4]劉瑩.淺談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內蒙古藝術,2015,01:80-82.
[5]彭啟文.做好當前新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大眾文藝,2016,09:20-21.
[6]王艷清.做好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5,05:172
(作者單位:新疆阿勒泰地區文化館)